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十三亿人口去哪了?提出这个问题似乎有点扯淡。请先别动怒,且听我细细道来。
听说深圳从2008年7月1日起特区内最低工资标准为1000元/月……特区外最低工资标准为900元/月……深圳市副市长李铭表示,深圳市此次大幅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为了增强深圳的城市竞争力和吸引人才的优势。他说,深圳拥有700多万外来劳务工,今年一季度,深圳市的劳动力缺口达74万人,提高工人工资也有利于深圳解决“招工难”等问题。
劳动力缺口达74万人?招工难?中国十三亿人口,还招工难?人都那去了?都当官去了?还是当老板去了?
近几年以来,珠三角和长三角工厂闹“招工难”或“民工荒”,大有有愈演愈烈之势,这是人所共知的。如说当今的中国其它东西稀缺还说得过去,要说“人口”稀缺,那才真是扯淡。或者说高精尖“人才荒”也说得过去,但是,中国偏偏没闹高精尖的“人才荒”,反而闹起了“民工荒”,这么说来,中国真的是人才济济,闹“民工荒”了?
依敝人的理解,深圳所说的“招工难”好像也不会是“人才荒”一类,因为他们没说稀缺多少专家,博士、天才或奇才之类的,因为世界上好象没有哪一个城市稀缺74万专家、博士、天才或奇才,更何况深圳这样的城市。所以我猜也是稀缺“民工”一类了吧!
按照常理,中国,除了高精尖人才外,好象其它类型的人口是不缺的。中国缺人,世上还有人乎?
严格地说,我也不知“民工”到底指的是哪一些人群?如果是指农村户口进城来打工的人,那这里面肯定有天才,当然也有蠢才。那现在工厂稀缺的是“天才民工”还是“蠢才农民工”呢?如果是指没有大学文凭的人或者更高学历的人群?那么,当今的中国每个城市和乡村都有大把这类“低学历”的人群。那么如果是指这一类“工”的话,就该叫作“低学历工”才对,为何专指农民进城打工的人群?所以,被称作民工的应该是指在工厂生产流水线上作业的基层工人或建筑工地的基层工人了吧!
十三亿人口的国家不缺“人才”而缺“民工”,果真是这样, 当然是天大的好事,但人们并没有看到什么令人陶醉的景象。
深圳的最低工资标准是全国最高的,深圳同中国其它城市相比福利条件是最好的城市,这么好的条件还缺74万劳动力?有钱也请不到人了,那落后一点的城市怎么办?劳动力缺口会否更大?似乎这个担心不是杞人忧天。
然而,刚刚踏出大学校门的学生并不好找工作,就算免强找到工作的,很多都是专业不对口、薪水也不满意。这样看来,给人们的感觉是人力过剩。于是,政府领导们又得出了一个答案,中国“就业压力”很大。看到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说成是中国“就业压力大”,看到工厂招不到工就说中国闹“民工荒”。是否有点瞎子摸象的味道,摸到象腿就说大象像柱子,摸到肚皮说大象像堵墙。
大象像柱子或像堵墙那是瞎子的感觉,“民工荒”和“就业压力大”就是完完全全的官场睁眼瞎了。不把中国的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相结合起来统筹规划,不把高校各专业的招生数量和市场的需求结合起来统筹计划。即使中国只是1.3亿人口也好,130亿人口也好,“招工难”与“就业压力”永远也解决不了。
所以,中国稀缺的是明眼的政府官员,过多的是青光眼、睁眼说瞎话的官员。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无敌先锋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