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都梁人文谱—黄三畅

都梁人文谱—黄三畅

苏醒 苏醒/都梁 2013-09-10 15:10 18

都梁人文谱—黄三畅

都梁,在湘西南历来就是一片有着悠久人文传承以及浓郁艺术底蕴的沃土,如今的武冈不仅是千年古城,也是与宝庆举案齐眉的历史文化之地。这里曾先后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与时俱进的文化人才,大家都笔耕不缀,为推进武冈的文化崛起,建设宜居而和谐的文化强市,提高武冈的全民素质而始终如一的在这片古老而又新颖的土地上努力着!奉献着!

代表武冈地方文学刊物的《都梁风》的出版发行,也在促进武冈文学事业的繁荣而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从小说、散文、诗歌、古诗词、戏剧、曲艺等方面入手,涵盖面十分广泛,知识面较广,包罗万象,是难得的一本代表地方性的精神读本。

在这本《都梁风》上,经常可以看到武冈本土作家黄三畅先生的作品。尤其是黄先生以古都梁为背景写的一系列作品,显得很厚重,很值得反复去细细品读。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地域的代表性,乡土味很浓!

三畅先生年近七旬,从教40多年,退下讲坛后仍孜孜不倦,特别是为收集、整理武冈民风民俗、传说轶事,传承武冈本土文化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他凭借着广博的知识,将古城中的新意感悟凝于笔端,成书《行吟古州古城》,作品看似平铺直叙、其实立意深远,他借用武冈语言的幽默诙谐,饱满细腻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跃然纸上,让人不读则已,读了则欲罢不能,有种想不睹“古城古州古貌”决不罢休的真切愿望!

作为自由撰稿者,其实我也喜欢写散文杂记,但更喜欢读散文杂记。在《行吟古州古城》这本书中,三畅先生行笔大气,文采斐然,可读性都很吸引人。尤其是写到古城的武冈十景,其文笔清新婉约,如云山的云外钟声,娓娓动听,纤尘不染,令人赏心悦目;又如资水潺潺而流,叮咚悦耳,落地有声。

三畅先生文才横溢,他的作品介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可以说他笔下的小桥流水人家,甚至找不到任何做作的姿态,抑或说是不经意的风雅含蓄。文如其人一直是他的精神高地,他在古城里边执教,做桃李满天下的生活的向导,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在纸醉金迷的现代名利追求的社会里,他能保持这样的惟吾德馨的文学心态,令人敬仰不已。心为形役,在这样一个人文精神患得患失的时代,好的文学作品恰恰就是一支强有力的清醒剂,在这一点上,三畅先生的文章多侧重于现实意义,严格来说,他应该是武冈历史的赞美、批判和由衷挚爱者。他把都梁作为地方文志创作的标本,武冈的人和事就像一粒粒厚实的种子,藏在古城不为人知的深处,等待有心人把它从传统的文化中剥离开来。《行吟古州古城》的细腻、完整的描述,在字里行间展现出来的是古城历经沧桑的美!

通过对《行吟古州古城》的阅读,我结识了古城很多来自文学、书法、绘画、音乐、曲艺方面的良师益友,他们都来自不同的工作和行业,但都为武冈的文化创新默默做出自己身体力行的奉献。我想,我虽然不是地道的武冈本土人,也许和我一样,在这个古城,或许大家原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有着着一个共同的梦想!以文学的认知聚会,从无至有,从少至多,在我的都梁文化传播的小阁楼里,原本不相识的我们相聚在一起,没有语言和年龄之分,我们对文艺这块园地都充满着极高的交往热情,喜欢交结良师益友的我,也是衷心地希望武冈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郁。

缘于其弟三丛先生,我得以认识三畅先生。先生不高的个子,为人很随和、可亲,和他聊天能为严肃凝滞的气氛带来活力,更显示了他多年来作为老师的智慧,自信,与适应环境的能力。

