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社团巡礼:湖南省武冈市展辉学校羽丰文学社 “中国校园文学”

社团巡礼:湖南省武冈市展辉学校羽丰文学社 “中国校园文学”

林日新 2025-05-23 16:57

“中国校园文学”

首页〉社团巡礼〉初中文学社团


社团巡礼:湖南省武冈市展辉学校羽丰文学社

发布日期:2025-05-23 点击量: 188

分享到:

图片1_副本.png


图片2_副本.png

校长寄语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学是生活的教科书,愿我校羽丰文学社的雏鹰们,在辅导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学习,刻苦磨练自己,勤奋写作,早日成为振翅高飞的雄鹰,搏击长空……

——周民昕

图片3_副本.png

(羽丰文学社初中部的领导班子合影)

图片4_副本.png

(羽丰文学社高中部的领导班子合影)

社团介绍

云山苍苍,资水流长,展辉校园,桃李芬芳。2011年武冈市展辉羽丰文学社像一只雏鹰破壳而出,立即吸引了一群文学爱好者,他们“眼放升空,养浩然之气;心收静里,蕴芝兰之香”,在辅导老师的带领下,听作家讲座,到云山采风、赴南山笔会、与兄弟文学社联谊……用心感悟着成长的历程,用笔抒写着心灵的感触,让无痕的岁月缀满珍珠,让易逝的时光绚烂多姿,让未来展现出湛蓝的天空。

有道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五年以来,武冈市展辉羽丰文学社在学校领导关怀下,在各届辅导老师的精心呵护下,逐渐成长为一只羽翼渐丰、展翅高飞、搏击长空的雄鹰。如今,本社已近百名同学的习作登上《全国优秀作文选》《语文报》《中学生》《高中生》《初中生》《中学时代》《好作文》《作文成功之路》等刊物上发表了两百余篇习作,出版了12期《羽丰文学》校刊。

2023年10月下旬,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打造书香校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校园里特立了一面“雏鹰展翅:展辉羽丰文学社学生习作精选”的展览牌,用以对学生新近在全国各级刊物公开发表的作品进行展览。每次作品一经展出,便立即吸引许多学生的目光。他们蜂拥而至,站在展览牌前,认真地学习,尽情地欣赏,热烈地讨论……

展辉羽丰文学社本着“收获友情,收获帮忙,收获快乐,收获知识”这一不变的宗旨,为热爱文学、喜欢写作的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同时也为不少学生步入文学殿堂,培养高尚情操开拓一种良好途径。如今,展辉羽丰文学社的阵容正在不断地更新,规模逐步地扩大,收获也越来越令人满意她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渐渐地融入到师生们的教学、学习和生活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展辉羽丰文学社将如一只羽翼渐丰的雏鹰,展翅高飞,搏击长空……

指导教师经验

我与文学社的学生们

图片5_副本.png

(林日新,湖南省武冈市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湖南省作协会员,湖南省作协教师分会会员,湖南省文学评论协会会员,邵阳市作协会员,邵阳市评论家协会会员,武冈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现已出版了随笔《教育笔谈》和长篇小说《青石湾》等书。2022年7月担任武冈市展辉学校羽丰文学社辅导老师。)

2022年下学期,市教育局积极开展“作家进校园”活动,我有幸成为本市最大私立学校的文学社辅导老师。这是一项机会与挑战并存的工作。为了把文学社的工作做好,我首先组织好领导班,培养小助手参与到活动中来。

第一周,我向全校师生发布通知,请老师推荐合适的人选,请学生自荐……经过一周的动员,我手里有了二十来名学生名单。我把名单公布在宣传栏里,并让他们准备竞选辞,参加下一周的竞选。通过竞选,我宣布了社长、副社长、秘书长和宣传委员的名单。然后让这些小领导者吸收社员,建立学校新的文学社。

