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追远,情寄清明——《清明祭》赏析
《清明祭》是于万元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整首诗紧扣清明祭祀这一传统主题,借景、事、物层层递进抒发对先人的缅怀,同时融入对历史传承与个人情志的表达,情感深沉,富有文化底蕴。
诗的开篇“清明时节雨纷扬 ,碑墓之前欲断肠”,化用杜牧诗句,以清明常见的细雨营造出哀伤氛围,站在碑墓前“欲断肠”的直白表述,瞬间将诗人对逝者的沉痛思念推至读者眼前,奠定全诗的悲戚基调。
颔联“酹酒三杯思旧事,焚香几缕诉离殇”,通过酹酒、焚香两个典型祭祀动作,将思念具象化。三杯酒敬给先人,勾起往昔回忆;几缕香飘散,倾诉阴阳相隔的哀伤,传统祭祀行为饱含深情,也承载着对先人的追思与敬重。
颈联“青烟袅袅怀恩厚,黄纸翩翩念意长”,“青烟袅袅”“黄纸翩翩”两个动态意象,生动展现祭祀场景,青烟象征后人对先辈恩情的铭记,黄纸寄托着绵延无尽的思念,对仗工整,情感细腻而悠长。
尾联“甲骨通灵云汉愿,阴阳两隔泪沾裳”为全诗精华。“甲骨通灵”从历史文化角度切入,甲骨文是中华文明早期文字,承载着古人思想与智慧 ,诗人借此跨越时空,与先辈对话,不仅体现对传统文化传承,更蕴含对先人的敬仰,展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云汉愿”则是心忠高远的体现,在缅怀逝者时,表达出对高远志向的坚守,愿如先辈般在各自时代发光发热,即使阴阳相隔,这份传承精神与高远情志也永不磨灭,最后“泪沾裳”又回到对生死离别的悲痛,情感复杂而厚重,既有对先人的思念,又有对文明传承、个人志向的思考,引发读者对生命、历史与未来的感悟。
个人感悟,敬请斧正! 于爱国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松风堂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