理解像是碰撞产生的火花,是瞬间的反思。三畅先生是我认识的人里边为数不多的受人敬重的一位学者。有朋友对我说,三畅老师称得上是真正的才子,因为他不仅从年轻的时候起,在古城的文艺圈子里就是文艺界的先兵,更毕生致力,直到六十多岁了,还是仍然创作不懈。尤其是到了晚年,在这个网络知识爆发的时代,三畅先生发现在做学问时却又需要有广博的高科技手法涉猎,所以就像电脑是活的表现形势,最具有效的语言和方法,同磁碟一般,随时插入,就可以将要的东西整理出来!尤其重要的是,网络和书本一样,让人们跨越时空,发挥想象的能力,把原本流逝的史实,通过那些看来已经消失在人们视线中的一些曾经熟悉的人名、地名、和原先与我们毫无关系的事物,都将被重新赋予生命的韵味,再经过层层的推想,参考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竟能感受到历史与个人的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于是人性流露出来的,大时代产物下的变迁,从而让读者领悟出的更为宽广的天地来!

老子说:“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想,三畅先生以“老骥伏枥”来自我砥砺,言语谈吐之中似乎还有向往和追求那种“大器”境界。或许,人至暮年,尤应有此种“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的追求和秉持也是在所难免的。

对于旧体诗词他一直抱有特殊的热爱。《都梁诗记》除了收录古都梁的旧体诗词新作外,他还在其他文艺媒体上他发表自己对古都梁诗作的看法,同时阐述自己的诗词观点,认为诗词要有真情实感——无论是旧体诗词还是新诗体裁,都要如此。他由都梁诗词历史及传统入手,如数家珍,一一列举了武冈历代诗词名家代表性作品,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概述其各自风格、文采,可谓是一篇武冈地方志的旧体诗词整理大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

黄三畅先生现在是湖南作协会员、都梁的写实作家,先后出版短篇小说、长篇小说、以及散文集,等等。他是湖湘文化描写湘西南农村风情民俗的特色作家,以他那种古朴的而不甘寂寞的文学信念,造就了都梁人特有的乡土情结。三畅先生自然也描绘着这片山的灵秀浪漫以及沉重和无奈,特别是对于时代见证下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近距离的观察与仿真的抒写,传达的是包括自己在内的有良知的有洞察力的最真诚、最殷切的关怀和同情。

随着民俗的演绎变迁,生活在湘西南这片土地山川,包括自然的严肃,岁月的无常,三畅先生将湘楚传统文化以及民风民俗融合在一起,以理性逻辑的方式,进行适当的抒写,使他的作品更富有传奇性和神秘色彩。三畅先生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本土作家,在他的文字里,他经常用平实质朴的语言,不避俗,不媚俗,不背弃底层人物的真实描写,没有华丽的铺排,没有落俗的辞藻,他的文笔极具现实生活的时代气息,也是他对这个古城留守的执著见证。

三畅先生有几次来我这里坐,他都是自己骑一个自行车,来去匆匆的样子。他还谦虚地经常讲自己只不过是一个退休老头。论职务、不算官;论才能,也无所谓什么‘家’,但是通过古城人的口碑相传、眼观耳闻,让我感到老先生倒是一位极有个性和特点的人。从与他交谈中,我体会到他具有南方人含蓄的性格,引经据典,通朗直率。

在与黄先生的交谈中,我知道在这样的老者身上可以读懂什么叫真正的不追求形式、不图空名、不无病呻吟,真正的乡土艺术来源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所处的时代在大变化、大发展,老人家也经常登云山之高望古城之远,心中激荡文字,往往配合历史角度,写了不少散文杂记,很有特点,记事叙文,通俗易懂,形象直观,耐人寻味。

