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活概述
-------往事如烟、世事如棋、岁月如歌、人生如戏代自传部分之三
1960年8月,我考进了武冈二中初中部(学校前身是解放前的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根据当时的政策,考上城里一、二中的学生可吃国家粮。我考进了武冈二中以后,我的迁移拨粮也一并到了学校,成了吃国家皇粮的城里人。在小学升初中升学考试之前,我们是不知道有这样的政策规定的。也不是这一点在诱惑着或者说是鼓励着我们努力读书。那时候的人读书似乎一切听其自然,并不像现在的小朋友一样,从小一进幼儿园就有很大的压力。 尽管当时国家正处在三年困难时期,党和政府仍然特别关照我们在校的青少年学生,使我们能吃饱饭,伙食也好了。要知道,在考进初中入学之前,我们农村人也是在公共食堂吃饭,每个人一餐吃多少也都是有规定、定量的,大人正劳动力吃六两米一餐(当时是十六两一斤制,相当于现在的三两多),我们那年龄段的小孩吃二两米一餐(相当于现在的一两二钱米),又没有油吃,总是吃不饱,肚子饿得慌。在我的印象中,当时农村里有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也饿死了不少人。到了1962年秋天,国家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政策,从农村来的学生又必须将迁移拨粮搞回原地,这样,我的户口又回到了农村。 那个时候读书,每一周只上五天文化课,而每周都要安排一天的劳动课。学校每天都安排有几个班搞劳动,那一天被安排搞劳动的那几个班,一天的课表上全是排着劳动课,一搞就是一整天,从清早到天黑。学校师生员工吃饭的米是学生用板车从三四里路以外的县城东门口大米厂拖回来的;饮、用的水是学生用人力从法相岩的水岩洞里摇抽上来的地下水;吃的菜大多是学生自己在学校农场种出来的;吃的猪肉是学生自己扯猪草在学校养猪场养的;吃的鸡、鸭是学生自己鸡场、鸭场养的;烧的柴和煤是学生从几十里地以外的德江、勒石、大甸、尖山、文坪、三水口等地挑回来的。 学校的厨房里,每天都由劳动的班级安排同学帮厨房工友师傅做拣菜、洗菜、切菜等事情。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读初中一年二学期时一次劳动的情景:自己年龄小、没力气。有一次往离学校四十里地的文坪挑煤,天还没有蒙蒙亮就与同学们出发了,我挑了二十斤煤,来回八十里地直到天黑时我还没走回到龙溪铺,只走到现在的石云中学对面的那个地方,离学校还有十五六里路。同班的陶大开同学拿着饭菜接我接过了龙溪铺才接到我,替我将二十斤煤挑回学校。他比我大四岁多,人也较高大,在1961年秋的下放运动中因年龄大而被下放回他的黄毛老家农村。直至文化大革命中,他因当时讲求的所谓家庭出身好、社会关系出身好而安排到区粮站工作。 因自己年龄小、体力单薄、个子矮小(我是高中二年级时才长的个子),也少不了受过很多所谓大同学、大力气的人特别是城里的大同学、大力气的人欺负。当时我们的寝室是在枞树山脚下靠木制结构的厕所旁边的低矮平房,墙壁是用细竹篾编制的篱笆做的,在篱笆上糊了泥巴再粉上石灰,地面也就是天然的泥巴地面,未经过任何加工装修。他们可以三四个人一起搞恶作剧,七手八脚、肆无忌惮地把正在光着膀子、只穿一条红布(猪肝色)短裤午睡的我,闹哄哄地抬到寝室门口,过去的人穿的短裤用的是纱带子,他们就用我短裤的裤带串过关门下锁的那铁孔,把我吊在门外,受了羞辱且不说,短裤自然也就烂了,还不敢告诉老师。 我们农村里的同学把这些喜欢搞恶作剧的同学叫做“街痞”!好在还有一位名叫宁建平的同学经常替我抱不平、保护着我,尽量让我少受欺负。他的父亲宁同魁先生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曾任武冈师范的校长,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曾任武冈二中的校长。宁建平比我大三岁多,个子也高大,快到读初三时,他报名参军到部队当兵去了。后来转业到湖南省娄底市政府机关工作,也早就退休了。最近这几年,我们倒还有缘分见过好几次面,岁月如歌,往事历历,感情依旧,自然也就少不了频频举杯、“将进酒,杯莫停”一番。 因为自己经常受大力气、大个子同学的欺负这个原因,后来进了高中学习时,才下定决心学了点所谓鸡毛蒜皮的武功。我们学校有一个教体育的刘孙堂老师,武汉毕业的,擅长武术。他向我学拉二胡,我向他学点武功。有时候,星期天在一起,我学了武功、他练了二胡之后,他就拿出面条在他所居住的“应钦楼” 那里煮点面条吃,也算是改善了一下生活。