文学社成员确定后,便是动员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和写作。

据我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得知:如今的学生大多不喜欢作文,一提起作文,他们就会眉头紧锁,唉声叹气,老师的作文指导过后,仍然是无从下笔……

起初,我要求每个社员每两周交一篇文章,虽然有不少同学交了,但文章不是篇幅不够,内容干瘪,就是抄袭范文,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究其原因是:无话可写。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当今学校为了安全起见,春游、秋游、冬游一律取消,传统的社会实践活动也逐渐消失,甚至连一些稍具挑战性的体育活动项目(如单杠、双杠、长跑、爬杆等)都相继被取消。“我手写我心,我笔录我言,我文写我事”向来是语文老师所推崇的经验之谈。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可没有了实践活动,不接近大自然,那写作不就成了无源之水,无米之炊了么?

为了开拓学生视野,多多接近和亲近大自然,让学生作文时有话可写,我规定每周一的早晨7点半至8点的半个小时为社员活动时间。界时,我将带领社员们走出教室,来到校园观察花草树木:第一周看含笑花,第二周观银杏叶,第三周闻桂花香……告诉学生“一花一叶,俱为素材;一草一木,皆可入文;边看边思,稍有感悟,便记下来。这些若是写入文章里,往往会成文章的精华。”

开初,学生们并不乐意,认为观察校园的花草树木并不可能提高作文水平,对此,我便以身作则,把自己的观察经验介绍给学生们,并着手写下作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前年十月,我发现校园有一棵奇异的树,冬天里居然结出了红红的果籽,经过一番仔细的观察:摸干、看叶、折枝、观果、咨询等,才确认这原来是一棵老鼠刺。于是我把自己观察的过程记叙下来,写成散文《校园里有棵“幸运树”》。打印出来,文学成员人手一份,并让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后经三易其稿后,投寄到报社去,结果被刊登在当年的10月30 日的《邵阳日报》上。后来,我把刊登作品的报纸找到并分发给文学社成员,让大家学习并寻找编辑修改的地方,下一年2月,《初中生阅读》则以《校园有一棵“幸运树”》隆重推出。刊物一出,文学社的学生们奔走相告,非常兴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的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写作的热情,他们观察的积极性提高了,纷纷效仿老师。于是,文学社收集的稿件也逐渐多了起来。我从中选出两三篇比较优秀的进行讲评,并让学生本人或他人对习作进行修改,然后再由老师修改,最后,投到学生报刊杂志上去。一有习作发表,下周一的文学社活动就专门对其进行学习,分析和讨论。这不仅对那发表了习作的作者是一个特大的激励,对其他同学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等到习作发表到十篇左右,我就敦促学校设立专门的橱窗对发表的习作进行展览,供全校学生学习、借鉴。如此长期地坚持下去,学校申请加入文学社的成员就越来越多,学生的写作热情高涨,学生发表的习作也就越来越多,档次越来越高。文学社逐渐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

文学社社长何子彤的《瘦弱的苔草》写在春天。那周一,我带领学生在校园里观察栀子花,同学们陶醉在栀子花浓郁的花香里,非常兴奋。突然何子彤扯了树下花坛中的一根草问:“老师,这是什么草,这么细小,扯断它却很难呢?”我告诉她:“这是苔草,草片细小,却特别坚韧……你们能从中得到什么人生的启示么?”顿时,同学们从栀子花的香气跳出来,看着那瘦弱的苔草,弯下身子,努力地扯草……一会儿才断断续续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于是,我便布置这一周的作文题。两天后,何子彤写出了《瘦弱的苔草》,我立即指导她对文章进行了修改,并写了短评推荐到报刊杂志社去。两周后,此文发表在《邵阳日报》(2023年5月4日)的“青少年文艺”栏目。当时,何子彤才是初一学生,文章的发表不仅对她本人有一个巨大的激励作用,对其他同学的影响也是不小的。从此,文学社的习作形成一个“井喷”,一周在《邵阳日报》发表一篇习作是常有的现象,有时还会有“双黄蛋”情况。后来慢慢地,省级刊物也陆续发表了。如何子彤的《爬山虎瀑布》、《瘦弱的苔草》、戴泽生的《苦瓜苦,苦瓜甜》,王程茂的《又到桂花飘香的时节》等一批写景状物的习作相继发表在《中学时代》上,何子彤还由此荣获2023年度《中学时代》的“全国十佳文学之星”。此后,陈宗齐的《闾阿姨的薄荷糖》,袁祥荣的《姑奶奶的红薯干》,戴泽生的《苦瓜苦,苦瓜甜》等一大批习作也相继在全国各级学生报刊杂志上发表。