作为多年的人民教师,他的敬业奉献和感恩情怀,和他的幽默风趣,很有独立思考精神的,而且敢讲真话,诚挚感人。

作为一个作家来说,作品才是硬道理,而作品又以敢讲真话才会让人产生共鸣,以独立见解为灵魂。三畅先生在灵活多变的行文中展现无穷的想象力并让灵魂始终充满激情地向着多元化、现代化、厚重化的底蕴发展,让读者获得真知灼见与古为今用的阅读的享受。

通过武冈的人文深度来评析历史事件的文笔,也让我看到“宣风讲坛”的历史识见之深厚和理解之透彻。虽然是地方文坛,宣风讲坛就像一位导游一样引着我们走进宣风雪霁的亭台楼阁,慢慢地触摸,细细地品味,与讲坛的传播者们进行着心灵沟通与交流。从传统文化上延伸阅读,一下子就会让人加深对古城的深刻印象。

从朴素的着装到爬满皱纹的额角,看不出三畅先生与农村老头儿有多大差别。他只是个朴朴素素的老人。但他话语犀利,处处透着幽默和风趣,他的作品读来轻松自然,好似马致远笔端的古道西风瘦马的风景,让读者很想很想走近这位江湖满地一渔翁笔下的人和事……

还有,在三畅先生笔下介绍的武冈都梁美食,也让人大开眼界,感觉他的童心未眠,让人读着读着就流起口水或嗅着鼻子闻起来,就想往古城的一些胡同里去寻根问底、一探究竟,这也是古城不可多得的一道靓丽风景。

写到这里,正在读小学的女儿打电话过来,说今天是教师节,学校里边有电视台采访老师的节目,她作为小节目主持人,要我去学校开一个有关教师节的班会。这篇文章在教师节写好,也刚好吻合我写三畅先生的人文话题,随着一个个的日子升起又降落,一届届的学生走来又走过。不变的是包括三畅先生在内的老师们的深沉的爱和灿烂的笑容,追忆似水年华,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还是我们的老师在很多时候很多地方为我们纠正了偏离人生的航向。

老师为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学习、成长,不辞辛劳的教导、教育着我们,在这个神圣的节日中,我也代表我和正在为人学子的孩子们要说上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让古老的丝弦送去美好的期许,让流畅的歌声送去真诚的祝福,让白云和蓝天永远点缀着三畅先生的余热生活,愿先生的文笔更加滋润常青和流光溢彩!

 

阅读 1.1万
分享到:
评论列表

黄三畅

再次感谢苏先生。
“有感而发”,从头像我记不起是谁了,如果碰了面,会认出来的。谢谢你还记得我!问好!祝事业更有成!

3010年前

作者回复:

如果碰了面,会认出来的,自然是时过境迁,不过也会记忆犹新的。

代学生谢过老师了。

2013/9/24 14:25:39

有感而发

黄先生我的老师:
很久未见您老,但昔日音容笑貌时常回荡于脑际。现时也做老师,为人夫为人父,才知道您老是多么的让人敬重!借人网祝老师节日快乐!

2010年前

作者回复:

有感而发,自己雕琢的人生是自己的,老师给予的人生也还是自己的。就像许多年以后的工作,不论是自己奋斗的,老师给予的,都只是外在形式,只要心是怀旧的,就都是难以忘怀的。

冯小刚的《天下无贼》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黎叔的的一句话:我想试试。过自己喜欢的,过自己想要的;不论想的说的做的,真实不虚伪;人就这么一辈子,我想试试......

人吧,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妄自尊大,宠辱不惊,就像这几天的钱塘江的潮信,我们常常将昔日恩师的音容笑貌时常回荡于脑际,也是一种敬重吧!

2013/9/24 14:22:17

黄三畅

我到外面9天时间,没有上网,今天回来打开武冈人网,看到苏醒先生写我的文字,真是大吃一惊。苏醒先生写我的文字,还有一些跟帖,很多是溢美之词,读后很汗颜,很不安。我没有苏醒先生和一些跟帖写的那么高大。我对自己的评价,只是一个基本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而已。谢谢苏醒先生,谢谢读者诸君!

