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儿

侯东阳 李为 2008-04-20 14:44
都梁月点评:作者写蜜蜂这种小生灵,工笔细描它的生活起居、休养生息,历历如绘,由“恨”到“爱”之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蜜蜂与老两口的故事,动人心魄,深刻地赞颂了蜜蜂“主人去世,自己也随之而去,如同忠仆”的高尚情操,这种生死相随的人情味儿,令人难忘!

蜂儿

侯东阳

春花烂漫齐开放,正是蜜蜂春繁时。

古人对蜜蜂的赞誉较多。唐代诗人罗隐曾写道:“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是蜜蜂辛勤劳作的真实写照。大文学家鲁迅也曾拿蜜蜂采很多花酿蜜来告戒年轻人怎样读书。我喜爱蜜蜂,不是因为这些。

年少时也曾无意伤害过蜜蜂,遭到它的还击。当时对这种昆虫心含愤恨。可去年夏天,我无意中捕获一群。为了养好它们,这才逐步走入它们当中,了解它们,聆听它们心声。

每天早晨朝阳未升,嗡嗡声一片,那是蜂儿出房,去寻找新的花群。也有十来只蜂儿嗡嗡振动半透明的小翅膀,盯在房门口。可不要以为它们在偷懒,它们可是在执行一项特殊任务——看门。因为蜜蜂也有天敌,它们上级怕敌人来偷走粮食——蜂蜜,故而派专人来把守大门的。从蜂房外说到房内,有一群蜂儿它们整天围着蜂王转,不时把自己酿造的食物送到它口中,如同保姆一般。它们是侍卫,并供给蜂王食物的。房内幼蜂有的出世没几天,得靠成年蜂养着,其它的均在忙碌着,把采来的花蜜咀嚼酿造,或搬卸花粉,一派繁忙景象。看,蜜蜂有意思吧!

有意思的还在后头呢。经过深一步观察了解,我发现蜂群其实就是一个简化了的社会,不过是母系社会而已。它们中最高头目——蜂王,就如同一个国家元首,没有它,整个社会就会土崩瓦解。不过它是母的,一生最大的任务就是繁衍后代,因为蜂儿寿命最长不过半年,甚至在花繁蜜多最忙时也只有30天。蜂群中个儿最大的是雄蜂。别看个儿大,其实没什么大用处,整天吃喝玩乐,时不时还招惹是非,根本不参加劳动——采蜜,一生干的正经活儿只是与蜂王交配而已,就象人类社会上的流氓。所以在霜杀秋叶时遭到整个蜂群的驱逐。不过,它们寿命挺长。在初冬晴好天气,若你细心留意,还可看到它们的踪迹。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好人寿不长,坏人活百岁”吧?真是搞不懂!蜂群中数量最大的,那就是工蜂了。我们吃的蜂蜜、蜂王浆、花粉等都是它们劳动的结晶。它们就是辛勤劳作的普通工作者。科学实验表明:蜜蜂每采一公斤蜜,需要采100万朵花;假如花丛与蜂房之间距离平均是1.5公里,蜜蜂差不多要绕地球赤道飞行11圈。看,它们多辛苦啊。难怪有那么多诗人作家赞美它们 ,甚至大文豪也为其击节叫好呢!

蜂儿其实是很通人性的。这正是我喜爱之处。它们平时无须人多看管,但时间长了就不行了。此时你要去接触它,它就如没长大的孩子发脾气了,几个十几个甚至几百个围着你追逐着你,头上身上脚上都有。若你不小心,它就会扎你一下,直至把你赶得远远的。等你气喘吁吁、心生怨恨,它们才鸣金收兵凯旋而归。谁让你不多看看它们、不多听听它们呢?若你更长时间不去看他们,那就对不起了——它们集体搬迁!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幕:夏秋天气炎热的中午,十几个蜂儿接到上级命令,出外侦察新的住址。不多时,侦察蜂回来汇报了。于是整个蜂群全体出动。由于蜂王体重,就飞在中央。其余蜂儿上飞下舞,盘旋而出,蹒跚慢行。有的开始还在旧址打几个回旋,似乎在向主人告别。你看,蜂儿够人性味儿吧?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也是关于蜂儿的。在一处深山中,有一老两口,无儿无女,相依为命。由于山高路远,石多地少,加上年迈多病,老两口度日艰难。忽一日,不知从何处飞来一群蜂儿,落在老两口的院中,钻入墙洞。老两口都是惜生之人,也就未打动它们。一年过去了,老两口无意间发现墙洞中有很多蜂蜜。这也许是蜂儿为了回报老两口收留了它们,而给他们的礼物吧。老两口也不客气,用这些蜂蜜与邻居换了一些粮食,生活这才宽裕起来。老两口常对人感慨:“蜂儿多好啊,知恩图报!不象有些人……现在谁给我当儿当女也不如这些蜂儿!”他们也就对蜂儿呵护倍加,细心照料了。就这样,每年老两口用蜂儿赠送的礼物换米换面换衣物等等,日子也过得不赖。突然有一天,老头病故,老婆子整日以泪洗面,小小的院落弥漫着悲惨的空气。那蜂儿呢,似乎也感触到了这些,原来整堵墙眼的蜂儿突然死掉了一半,只剩下一半了!唉,蜂儿太通人性了!主人去世,自己也随之而去,如同忠仆,多有人情味儿啊!

放眼外面,阳光灿烂,春意盎然,百花齐放。蜂儿正围着黄的、粉红的、紫的花朵。它们在为花儿传播着生命的种子,在为人类酿造甜美的生活。我的蜂儿也在其中。看来,我得去和它们打个招呼、说说话,可别累着了它们!

(作者单位:河南省镇平县王岗乡厚碾盘学校)

阅读 7928
分享到: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