长此下去,我带学生春天看花,夏天看树,秋天看果,冬天看云。并指导他们写作时要由校园的花草引发开去到家乡或公园或野外的花草树木,表现童年乐趣或对生活的反思或人生哲理等。视野拓展了,写作的思路自然也打开了,内容就逐渐充实起来,学生们的文章慢慢就好起来。

有道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非一日之功,贵在培养,贵在坚持,贵在形成习惯,这样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校文学社自从2022年7月7日在《邵阳日报》发表第一篇学生习作后,至今已在《高中生》《初中生》《作文成功之路》《中学时代》《科教新报》《好作文》《语文报》《邵阳日报》《武冈文艺》《都梁风》等全国各级刊物发表了200多篇习作。特别是《好作文》还在2023年第8期和第9期连续两期以“一只羽翼渐丰,搏击长空的雄鹰--湖南省武冈市展辉学校羽丰文学社”为标题,隆重推出我们的习作。其中以“夏天的回忆”为题(五篇),以“童年趣事”为题(六篇)共推出文学社的11篇习作。《中学时代》和《语文报.青春阅读》也曾隆重推介我校的文学社。三年来,我校参加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第十八届(2022-2023年)共10个学生获奖,第十九届(2023-2024年)有15个学生获奖,学校则连获两届“优秀组织奖”。

如今,展辉羽丰文学社的阵容在不断地更新,规模逐步地扩大。社员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听作家讲座,到云山采风、赴南山笔会、与兄弟文学社联谊……用心感悟着成长的历程,用笔抒写着心灵的感触,让无痕的岁月缀满珍珠,让易逝的时光绚烂多姿,让未来展现出湛蓝的天空。文学社的收获也越来越令人满意,她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渐渐融入到师生们的教学、学习和生活之中。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展辉学校羽丰文学社将如一只羽翼渐丰的雏鹰,展翅高飞,搏击长空。

社员佳作

图片6_副本.png

爬山虎瀑布

(武冈市展辉学校羽丰文学社初中部社长何子彤)

我一直觉得,我快乐的童年藏在爷爷的后院,藏在后院那堵爬山虎墙里。那是一道四季常绿的瀑布——爬山虎瀑布。

爷爷家的后院并不是很大,不过七八平方米,里面也没栽几棵果树,但它却是我童年的乐园。你看,后院的坪地芳草茵茵,像黄绒球似的小鸡们整天在里面“滚”动,小嘴东啄一下、西啄一下,还叽叽喳喳地叫着不停;几只黑色的小鸭子也常来凑热闹,被老母鸡追了好几次,才逃到水坑里去了……

最有趣的,莫过于屋后那岩壁上的爬山虎。每年一至小暑,太阳便像下了火,热得小狗直吐红舌头,太阳光也闪得人睁不开眼。实在太无聊了,我就拿着爷爷的老蒲扇,戴上爷爷的黄草帽,在院里转悠着。因为炎热,鸡啊鸭啊,早不见得身影,就连草地里常见的小蚱蜢,也不知躲到哪个阴凉的地方避暑去了。在我的视野里,只有屋后那堵长满爬山虎的岩壁,郁郁葱葱,特别养眼。

