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在一个社会发展的低谷期,管理者是如何解决低谷期的问题的?因为不这样做,会有很多不稳定因素。先上溯到唐朝,一代雄主李世民认为,如果有本事的人不为国家所用,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所以他开科取士,给读书人和有本事的人一个上升的通道。唐朝的开科取士和后世的八股文科举有很大的不同,有非常多的科目,可谓是有一技之长皆能博取功名。所以,当李世民看到科举的盛况时,不由感叹:“天下英雄,皆入吾彀也。”一句天下英雄,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比起大清视天下人为奴才,不晓得高明了多少。北宋赵匡胤通过大量扩军,来保持天下稳定,尤其是在经济低迷,天灾人祸的时候,这是一种变相的赈灾,也一箭双雕地降低了不稳定性。年轻力壮者从军,起码可以有饭吃,谁还去搞事呢?那么国外的情况又如何?美国在大萧条时候,开启西部大开发,也就是国家进行基础建设大投资,从而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其实,我们也做过类似的事情,金融危机时就是采取这个策略,效果非常好,其实就是以工代赈。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进入失去的20年,但日本力保大量中小企业不要倒闭导致大量失业,也就是企业挣不挣钱无所谓,只要保住就业,政府就会支持。所谓失去的20年,只是没有发展而已,一直维持稳定的物价和稳定的就业,以及稳定的社会。并不是我们自己以为的那样,即便是失去的20年,人家的生活水平也一直远远高于我们。但以上这些措施,都是在国家高投入的前提下,并且这个高投入未来能不能产生高回报,还未可知,但起码在当前产生了社会效益,也就是全社会携手共度难关,而不是大难到头各自飞。那么我们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肯定不是以上提到的这些。当然也搞了一些措施,比如:希望通过教育来缓解就业压力,高等教育各个级别大肆扩招。这也是天才的想法,不但不用掏出一分钱,还可以让底层人民继续出血。当然最终是博士满街走,硕士多如狗,这样的文凭又有何用?明朝末年,崇祯帝恳求天下士族门阀与国休戚与共,居然得不到门阀的支持。后来李自成打进北京,大将刘宗敏鞭挞京城士族门阀,搜刮钱财,门阀十死无生,天街踏尽公卿骨。正如《好了歌》所言那样:终生只恨聚无多,聚到多时人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