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埂走向人民大会堂丨胡美娥:山沟沟里的“赶路人”编者按: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红网时刻新闻推出《从田埂走向人民大会堂》系列报道,聚焦来自农村的在湘全国人大代表,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讲述湖湘大地的乡村巨变。从长沙南站到邵阳站只需一个半小时的高铁,而到达全国人大代表胡美娥家还要自驾驱车三小时。没有直达高铁,没有直达高速。更艰难的是,从绥宁县到杨家寨村还需要一小时弯弯绕绕的山路,而这最后一小时,甚至没有班车。交通,成为小山村的一千多村民最关注的“急难愁盼”。“就盼着路通了,买菜赶集、小孩上学都好些,挣钱也方便喽。”胡美娥年年揣着改善山区交通的心愿一路向北。她是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河口苗族乡杨家寨村的一名村民,2018年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23年连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这几天,胡美娥深入乡村田间调研,正准备第七次参加全国两会,从山沟沟里一步步走向人民大会堂。老大哥沈召国与胡美娥认识20多年了,平日里在广州打工,每次返乡都要十多个小时的车程,“希望早点通高铁,我去广州应该就只要几个小时了吧?”来不及等记者回答,他咧嘴一笑,骑上摩托车迎着寒风下山了,急着在天黑前赶去市场买点新鲜菜。与沈召国不同的是,沈月香已70多岁了,既开不了小轿车,也骑不了摩托、三轮,她每周用最简单的方式去镇上赶集:步行。“我五天赶一次集,一次性把这周的菜全买走。”沈月香奶奶与胡美娥住得很近,从家里到附近热闹的镇上有三四公里。年轻时,她一小时内可以走到,而逐渐年迈后要一个半小时了。胡美娥担心,路再不修好,方圆10多公里沿线的人会越来越少,都出去了。“看着村里老人出门不便,我心里也着急。一步步来,先通大路,再通山路吧。”胡美娥若有所思。2018年,她建议怀桂高铁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并过境绥宁;2019年,她建议规划修建贵州天柱县-湖南会同-绥宁北-洞口南高速公路;今年,她再次建议尽快开工建设兴永郴赣铁路......年年为“路”执着,其中缘由根本说不尽。“就连从长沙来我们这一趟,都不容易。”胡美娥的女儿在长沙工作,总是跋山涉水回家。“说到底,交通不便,我们这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有了铁路,发展情况会大为改观。”胡美娥充满期待,希望兴永郴赣铁路尽快推进,使农产品和传统文化走出大山,让家乡富起来、美起来、好起来,助力乡村振兴和美好生活。今年,胡美娥带来了《关于尽快开工建设兴永郴赣铁路的建议》。一方面,兴永郴赣铁路是一条跨省铁路,填补了湘南、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地区路网空白,并将过境众多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远落后地区。同时,这条线路过境的绥宁、城步、武冈、新宁等县市均位于邵阳西南偏远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另一方面,这条铁路线也是一条红色旅游线路,途经的市县基本属于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希望借助这条黄金旅游走廊,不仅让村里的农产品走出去,也让沿线的乡村旅游火起来,走出一条村美业兴的农旅融合发展之路。”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谭苏昕 龚子杰 谢国平 绥宁报道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红网时刻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