岩壁不过十米长、三米高,但壁上缀满的绿令人惊奇!爬山虎的叶片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布满了整堵墙,非常均匀。远远望去,像一块绿色的绒毯挂在墙上,煞是美丽。

去年夏天,天大旱,两三个月不下雨,爬山虎变黄了、枯萎了,有的地方剩下几张黑褐的线,像画家的素描作品。我怀疑若是一点火星溅上去就让整堵墙燃起来。几场秋雨下来,爷爷家后墙的爬山虎就慢慢返青了。到了春天,浓浓的绿意又盎然成绿瀑布。

记得有一天,我用手抚摸着绿瀑布。突然,几只黑蚱蜢从瀑布上跳出,两只白蝴蝶也在瀑布上翩然起舞,一只黄鹂站在墙上啼鸣……夏天的爬山虎瀑布一下成了动物世界,几多快乐,几多神奇。

读初中时,我到县城里上学了,我不得不离开爷爷,离开那道美丽的爬山虎瀑布。

一天,我惊喜地发现学校的西北角里也有一道爬山虎瀑布,长二十多米、高十米,比爷爷家的大得多、高得多。此刻,我才知道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瀑布之外更有瀑布了。此后,我时不时到学校绿色瀑布旁看看、摸摸、嗅嗅,捉捉昆虫、追追蝴蝶,聊解心中日渐郁积的乡愁,以及对我那慈祥的爷爷的思念。

(指导老师:林日新林俊雯此文发表在2023年第10期《中学时代》)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童年的“绿风车”

(武冈市展辉学校羽丰文学社初中部副社长伍轩)

“金色童年,美丽世界……”听着窗外的歌曲,我想起爷爷带我采凤尾蕨的那个遥远的午后。

那天,爷爷答应教我做小风车。我匆匆地扒了几口饭,就跟着爷爷出门了。走在乡间小道上,我快步如飞,既不看飞的燕,也不见游的鸭,连甩尾巴晃脑袋的老黄牛也不曾理会,一心只想着爷爷给我做小风车。我想将小风车高高举起,跑过田野,跳过小溪,越过山谷,温暖的风在我耳畔呼啦啦作响……

鹭鸶扑翅惊飞了,我咯咯笑。爷爷呼喊着让我等等他,我咯咯笑,反而加快了步伐。

不一会,我登上了一个山坡。坡上是一片灌木林,林边长满了一大片蕨。蕨叶长长的,像锦鸡那长长的羽毛,只是颜色不同而已。

“爷爷,快来啊!”我回过头喊爷爷。只见他正立在小丘顶,金色的阳光洒在他身上,他那直板的腰身在阳光中显得更加威武。爷爷背着手立着,风儿掀起了他的衣襟,轻轻地撩起他鬓边的发丝。

爷爷蹲下,用镰刀割着蕨叶:“别跑了,就在这里找吧!”我一下迷惑不解,喃喃道:“难道是用蕨叶做风车?”爷爷答道:“不错!这是凤尾蕨,你给我多挑几根长些的蕨叶来,要半老不嫩的。”“好!”我接过镰刀走进灌木丛里。

爷爷接过我割的蕨叶,从中选了五六根长的,用手轻轻地弯了弯,最后拿出两根,说:“就这两根最好!韧性好得很。”我好奇地问:“它俩是半老不嫩的?”爷爷笑着说:“对!你看着我,把它俩这样折,这么弯,这么绕,这么缠……”爷爷一边说一边做,转眼间,一个“绿风车”成形了。最后,再找两根小棍做一个支架,然后把“绿风车”套上去。“绿风车”做好了。我拿着它,迎着风。“绿风车”起初是慢慢地转,尔后就逐步快起来,最后是呼呼地转,简直成了一个绿色的“空心圆球”。

我高举着“绿风车”,一路朝山下奔。爷爷拿一束凤尾蕨,高兴地跟在后面。我眼里只有美丽的“绿风车”,转起来飘逸、灵动、雅致……那天,我持着“绿风车”在院子里到处跑,到处叫,引来伙伴们艳羡的目光。他们纷纷跑到山上去割凤尾蕨,也求大人做“绿风车”。一时间,院里院外,到处是手持“绿风车”疯跑的小孩子,欢声笑语盈满了整个山村。

那一晚,我在梦中都手持“绿风车”在跑、在叫、在飞……

五年过去了,我已在城里读初中,也不知家乡的小孩子还手持“绿风车”疯跑吗?

