武冈黄埔军校传奇

话说二郎神清源妙道真君,将帐下1200草头神,安置在云山七十一峰各处洞天福地,上不归天庭管辖,下不受人王束缚,逍遥自在,不知过去了多少年。
这1200草头神,乃是虚指,实则何止数万之众。凡人寿命短暂,朝代更替纷纷,而修道之精,练气之怪,吐纳之灵,寿元长久,又有真君护佑之功,故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只是真君昔日曾与1200草头神约曰:不可人前显圣,卖弄神通,更不可干涉尘俗之事。诸草头神谨奉真君之旨,无有违逆。
这一日,真君忽然心血来潮,乃默运玄功,睁开第三只神眼,遥观东方,只见一道血光拔地而起,贯穿天地,掐指一算,此乃千年之劫数,不知又有多少亿亿生灵当逢此难,真君叹息不已。劫数是天命,神仙也不能改变。
只是劫数也有终结之时之地,征兆应于楚地西南方向的雪峰山脉一带,真君不禁心中一动,一饮一啄,莫非定数。乃一挥手,虚空中出现一绢帛,真君以指书之,书毕。绢帛化做青鸾,腾空飞去。
且说另一头,这七十一峰草头神正在山林谷地逍遥度日,忽然接到真君旨意,大意如此:凡人之世界将有劫起,汝等可入劫应世,建功立业,杀身成仁,封灵之日,或可为周天列宿,八万四千群星恶煞之众,或可为托塔天王十万天兵天将之伍,或可为天蓬元帅八万天河水神之从,如此等等,都有一个造化,机不可失,云云。
众草头神欢欣踊跃,纷纷解体散形,一点真灵裹在光里,冲天而起,络绎不绝,汇成星海。
这云山最高峰有一处山坞,藏风聚气,是上佳风水之地。有一和尚自称伴山,在此结庐禅修,数十年,有砖木建筑数间,供奉西天诸佛,亦有方圆百里信众,和尚做一木匾,悬于正屋大门,题之曰“胜力寺”,乡人都不解胜力二字,以讹传讹,叫胜利寺者也有,谓和尚法力高深,每每比试,必能胜利,和尚闻之,但笑尔。
云山乃道教所记载第69福地,常年雨雾缭绕,这一日,和尚发觉云海之上,不时冲出白气,含青红之色,散于西南天空,一连三日,皆是如此。和尚是个有道之僧,善望气之术,对寺里众人说:“此气名英灵之气也,虽是天降英才,然而主刀兵之兆,天下将有大事也。”
数年后,异端渐现,和尚乃遣散僧众,封印寺门,题一诗于墙壁之上,翩然离去,入世度化苍生。其诗曰:
噫!
儒释道法无功日,当是三界劫难时。
等闲万物皆刍狗,大道之下是蝼蚁。
人心思变纲常乱,天降煞星临凡地。
动摇北辰天柱断,破碎山河尘烟起。
自此东方渐式微,有事需问西来意。
西行路上多荆棘,封灵台下英魂密。
以心胜力终有期,百年之后说传奇。
......
全面战争持续到第6个年头,存亡之际,备显艰难,湘西南边陲军事重镇武冈迎来高光时刻,各路军政人马辐辏于此,倒显出一副繁华。武冈本是蛮荒之地,但交通地理位置很重要,三省通衢,黔巫要道,楚南门户,其地汉苗杂处,民风剽悍,最是不服王化,故而筑有坚城高墙,固若金汤,号称“武冈城墙甲天下”。
黄埔军校也看中了武冈,迁军校于武冈,建立了黄埔军校第二分校,也叫做武冈分校,分校位于法相岩旁边,利用了法相岩复杂的溶洞,和学校建筑融为一体。军校的创建者乃李明颢将军,在此招募青年学子,培养军队初级军官,前后共培养了23000余名,毕业即奔赴前线,报国杀敌,牺牲比率高到99%,真是百不存一。
将军于校内修建纪念性建筑——中山堂,用于安放阵亡将士牌位,祭奠英灵,并于中山堂前遍植松柏,埋葬烈士遗骸,不起坟头。中山堂三层单檐庑殿顶式,四周有八棱塔楼,形如城堡,门窗皆是圆拱形造型,远观如一个个墓碑。
中山堂建成之日,举行祭祀大典,佛道高人皆被邀请,伴山大和尚亦在其中,超度亡魂。
世事变迁,时光荏苒,战争结束后,铸剑为犁,偃武修文,后人在军校遗址创办洞庭中学,用教化之功和文脉之力来化解战争留下的血腥戾气,英灵得以安息,英灵之后得以培养,人才辈出,正是武冈黄埔军校最好的结局。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云中乘风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