因我们学校的前身是黄埔军校,所以学校有“中山堂”、“中正楼”、“崇禧楼”、“应钦楼”等建筑,现只有中山堂作为文物保存下来,其余的建筑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全拆了。 刘孙堂老师和我虽然是师生关系,他又是我的学武的师傅,我也是他学琴的师傅,所以,彼此就好象兄弟一样亲密无间。遗憾的是文化大革命以后,不知道他调到哪里去了,我们也就失去了联系。 也正因为自己读书的时候曾经饱受过大力气、大同学的欺负,才注定了我后来养成的光明磊落、不卑不亢的坚韧的为人性格,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我也可以大胆而无愧地说:“我最看不贯的是以大欺小的行为,我也决不允许以大欺小的行为在我班出现”。
(选自本人2008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薪火集》-代自传部分“往事如烟、世事如棋、岁月如歌、人生如戏”)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钟文晖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早稻田
这几天,钟老师介绍了7位师爷,他们可都是师出名门。唉 可惜我这生再也听不到大学老师的讲课了。在学校时听得最多的一句批评:现在要你读书你不读,到时想读书时再后悔!应验了。
1215年前
作者回复:
不是吧?!我们院子里有一个真实的事:有一个人(比我要大十来岁),他自己读书时总逃学,一次一连逃学八九天,后来他到学校跟老师说是家里的牛生了牛崽崽要招服。谁知过几天老师到他家来做家访时一说此事,他父亲说,没有啊,我家里的牛是一头水牯啊!于是就有了水牯生崽崽的趣事!后来,他的儿子读书时,他经常打骂他儿子说:“鬼崽崽,读书不斩劲,白丢我的钱”。哈哈,人啊,人!
2010/4/20 21:22:05
我现在还保存着粮证本本,不知还能买到粮食不?
1315年前
武冈的本本,我全家迁移过来时全收缴了,这边的倒还存放着!我们过来这东莞时,什么城建费等等,全家都是免交的,唯独每人应缴850元的粮食风险保价费不能省。呵呵,一过来就在市场买高价粮,还有什么风险保价粮哦!
2010/4/20 14:20:53
股往金来
从两位老师的回忆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非常乖和非常调皮捣蛋的学生都能成才, 像我们这样中不溜秋的学生长大后也是平庸者! 哈哈
315年前
不能推而广之!人是在变的!
2010/4/20 13:44:12
周宜地
迎春亭_刘冰:和钟老师相比,周老师就太不乖了。。。。。。。。。^^^^^^^^^^^^^^^^^^^^^^^^^^^^^^^^^^^^^^^^^^^^^^^^^^^是啊,所以他讨人喜欢哟!哈哈!!
呵呵,所以我没胆子没资本跟女生谈恋爱哟!哈哈。
2010/4/20 13:42:02
夕颜
和钟老师相比,周老师就太不乖了。。。。。。。。。
呵呵,狡猾人不死,老实人吃亏哟!
2010/4/20 13:43:20
16楼 评论时间:2010-4-20 8:41:56邓元泰_股往金来:读钟老师和周老师的回忆录,完全两种风格! 呵呵楼主于 2010-4-20 9:44:54 写的回复我不是很理解你怎么分析!但我们两个老同学都是说的大实话! 我的意思是周老师是调皮捣蛋风格 钟老师是乖学生的风格, 但都是真情实意!
615年前
呵呵,应该是周调皮得可爱!我呢,乖得本分!哈哈
2010/4/20 13:40:51
评论时间:2010-4-19 21:27:01荆竹_周宜地:刘孙堂老师是洞口人,文化革命后调回口.楼主于 2010-4-20 9:24:35 写的回复我曾听有的老师说他调回洞口,但一直未得到确切的信息。遗憾!……………………………………………………………………………………………………你要是想找刘老师,问我呀!!
515年前
在哪?还说,连任过洞口县委办主任的袁连成老同学都一直无缘见一面哟!
2010/4/20 13:46:55
马坪_老特务:6楼评论时间:2010-4-19 22:11:17邓家铺_老画:首先是一个好学生,然后,是一个好老师!现在是个好网友!楼主于 2010-4-20 9:40:33 写的回复谢谢特务收编我哟!^^^^^^^^^^^^^^^^^^^^^^^^^^^^^^^^对于喝酒的人来说,应该还是一个不太坏、比较好的酒友!!!
915年前
呵呵,依你之见,对于不喝酒而又是赖皮的人就应该是对头?错!错!错!莫!莫!莫!
2010/4/20 13:38:18
周光佐
纯朴的学生时代!!!!!!
815年前
我们那时候的学生好管哦!