(指导老师:林日新周璇此文发表在2023年第9期《好作文》)

image.png

深秋的爬山虎

(武冈展辉学校初385班班长邓子翼)

课间休息时,我猛然想起老师夏天时带我看过的爬山虎。那满墙的绿藤,让人震撼于攀缘植物强盛的生命力。老师称那是绿色的瀑布——爬山虎瀑布。这个名字真是太妙了!

正值深秋,天气一天凉比一天。几场秋雨下来,校园的花卉凋零,树叶逐渐变黄、枯萎,确是一片冷清萧条景象。心想,那爬山虎瀑布该不会也枯萎衰竭了吧?

绕过宽广的大门,一处横卧的高墙呈现在眼前:满墙的爬山虎藤与我记忆中的迥然不同了——它不只是枯萎了,而且变得非常怪异,完全找不到夏天那蓬勃生机的影子。枯黄的藤像一根根长长的蜈蚣爬在墙上,给灰色的墙面勾画出无数的素描画来:有的像梯田,一层又一层,层层叠叠,极不规范;有的像水乡那纵横交错的河流,弯弯曲曲,歪歪扭扭的;还有那些未掉落的黑色的枯叶,则如一座座横亘着的小山,阻挡着流水,让它们变得九曲回肠……这些丑陋的图案,恰似调皮孩子们的信手涂鸦。

夏天时,这可是一堵绿色的高墙,一条高大的爬山虎瀑布。满墙是绿油油的叶子,像别在将军胸前的勋章,威武得很,引来了众多师生的目光。有的则来拿来画板和画笔,描摹出一幅幅动人的图画。然而,这已是深秋了,爬山虎也逃不脱落叶植物的宿命,只留下一些干瘦的线条,留下一些令人凄凉的景象。

“这还是我所钟爱的爬山虎吗?”我呐呐自语。

这时,恰巧文学社的林老师来了。他说:“这当然是爬山虎呀。你别看它落叶了,像一些干枯的藤蔓,折一下就断。但它的根还在,枝条还牢牢地扎在墙壁上,吸收着水分,等待着春风的到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植物有四季轮回,这是自然规律,谁也不能抗拒的。难能可贵的是爬山虎有特别顽强的生命力,别看如今这么衰败,只要春风一吹,春雨一下,这些爬山虎便会东山再起:发出嫩芽、长出绿叶、伸展藤蔓、攀缘向上。它们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从不沉沦于秋冬的挫折,永远不忘初心,努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哦——”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学习它这种经得起赞叹,也受得起打击,能屈能伸、坚韧不拔的精神,认真学好本领,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指导老师:林日新李巧梅此文发表在2024年第10期《语文报·青春阅读》)

image.png

聚军训之火,燃吾辈之光

(武冈市展辉中学高2301班戴裕文)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八月军训日,落霞与方队齐飞,汗水共长天一色。

天山是一个极为特殊的象征,它在严寒中亘古耸立着,是边疆将士的剑胆琴心,是七尺男儿的拳拳报国情。前有太白“剑斩楼兰”,后有陆游“心老沧州”,正如军训,在八月的热浪里翻腾着,是精神的淬炼,意志的考验,更是我们由少年成长为青年的一个门槛,一个美丽的蜕变。

时间的坐标往前推,算起来这已是我参加军训的第四个年头,只不过它首次以“七天”的形式亮相,我们也首次以“青年”的身份与它相见。身高猛增,年龄见长,可似乎总还差了点火候。

