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质朴、纯美的乡土诗 ——读林目清诗集《远去的村庄》【邵阳日报】

质朴、纯美的乡土诗 ——读林目清诗集《远去的村庄》【邵阳日报】

林日新 2023-08-03 21:10

质朴、纯美的乡土诗

——读林目清诗集《远去的村庄》

林日新


       前段时间,欣闻“林目清诗歌研讨会”在洞口召开,林目清的诗得到省内外诗人和评论家的认可和赞许。与会者对他的乡土诗更是推崇备至:感情深沉,语言朴实。省作协副主席姜贻斌先生说:“林目清是一个出身于农村的淳朴的带有泥土气息的诗人,他的每一行诗里都散发着泥土的味道,他像农民种稻子一样种诗歌,把诗歌创作作为自己一生的最大追求。”

        一天,我发微信向林目清索要他新近出版的乡土诗集。三天后,一本散发着新鲜油墨香味的诗集《远去的村庄——红星大队档案》便飞至我的书案上,我立即如饥似渴地拜读起来。

       诗集分为七部分,除了第五部分收录了六首诗外,其余的部分皆收录了五首诗,共三十六首。这三十六首诗,写了乡村二十多个行业(或职业),从木匠、铁匠、石匠、篾匠、杀猪匠、补锅匠、泥水匠、漆匠,到接生婆、媒婆、守山人、入殓师,到大队书记、民兵营长、生产队长、会计员、保管员、赤脚医生、电影放映员,再到磨豆腐的、拉二胡的、打鱼的、卖烧酒的、摇纺车的……可以说这是一部乡村人物图谱,乡村各行各业代表人物的人生素描。

        林目清的家乡洞口县与我的家乡武冈市相邻,两地的民情风俗、俗言俚语、生活习性同根同源。况且我与诗人年龄相仿,因此他诗中的“红星大队”就如同我家乡的“青石(湾)大队”一样,他所叙述的场境和生活就如同我所经历过一样,十分有亲切感,极易产生共鸣。

        第一部分“乡间硬汉”中的“篾匠二爷”,在临终前几个小时,“他坐在一面晒簟的中央/如一座雕像,被太阳晒得发烫/晒簟整整使用了三十年,四周全是破旧的岁月/他轻轻地削着比纸还薄的篾片/想再一次修修村庄失传的手艺/补补村庄老去的味道/甚至想做一对箩筐装满乡愁/做一串提篮,填满故事”。诗歌反映了农村手艺人青黄不接,众多手艺后继无人即将失传的境况,只得靠极少数的老年艺人苦苦坚持。铁匠老五“是唯一在这个世界锤打世界的人/他烧红了太阳/把太阳锤打成月亮/锤打出满天星光/夜在淬火/留下所有的刀光/收割时光”。诗人用生动形象的比喻,非常巧妙、自然地概述了铁匠工作的特点,用太阳、月亮、星光分别比喻火红的铁水、弯弯的镰刀、闪亮的火花。让人从心底为诗人高超的叙述拍案叫绝——好美的诗的语言!

        诗集的语言具有极强的概括性,三五言就把乡间匠人的工作概括得精确到位,令读者情不自禁地为之叫好。如《张石匠》:“一把凿子,凿出了星星与月亮……一个石匠/把生活凿进了时间/把时间凿进了历史。”如《赤脚医生李红三》:“他把自己的责任嵌进用太阳制作的红十字/背在肩上,一年四季/用一双赤脚丈量田埂,惊醒夜路/翻山蹚河……他披星戴月,借用太阳的光辉/救死扶伤/用一双磨破的脚/把一个行善的路磨亮。”

        在诗人眼中,乡村的这些人个个是能人、个个是奇人,个个皆成他诗中的形象,成为乡情、乡思和乡愁的载体。如果说乡愁是酒是歌是树,那么,《远去的村庄》无疑是乡愁酒中最醇香的一杯、乡愁歌中最清亮一支、乡愁树中最接地气的那棵。

                            (林日新,武冈市作协副主席) 

04ef279f-0441-4016-a447-4387a1206af9_jpg.jpg



阅读 283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