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资讯 在那风雨飘摇的日子里

在那风雨飘摇的日子里

飞黄腾达 2025-09-07 12:08

在那风雨飘摇的日子里


(难忘的记忆之七:我的婚姻)

mmexport1757204299885.jpg

一九八零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遍祖国大地,农村集体经济正式宣告瓦解,代之而起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时,父亲生病已整整六年。母亲见父亲病入膏肓,整日以泪洗面。秋天来了,陈家正屋前的两棵枝繁叶茂的桂花树为庭院带来芬芳馥郁的气息;可我家却笼罩在一片悲伤之中。那条古老的青石板路依然伸向远方。田垄里满是金黄,丰收在望。而我家因经济困难、缺乏劳力,又无钱购买杂交种子,只能种了八亩朋友送的“农垦五八”常规稻。又因缺少农药化肥,亩产仅三百市斤。结果收的稻谷光交公粮就送去一半,仓里所剩无几。母亲找到大队书记堂叔求助,堂叔了解我家情况后,向上级反映,为我们评了500斤救济粮。一家七口艰难度日。

IMG_20250906_164224.jpg

父亲卧病在床,五姊妹中唯我成年,母亲也患有风湿病。一家人仿佛置身水深火热,举步维艰,饥寒交迫,个个面黄肌瘦,犹如六月杨柳遭霜打,萎蔫憔悴。母亲的泪往心里流,怕触痛孩子们的心,有苦难言。


一九八一年十月初十,浓浓的白头霜为山坡田野披上一层缟素。父亲病情突然加重,自感大限将至,将我们五姊妹唤至床前,嘱咐我们他走后要听母亲的话,并交代我:“我走了,你是老大,妈妈身体也不好,这个家就交给你了,你要撑起来。”说完,含泪离世。母亲哭得死去活来、肝肠寸断。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行船又遇打头风。我自觉肩上担子重如千斤,但仍咬紧牙关,决心一定要挺过去!

IMG_20250906_163933.jpg

母亲向亲戚朋友借了一百元钱购置棺材,草草将父亲安葬于林家山祖坟处,也算完成了父亲生前的心愿。


父亲的去世对母亲和我们五姊妹是致命的打击。那年我年满二十一岁,大妹十七岁便早早嫁人,二弟十六岁,三弟十二岁,小妹才十岁。我已到娶妻成家的年纪,同龄人多已成家,但因家境贫困,几次提亲均以失败告终。

mmexport1757156260196.jpg

我想,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我要努力奋斗、自强不息,完成父亲的遗愿,将弟妹抚养成人,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宁愿自己累死累活,也暂不考虑个人问题。


那个年代,农村有手艺的人很吃香。有手艺就能赚到钱,比一般纯务农的家庭宽裕许多。姑娘们择偶也倾向泥水匠、木匠、锯匠等,因为大家都穷怕了,女孩子指望嫁个好人家改变命运。一夜,我灵光一现:何不趁年轻去拜师学艺?凭我的天赋,定能学成,做个技艺过硬的手艺人,也就不怕养不活弟妹。

IMG_20250906_163809.jpg

一天,我买了一斤猪肉、一包香零山香烟,找到邻近院子的木工师傅张祖仁,说明来意,想拜师学木工。张师傅为人老实厚道,被我的诚心打动,答应收我为徒。我高兴得难以言表——我将成为艺人了!暗下决心定要勤奋学习,争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做一个远近闻名的手艺人。


我把家里父亲生前积攒的所有木料都搬到对门师傅家,和他一起做那个年代流行的花板床,再卖到武冈城里的木工厂。师傅心地善良,见我家困难,从不克扣工钱,把卖得的钱全数给我。我给他十元钱,他坚决不收,我心中十分感激。从此,我跟着师傅吃百家饭,过上了手艺人的生活。今天李庄,明天王庄,起早贪黑,一心提高技艺,从不挑剔主人家的饭菜,也因此广受好评,渐渐远近闻名,生意红火。

IMG_20250906_163755.jpg

时光如流水,跟随师傅学木工已有些时日。十一月十四日,与我同班的同学刘友益、易双成来到我家。他们得知我学木工,刘友益的母亲见我勤劳肯干、心地善良,且长相端正,便为我介绍对象,邀我一同去湾头镇长友村相亲。

mmexport1751342787074.jpg

女方年满十六岁,会做篾货,尤其擅长打晒簟。我一见那女孩,身材苗条、皮肤白皙,感到非常满意,可谓一见钟情。女方对我也很满意,当场通过介绍人表示同意。后经介绍人与女方父母协商,定于十一月十六日这个黄道吉日订婚。我回家将消息告知母亲,她是又喜又忧:喜的是梦想有儿媳妇的愿望即将实现,忧的是家父刚去世不久,家里一贫如洗。介绍人传话,女方家长要六十八元见面礼。当时家里唯一值钱的是一头五十斤重的猪。第二天,母亲借来一副猪笼,我们母子二人步行将猪抬到水西门猪市,以八角一斤卖掉,卖得四十元。到家时天已大黑。


可还差二十八元,怎么办?我们母子一夜未合眼,内心备受煎熬。母亲咬牙对我说:“明天我们分头去所有亲戚朋友家求助,一定要凑齐这笔钱,绝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mmexport72065d6efb4694288a43483eb70e88fd_1754908280911.jpeg

奔波一整日,母子俩借了十多家,终于凑齐二十八元。可问题又来了:我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母亲又向别家借来一套蓝色的确卡衣服。


那天清早,我和妹夫二人走在相亲的路上。我心潮起伏,一路默祷祖宗保佑能娶妻成功。到达女方家已是早上九点,女方家宾朋满座,足有五桌客人。外公外婆、舅舅舅妈、姐姐姐夫、叔叔等都前来祝贺。介绍人将我和女方叫到房里,我递上准备好的红包,女孩高兴地收下,表示同意。我将她接回家乡。依照风俗,订婚女方需到男方家住四晚再送回,等待正式结婚。订婚后便基本确立婚约,一般不再变更。我心里如灌蜜糖,甜美醉人,那股高兴劲难以言表——我终于找到了一位能与我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妻子。如今我们已白头偕老,不离不弃。(未完待续)mmexport1757191394369.jpg

简历

陈中华,武冈市,原龙田乡,保元村十组,高中文化,从小热爱写作,琴棋书画,经常在武冈人网,武冈文艺,夜听故事,武冈作家,爱武冈,深圳名家荟等网站发表文章三百余篇,开通自己微博,公众号,飞黄腾达的旧故事。


武冈市作家协会


武冈书画协会


武冈民间艺术协会


武冈人网作者:飞黄腾达陈中华 书于水西门办事处桃花村保元陈家院

农历二零二五年七月十五日


阅读 31 1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