犹记初一那年,刚怯生生地迈出一步,便被热浪压倒。阳光的酒酿火辣辣地滴下,沁出汗水的皮肤一片生疼。一排排挺拔的身影不多时便歪七扭八倒了一片。我军训后观镜自照,只觉“人比黄花瘦”,可又惊奇地发现,我本孱弱的身子似乎比以前更健壮了,对新学期的忐忑与恐惧,也在军训的洗礼下烟消云散,收获了一份独属“少年人”的意气风发。

而今时隔三年,再一次面临新阶段的开始,新身份的转化,我焦虑不安,辗转反侧,可在听闻开学的见面礼是七天的军训后,心却蓦地平静了下来,搔首踟蹰,雀跃地期待着新生活的开始。

流年偷换军训来,烈日的火舌热情地吻着每一寸皮肤,人如一叶扁舟,在热浪里翻腾颠簸。由于身体原因,我第一天便晕了过去,但庆幸的是,我仍坚持完成了七天的军训,没有缺席,也没有留下遗憾。

从第一天的不适到第七天的坚毅,步伐从杂乱无章到整齐划一。暑假纷乱的心被收回,熄灭的光重被点亮。军训如一把炙烈的火,点燃了信念,煅炼了身体,淬炼了精神,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也尽被消弭殆尽,心与心的距离拉近,队伍也愈发团结,整齐清脆的脚步声推着惫懒的夏风,用力地拥抱了整个青春。五十位有志青年组成了2301班这个集体,它又汇入到当今中国青年之洪流中,如一篇锦绣文章,篇不可以句摘,句不可以字求,缺一不可,共同踔厉奋发,以全报国之梦。

天山是将士的信念之源,军训是青年的信念之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十六岁正值人生的小满,小满之后是芒种,唯有“忙种”的耕耘与奋发,才能让这把火烧得更旺、更亮!

“当青年读懂前辈的使命时,就成长了;扛起自已的使命时,就成熟了。”我们已透过迷彩服,感受到了那身军装的重量、使命与担当,我们正经过军训的洗礼,走向十八岁的成熟,尝试扛起属于自己的重量、使命与担当。

青年向上,国家向前。聚军训之火,燃吾辈之光。精忠报国凌云志,吾辈青年正当时!

(指导老师:林日新张厚前此文发于2023年第9期《作文成功之路》)

image.png

爸爸下武冈来了

湖南省武冈市展辉学校初328班罗秦钺

爸爸下武冈来了。

老师告诉我这个消息时,我有些诧异:他下来干什么?我家不在武冈,因为要读书,我便独自下来寄宿。整个武冈于我而言就是一座陌生的城市。如是两三年。

爸爸本来也不在老家。我初二那年,他回来说要在家管着我读书,也许是因为那时我在学校违了纪,担心我走歪路吧。老家离这儿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上学期间爸爸曾下来过几次,不过都是送东西或开家长会之类的。但这次,刚考完试他又下来了,属实让我意外。我打了电话,电话那头爸爸说他在武冈找到工作了。

挂断电话后,我心中的震撼仍然没有平复。

上初中以来,我不止一次被人问道,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妈妈在深圳上班,这我很清楚,我去她上班的公司参观过。但爸爸呢?我每次都回答不上来。在我很小时,爸爸上班,还经常出差,每一次分别在印象中都是漫长的。后来,不知何时他不上班了,开始做各种各样的事:开过饭店,亏了;包过食堂,亏了;还跑过私家车、卖过羊奶,但也都不了了之。他曾自嘲:不习惯上班了--公司束缚着他的肉体,老板囚禁着他的灵魂。

下午放学后,我在校门口等爸爸来接,脑子里一直盘旋着刚刚经历过的市联考,那道令我久久不能释怀的应用题,明明有做对压轴题的实力,却败给了粗心大意。这时,我看见那个熟悉的身影--在门口张望的爸爸,我快步奔上前。

