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的武冈,暑气渐散。云山大桥旁,散步的市民总被凉粉摊吸引——折叠桌边坐着歇脚的客人,瓷碗里晶莹的凉粉微微颤动,一口下去,冰凉直抵心底。这道传统消暑美食,以其清甜抚平喧嚣,成为武冈人夏夜的共同记忆。
众多摊位中,刘香花的小摊格外热闹。十余年来,她凭借祖传手艺,将一碗手工凉粉做成了街坊口中的“清凉符号”。美味的秘诀,藏在城南村赵家古井的一泓清泉中。这口一级水源保护区的古井水质甘冽,是凉粉清透滑嫩的灵魂。“水好,凉粉才够味。”她笑着说。
制作凉粉是细致活。刘香花将凉粉籽裹进纱布,在井水中反复揉搓至汁液浓稠,加入少许食用碱,静置阴凉处。十分钟后,汁水便凝结成颤巍巍的凉粉冻。冰块入盆快速降温,锁住鲜爽。
傍晚出摊时,凉粉被划成小块,淋上红糖水、米醋,撒上芝麻、碎花生,点缀山楂和葡萄干。最后浇上一勺自家熬的甜酒——醇厚与冰爽碰撞,成了点睛之笔。无论是携家带口的夫妻、摇扇的老人,还是下班途中的年轻人,都对这碗凉粉赞不绝口。
夜色渐浓,霓虹初上。一碗凉粉,承载着刘香花十年的坚守,也凝结着武冈人的消夏记忆。当传统手艺与现代生活相逢,这份清甜不仅驱散暑热,更滋养了城市的烟火温情。晚风中,这碗手工凉粉,已成为武冈夏夜不可或缺的清凉注脚。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武冈融媒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