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资讯 武冈双牌栗山社区蝶变记:从“负债村”到“幸福村”

武冈双牌栗山社区蝶变记:从“负债村”到“幸福村”

新武冈 2025-05-12 10:48

湖南省武冈市双牌镇栗山社区用两年时间完成华丽转身:昏暗路灯升级为300余盏太阳能照明系统,泥泞村道蜕变为5.18公里硬化路网;集体经济从负债攀升至年利润超40万元;800亩抛荒地变身油菜花海,三塘水库跃动2万尾致富鱼苗。这场蝶变得益于湖南省监狱管理局驻村工作队的精准施策。

2023年5月,詹永华带领的新驻村工作队扎根社区,通过"昼访夜议"摸清症结:基础设施滞后、产业空白、治理薄弱。工作队制定三年帮扶规划,协调610万元资金(省监狱管理局帮扶资金410万元+省财政衔接资金200万元),实施"三步走"战略:2023年夯基垒台,2024年产业攻坚,2025年提质增效。

要想富,先修路。投入190万元完成5.18公里道路硬化,水泥路通组入户。安装300余盏太阳能路灯,亮化工程方便村民夜间出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投入44万元修缮3400米灌溉水渠,加装95块挡水板、分水板,彻底解决农田缺水难题。“我们现在太幸福了,村里到处干净整洁,路水电网全覆盖,出门还有路灯,到处亮堂堂的,晚上出门散步、串门安全方便。”村民黄生月幸福感满满。机耕道修到田头,村民拍手称赞:“以前扛着农具走半小时泥路,现在开着农机直接下地,效率翻了好几倍!”

产业发展是“压舱石”。在推进农机服务项目时,村民对采购设备顾虑重重:“投入这么多钱,万一亏了咋办?”工作队员与村民一起算投入产出账,讲市场前景,组织村民代表到周边示范村参观,打消村民顾虑。最终,社区合作社购置8台农机设备,培训8名操作手。设备试运行期间,操作手因经验不足导致故障频发,詹永华连续一周驻守维修车间,联系厂家远程指导,手把手教学。如今,这支农机服务队不仅完成社区内300亩水稻、油菜收割和400亩土地耕种,还承接周边订单,年创收超10万元。“农忙的时候,一天能有200多块钱的收入,一年下来能挣万把块,既能增收,又能照顾到家庭,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农机操作手肖坤兵干劲十足。

多点开花,多元种养,形成"油菜+水稻+光皮辣椒+铜鹅+渔业"复合产业体系,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800亩油菜花海在抛荒地上绽放,3000米机耕道串联起希望的田野;三塘水库投放2万尾鱼苗,水面泛起致富的涟漪;8亩黄兴光皮辣椒试验田喜获丰收,390平方米铜鹅养殖大棚拔地而起……

乡村振兴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驻村工作队构建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体系,修订村规民约,推行党员和“三长”积分制管理;改造村民服务中心,增设调解室、图书室;开设留守儿童暑期课堂,在文体广场建设爱国主义教育长廊,基层社会治理升级。“工作队带来的不仅是项目,更是新思想、新观念。”栗山社区党支部书记黄华武感慨道:“现在村民参与村务的热情高了,邻里纠纷少了,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工作队队长詹永华总结说,"乡村振兴需要基础设施打底、特色产业造血、治理创新固本三维联动。"省监狱管理局驻村工作队员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凝聚民心,栗山社区正以"幸福村"的新身份,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武冈样本。



武冈融媒记者:王茜霆刘洁


阅读 9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