爸爸说他老板安排了晚餐,晚上就带我去公司那边吃饭。路上聊天,我也不知怎么开口问他为什么来武冈找工作了。

公司在北站,隔着很远就能看见那个标志性的大钟。他说他在一家培训机构上班,就是给培训班招生、见客户之类的。公司从一个很不起眼的入口进去,一整栋楼看上去基本没经过装修,有些破旧,不过公司的陈设看起来倒也比外面要豪华,包括办公室、几间教室、厨房以及卫生间,总共大约两三百来平方米。

饭桌上,老板让爸爸喝酒,爸爸酒量不是很好,但还是勉强喝了几杯。老板说话口气比较大,还一套一套的,我听见他“吹牛”说自己有多少多少关系。饭后,爸爸有些醺,问我要不要送我回学校,我说不了,可以请一晚上的假。于是爸爸带我回他的租房。

北站有一所废弃的幼儿园,楼上就是他的租房。将近九点了,从一楼的幼儿园到楼梯间,都没有灯,寂静与漆黑包围着我们父子二人,路过幼儿园大厅时,一股寒意刺入骨髓。我的手机打着灯,所剩的电量却不多了,只想快点回到租房。爸爸喝了酒,上楼比较吃力,他还认错一层,发现后,只说:“哦,还要在上头。”然后继续向上爬去。

这栋楼比公司那栋还差,尤其是进入到租房之后:墙壁上尽是些涂涂画画,脏乱的地板未经打扫,厕所不敢保证可以使用……我还看见许多课桌之类的堆放在一起。或许这里曾经就不是住人的地方。有几个房间的灯是坏的,我走进一间漆黑的房间,这房间里的窗户正对着马路对面的公司。透过窗户,视野很宽阔。我第一次饱览了武冈的夜景。

此刻,灯火阑珊映在我眼前,远望而去,有高楼林立,零星几户人家亮着灯,地上运动着的,是车灯,稀稀疏疏在马路上穿行。下着雨,地面湿润,那水洼反射着运动的、静止的灯光,超市前滚动的LED灯光照映在小水洼上,闪闪发亮,像星星眨眼。车轮碾过湿润的马路,水被挤压出来,飞溅、乱舞,云一体。好像要散开了,更多的星星显耀出来,灯光与群星互相辉映,远山与夜幕融为

冷风吹来,于我已无感。心境久久不能平复,我想到许多悲哀,我的、爸爸的、这个家庭的、这个世界的。同学中有不少家境不错,他们是否拥有我们家不

这个世界总是充斥着那么多不公,像爸爸那样艰辛努力的人总得不到他们想曾体会的快乐?

要的幸福--至少我无法从爸爸身上看到。

是世界的苦难。自从潘多拉打开魔盒之后,苦难就未曾停止。而这些,不过是苦难的一部分罢了。可是苦难,恰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啊。

我好像听不到雨声,和汽车碾压雨水的声音了,似乎雨真的停了。窗外的风景未曾改变,而脑海里有一句话却越发清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爸爸来了,好像看出来我若有所思。“哟,在这儿干什么呢?”他用极温和的口吻说,或许是想以此稀释我凝重的心情。

爸爸将他的手臂,挽在了我的肩膀上。“以前,爸爸比较注重精神财富,不怎么重视物质财富。但是,你现在也知道了,钱,还是一个蛮重要的东西,今后,你我就共同努力,要加把劲……其实爸爸也很为你骄傲,以你的成绩,将来不说什么清华北大,考个顶好的985肯定没问题……”

我点点头,目光仍然盯着窗外。那晚,梦静。

听说要提前放个小假,家不住在武冈的同学只能留在学校里面,本该留在学校里的我,不用承受这份寂寞了。我也可以回家了。后天是爸爸的生日,我期待着,当我祝他生日快乐、送他生日礼物的时候,他脸上那份幸福,也同样照耀在我的脸上。

