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愿清明节还多些“文化味”《衡阳晚报》(4月5日)

愿清明节还多些“文化味”《衡阳晚报》(4月5日)

林日新 2018-04-08 11:18

               愿清明节还多些“文化味”《衡阳晚报》(4月5日)

又到一年清明时。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既是一个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肃穆日子,也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日子。由是,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国务院将清明节列为法定假日。

  自古以来,清明节都有着这样的习俗:后人在清明时节给祖先的坟培上新土,扫除杂草,折一枝新枝插在坟上,挂上几串钱纸,并在坟前烧几叠冥钱、点三两根香烛、放几样祭品等,以表达对先人的哀思和敬意。此举在“气清景明”的氛围中进行的,是一种很纯粹的思念、缅怀和祈求。

  遗憾的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上炫富、斗富、攀比之风日盛,如今各种祭奠活动,渐渐跑了“调”,变了“味”,走了“样”,离了“谱”,开始背离“清清明明”过清明的宗旨。除了墓地修建得越来越豪华,一些祭奠物品也从开始的“轿车”“别墅”“手机”“电脑”等发展到“私人医生”“二奶”“直升飞机”等。有些祭品中的“高科技”,甚至被部分商家炒作为清明节“与时俱进”的“时尚”。其实,这些“时尚”的小车与小楼,富贵家电套装,只是外表包装得很“现代”,里面不过是几用块硬纸板拼凑而成。这就是一种浪费和污染,也使得纯朴的情思变得怪异。焚烧它们,易引发山火、烧毁林木……这些做法无异于自欺欺人,背离了祭祀的初衷,也破坏了社会风气。

  笔者以为,清明祭祖,自然要保留除草、培土、挂青等传统文明祭祀活动,同时还要提倡少放或禁放烟花炮竹等。另一方面,为了增添清明的“文化味”,祭祀活动可以适当推陈出新。比如,在清明节时,地方政府每年举行一场公祭,让国人感受到节日的庄重和肃穆感;或举行风筝比赛、制作美食、诗文征集等与节日有关的活动,让民众在慎思追远的同时,还能学到知识、享受快乐、陶冶情操;此外,在举行祭祀时,不妨进行一个追思会,放一曲深沉的哀乐,念一篇祭文缅怀先祖,重温好家训、好家风,传承文明之风;扫墓时,则可以就地取材,亲手用山花、野草、树枝扎一个小小花圈敬献先人,或种几棵翠绿的松柏寄托追思……



 

 

  


阅读 6910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