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明月照古今

明月照古今

紫云英 2025-05-18 20:54

明月照古今

明月照古今

武冈二中创新班 向子萱指导老师:唐花

夜静了,只余下风细碎的呜咽声。昏黄的灯光下,我抬眼望向窗外。深蓝的天空中,只余下一轮孤傲的月,皎洁,温润,一如那上好的羊脂玉,无声地散发着光泽;又似那多情的少女,彳亍在云雾织成的轻纱间,举手投足间显尽清冷优雅,洒下片片清辉,散落在我心湖之畔……

小时候,每当夏夜,外婆总会带着我到庭院里乘凉。风很轻,月光很柔,在“吱呀吱呀”的摇椅声中,月色被切割成一条条不规则的形状,有弧度的摇摆着,交融着。我倚在外婆的怀中,缠着她给我讲故事,外婆总是笑着摇起她的大蒲扇,一边为我驱赶蚊虫,一边娓娓道来,讲的最多的便是嫦娥奔月。故事中,清冷的月宫,孤寂的嫦娥,以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捣药的玉兔,还有那怎么也?不断的婆娑桂树,曾无数次让我仰头看月亮,想象着嫦娥仙子在月宫里的冷清生活。小时候,月亮藏在我的幻想中。

九月秋来,金桂飘香,点点淡黄的四瓣小花密匝匝簇在一块儿,缀在枝头,散发着馥郁的芳香。又是一年中秋到,又是一个团圆日,我与家人坐在阳台上赏月闲谈。摊开的小桌子上放着香甜的月饼和软糯的桂花糕,我品尝着桂花糕,聊着琐碎的家常,心仿佛也只为那最赤诚的情感而跳动。看着那些熟悉而温暖的面庞,身体里仿佛涌入一股暖流,消除了秋夜所有的寒凉,平日的疲惫与伪装顷刻卸下,就在那一瞬间我读懂了亲情。那月光也仿若汪洋,肆意倾泻……原来,月亮就躲在亲人团圆的温馨里。

月,多情的月,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为你填词作诗。“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陈与义月夜登楼,愁绪万千,不禁回想起从前游遍洛阳的恣意时光,而今却潦倒孑然,只得对月吟咏,感叹韶华易逝。“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北风冽冽,战鼓累累,月拢黄沙,更添一分肃杀寂寥之气。王昌龄身着盔甲,立于城头。月色映照在铁甲上,闪着寒光,也照在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从军多年,经历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役,见惯了战场厮杀,伤亡遍野的惨烈,可为了身后的家与国,他还是站了出来,带着一腔热血与豪情,立于城墙壁垒之上,不计生死,不问前程。“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后主李煜跪坐桌前,缓缓吟出他生命最后的绝唱,看着面前的鸩酒,却是凄然一笑。望向窗外,月儿依旧明亮,但化不开他心中的愁。罢了罢了,他抓起酒杯,一把饮下,往事浮生皆作梦一场……原来,月亮流连在文人墨客的诗词中。

而今,现代科技蓬勃发展,在一代又一代航天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嫦娥奔月早已不是梦,人们对月球的探索并不在仅仅限于想象之中。一颗颗人造卫星的升空,一艘艘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无不证明着我们国家的飞速发展,无不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步步迈进。原来,月亮徜徉伟大的中国梦里。

“映月井,映月影,映月井里映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古往今来,月升迢迢,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也从未有变,它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承载着华夏儿女独有的情思,也见证了祖国与时代的蓬勃发展。此间月,照古时,耀今朝,举半盏清酒,共祭那轮明月。


阅读 29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