1710年前

作者回复:

黄先生:您好!

呵呵,我只是随笔,写的很冒昧,请见谅。

其实说来您也许不相信,您很像我中学时期的一位语文老师......,而且我对老师都是很尊崇的。对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的那位至今让我念念不忘的老师,他的教育方法还真有一套,每当我们回答问题出错的时候,他并不是一味地批评我们,而通常是举一些简单易懂的例子把我们引向正确的答案。这样既不会伤到我们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又激发了我们在班集体中举手发言的积极性。  


和您聊过几次天,您很朴实,话语不多,而且很谦诚。作为老师,我很理解您的职业!您们真的就像蜡烛

2013/9/18 22:14:13

倚窗听蝉

这篇文章里的照片如果换成黄三畅先生的肖像,岂不更好。

1910年前

作者回复:

您说的极是,改天有机会的话拍了再更替上去吧。

2013/9/18 21:42:18

苏醒/都梁

黄先生是多产作家,也拜读过黄先生的作品无数。

教师节,在此祝黄先生节日快乐!祝所有老师们节日快乐!

2610年前

黄三丛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2510年前

作者回复:

三丛先生好;

古谚有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以上写令兄的文字,有点仓促,难免词不达意,请见谅。

辛弃疾的《一剪梅》:“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无须多言,桃李等树随着冬去春来,我自花开,春天的桃李引来行人无数,根本不需要多情的山鸟高声啼唱,让流连忘返的人会驻足欣赏,树下也就会蹊径自来,意在做事力求真实,不尚虚声,这也是“桃李满天下”之说也。

2013/9/11 17:03:54

在回鹏城

让古老的丝弦送去美好的期许,让流畅的歌声送去真诚的祝福,让白云和蓝天永远点缀着三畅先生的余热生活,祝老师身体安康、幸福。

3610年前

作者回复:

是的,祝老师身体安康、生活幸福。

2013/9/11 16:49:41

舟子

犹记当年长安夜,打着赤身写日记,问好三畅老师!

2310年前

作者回复:

打着赤身写日记,是您,还是三畅先生???

2013/9/11 16:46:45

故乡的云

黄老师之从师、从文和做人值得我们学习。

4210年前

作者回复:

是的,终归还是故乡云。

治学之道,因人而异,因传播而异,因时代环境而异。

《庄子》云:“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亦步亦趋地跟着黄先生学习,要立大志,要有所创新,当然我觉得最为重要的还是“从师”。老师的作用绝不止于“传道授业解惑”,甚至更为重要的是给予人生的“门道”,也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黄老师之从师、从文和做人值得我们学习。有时候人们把这种身体力行叫做“熏陶”、“熏习”。就像我们的服装本来没有香味,用最好的沉香熏了,就染上香味了,但不是近

2013/9/11 16:45:13

黄牯

老师为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学习、成长,不辞辛劳的教导、教育着我们,在这个神圣的节日中,我也代表我和正在为人学子的孩子们要说上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4110年前

作者回复:

黄三畅:坚守心中的文学圣地

作者:朱小琴 来源:邵阳新闻网

这里没有高大建筑,只有山丘绵延的黄土地;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只有平凡的人和事;这里没有大城市的霓虹闪烁和车马喧嚣,只有安静祥和的故土。而带我们进入这一片不曾被商业世俗所污染的天地的就是黄三畅老师,一名始终坚守在故乡的小说家。

2013/9/11 16:27:36

钟文晖

楼上的和三畅一样烟酒不沾的好生活习性,值得总不醉学习。
重复周宜地的话:与三畅共勉;调整心态,加强锻炼,争取多活几年。

3510年前

作者回复:

楼上的和三畅一样烟酒不沾的好生活习性,值得总不醉学习,呵呵,从此话得知,前者不沾烟酒,而您海量惊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生的包容是一种智慧和美德,容忍也是长寿的法宝。忍耐既是待人之法,又是处事之法。忍是一种眼光和度量,调整心态,加强锻炼也是一种修养和策略,更是一种智慧。

希望您等都容光焕发,幸福安康。

2013/9/11 10:54:35

周宜地

与三畅共勉;调整心态,加强锻炼,争取多活几年。

3010年前

作者回复:

是的,调整心态,加强锻炼。预祝各位老先生长命百岁。

其实每个人都一样,有了明确而积极的目标,必然产生坚定的信念,也必然产生坚定的力量,争取多活一天多看一天世界也是人生重要的目标。

目标不同所激发出的能量相距很远。有目标才能产生远见,赞同周先生的意见。

2013/9/11 10:46:47

励志教育

二十年前我在三中读书时,曾慕名将自己写作的文稿寄给在二中任教的黄三畅老师。黄老师热情地鼓励我不但要多写作,更要多投稿发表。黄老师可谓将自己多年笔耕秘笈传授与我,只可惜20余年来疲于生计疏于笔耕,实在有愧老师教诲。今天刚好是教师节,借此网络向老师问好。

3710年前

作者回复:

写作既是表情达意的桥梁,又是文学耕耘的重要手段。一个优秀的老师,能够拥有较高的语言艺术修养 。从“言传身教”上看,我们更应该崇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寓意深远,您的20余年来疲于生计疏于笔耕,其实也是出于生活的无奈,无须太多自责,呵呵,记住老师的初衷就好。

2013/9/11 10:38:40

言宋

黄老师是集教师、作家、学人于一身的人物。

3810年前

作者回复:

在当今中国社会里,从老师成为一名作家不算新鲜;既是作家又是学人也非屈指可数。但集教师、作家、学人于一身的人,在偏远的小城恐怕是凤毛麟角的了。

黄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成果丰硕的作家,也是我在古城认识的平凡普通的老教师。黄先生很随和,健谈。他对武冈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作出了一定的研究,很值得令人感动。

2013/9/11 8:50:41

兵子驼

名人名言,名作家,顶起来.

2410年前

作者回复:

名人名言,名作家,谢谢名兵哥哥顶起来。

2013/9/11 8:42:18

开拓无限

三畅老师的文章严肃细腻中有幽默,有思考,对湘西南的文化生活,风土人情。,的描写很切实际,很多文章是不可多得的美文, 特别是笔下的少妇女风韵的心理活动,读了让人撑帐篷

4510年前

作者回复:

哈哈,特别是笔下的少妇少女风韵的心理活动,读了让人撑帐篷......

果真如此的话,届时要多向三畅先生请教这方面的开拓无限的撑帐篷个中技巧......

作为一个读者,我也理解开拓无限哥哥描述的这种尴尬情景。

建议开拓无限哥哥:

将哥哥的碍手的东西尽量用意志力控制住,不要继续尴尬。用腰带将啤酒肚的中部扎住,从而和肚皮的皮肤紧贴在一起,在衣服的遮挡之下,帐篷虚虚实实也无伤大雅,当然上面还是只能穿衬衣,并且领带一定要扎紧。

哈哈,调侃如此,开拓无限,无限开拓。





2013/9/11 8:41:17

楚南老虫

三畅先生:一合格的师表;一给文字以生命的耕耘者。

3110年前

作者回复:

三畅先生:一合格的师表;一给文字以生命的耕耘者;一留守都梁古境的良师益友......

2013/9/11 8:29:43

蓝豆子-周剑平

黄先生是多产作家,也拜读过黄先生的作品无数。
并在此祝黄先生节日快乐!祝所有老师们节日快乐!

3310年前

作者回复:

教师节,在此祝黄先生节日快乐!祝所有老师们节日快乐!

2013/9/11 8:25:15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