(此文发表在2024年第4期《全国优秀作文选》)

image.png

祖父家的小凉亭

(武冈市展辉学校羽丰文学社初中部副社长陈宇)

在时光的长河中,有些回忆如同细腻的丝线,轻轻的缠绕在心间难以割舍。

——题记

我的祖父,一个在大山中活了近半辈子的人,我与他不相见,已三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却的是他那院子中的小亭——一座古香古色,高不过一丈的,四角翘起的木制小凉亭。

那年中秋节。山上枫叶变红了,它们在秋风吹拂下,恰似红蝴蝶翩然而落,令人联想起杜牧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名句。那天,父亲开车送我到山区祖父的家。我陶醉车窗外秋天的美景中,不知不觉就到了村口,行走百来步就来到祖父家。此时,只见祖父正在亭旁修剪枝叶,见我们到了,就放下剪刀,拍拍手上的灰尘,伸手向妹妹,妹妹嗲声嗲气地喊着“爷爷——”,然后像只小鸟扑进他那宽阔的怀抱。我也走上去喊了一声“爷爷——”,祖父高兴地应道:“嗯——宇宇长高了很多。”

这时,祖母来了,祖父赶紧把妹妹递给她,然后转身来抱我。我高兴地扑到他怀中。妈妈说:“宇宇太重了,爸,您怕抱不动了。”祖父说:“宇宇怕有八十斤了,我抱不动,但背得动的。”说着就弯下腰,我跳着攀着祖父的脖子……

走到凉亭中,祖父放下了我。他指着长得葱翠的花草一一向我介绍起来:这是菊花,还过两个月就开花了;这是萱草,春天开花,花可以做菜,叫黄花菜,很好吃的;这是月季,花朵才谢,过几天,我要剪了它,重新栽一次;这是苔草,很有韧性的,试试,看你能扯断它么?……”祖父如数家珍,让我认识了不少花草,长了很多见识。

一家人走进堂屋里喝茶、吃水果,妈妈帮奶奶到厨房里忙碌后,祖父又背着筐,带着我到后山脚的地里摘青菜。一路上,他向我介绍路边树:“这是杉树,笔直的干,是修房的好材料;这是松树,不太直,只能做模板;这是梓桦树,是做家具的好材料;这是桐子树,结的桐子有拳头大,可以榨油,用来涂家具……”每次到山村来,祖父都会向我介绍这些,让我也爱上这山村。每次离开山村里,父母都想让祖父跟着我们去城里过日子,可祖父只让祖母随我们回城,帮我家带妹妹。祖父总是坚持着不愿离开大山,在他熟悉的土地过着简单又自在的生活。如今,我明白了那是祖父对土地的热爱。

一晃三年过去了,又是一年秋天,恰逢中秋。枫叶也如往年一样红似火,在秋风吹拂下,纷纷飘散落地,但祖父院后的那棵枫树却早已枯萎了。透过凉亭仿佛看到了,当年祖父抱着妹妹,带我识花的场景。心中不禁一片心酸。这次父母亲又对祖父:“爸,一起去城里过中秋吗?”祖父顿了顿,轻轻的摇了摇头,还是拒绝了。奇怪的是,这次父亲没有过多劝说,放下东西便带着我走了。

在回家的路上,父亲沉默了,母亲哭了,我不解地问母亲为什么哭?她并没有回答我,而是哽咽道:“真的是十五的月亮没有十六的圆啊!”

今年中秋,祖母说要回家看看。父亲开车送全家有回到山村。我们走进祖父的家,发现凉亭早已荒芜,再无祖父的身影了——去年冬天,祖父已离开了我们。我站在凉亭下,秋风轻轻吹过,枫叶萧萧而下,我似乎再一次看到了祖父的笑脸,耳旁回响起他苍老的声音:“这是枫树,这是杉树……”

眼泪不住地在我的面颊上漫流而下……

(指导老师:林日新熊欢此文发表在2024年11月20日《科教新报》)

image.png


阅读 42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