2010/4/20 9:55:08
春的信息_2552
钟老师,你真是个好同志,比起周老师来,你在正宗的听话的好学生。
因怕大同学欺负,不敢乱调皮!呵呵,直到我退休前,还是有好多人笑说我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尽管我不很像。
2010/4/20 9:48:53
读钟老师和周老师的回忆录,完全两种风格! 呵呵
我不是很理解你怎么分析!但我们两个老同学都是说的大实话!
2010/4/20 9:44:54
家在武冈_19724
我冒得吃到国家粮,虽然户口办了个农转非, 但好久都没理会了, 呵呵。
215年前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以后的农转非(听说还要交很多钱买户口),现在想来还真的不可思议,老实农民上当啊!
2010/4/20 9:43:19
青松
总而言之,是个好筒子!
呵呵,成了炮筒子!
2010/4/20 9:41:11
老特务
6楼 评论时间:2010-4-19 22:11:17邓家铺_老画:首先是一个好学生,然后,是一个好老师! 现在是个好网友!
谢谢特务收编我哟!
2010/4/20 9:40:33
言宋
想起那国家粮,就生出感慨来。当年是我们这些农家子弟的梦。记得上大学,要打迁移拨粮,先得要交一二百斤谷子,粮站才给办。父亲拿着我的录取通知书上粮站办了,我就拿着它上学报到了。不曾想,办事人员粗心,有一地方好像没签章,学校说不行。我寄回家,父亲又上粮站补办,又给我寄来。现在想来,挺有趣的。
当时的人们把能拥有粮票、油票、豆腐票看成是理想之事,要吃国家粮或商品粮的城里居民才有哦!
2010/4/20 9:47:13
新鲜,读中学也吃国家粮的。以前,周老师好像也说过。
钟老师文如其人:朴实!宁同魁后来做过邵阳师专的党委书记。
2615年前
1984年秋调离二中赴邵阳师专任职的。
2010/4/20 9:36:17
姜远林
我也听我老娘说过,她们在高沙蓼湄学堂读三年初中是吃的国家粮,比家里强多了。是从59年到61年这三年,所以老娘说她过苦日子没饿着,嫁到我家却过苦日子了。
1815年前
以前的蓼湄中学也是很不错的!难道这就是命?
2010/4/20 9:35:13
舟子
以前我在车间做时,看到那些欺生的家伙,往往把他们骂死!只要被我撞上,往往是用最毒的话骂得他们不敢作声!因为以前我被人欺过,所以对新员工特别照顾!
1715年前
关注弱势群体!
2010/4/20 9:31:52
故乡的云
“我最看不贯的是以大欺小的行为,我也决不允许以大欺小的行为在我班出现!”赞同钟老师做法!
1415年前
同情弱者!
2010/4/20 9:31:13
下岗尊者
首先是一个好学生,然后,是一个好老师!
谢谢!
2010/4/20 9:30:25
月之影
读罢钟老师此文,觉得老师真是个好学生的典型!
2015年前
谢谢!一般来说,我怕多事。我做什么事情,总要想想最坏是什么结果,崇尚进可攻退可守,但真的来了事又豁出去了,什么也不怕了。嗨!
2010/4/20 9:29:59
沈军
钟老师你我有缘啊,宁同魁不知是不是同一个宁同魁?如果是同一个宁同魁,那他儿子是你同学,而 宁同魁在我入伍之時当我的校长。
1915年前
那你应是二中1980-1984年毕业的哦!
2010/4/20 9:26:54
黄牯
呵呵,老师真是文武双全的啊.........
哪里哪里,船到桥头自然直!
2010/4/20 9:25:46
刘孙堂老师是洞口人,文化革命后调回口.
1015年前
我曾听有的老师说他调回洞口,但一直未得到确切的信息。遗憾!
2010/4/20 9:24:35
山渐青
老师好!!!!!!!!!!
2115年前
猛猛,你好!四季青!!!!
2010/4/19 21:15:00
已输入0/200 个字!
武冈迎春亭街道:多元活动提升民生温度与生态品质
武冈市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 共筑清朗网络空间
武冈这两人打架!法院判了
一批来自福建的爱心物资温暖了武冈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
青春许国从戎去 桑梓壮行助梦飞 武冈水西门街道举行秋季新兵入伍欢送仪式
武冈米花里的年味武冈视频
武冈农村婚礼习俗纪实武冈视频
武冈一中航拍记录片武冈视频
关于武冈市武冈概况
武冈历史沿革武冈概况
韩国-LKC螺杆真空泵滨海真空
滨海真空:干式螺杆真空泵滨海真空
智能母婴站触摸屏玻璃三丰玻璃
免责声明:本站资料除作者特别声明原创之外,其他均来自网上,若侵犯你的权益请告知,本站获通知后将立即删除!联系QQ:165410523
Copyright © 2006-2025 武冈人网 ICP证:粤ICP备2023087779号 粤公网安备44190002007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