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研读“博喻”,写好作文《初中生作文》2025年第11期

研读“博喻”,写好作文《初中生作文》2025年第11期

林日新 2025-11-14 10:44

研读“博喻”,写作文

——以朱自清经典散文中的博喻为例

湖南武冈 林日新

fc6b8cc0a46452599017140cebc7e075.jpgf3457a0bfdf36b93268ac437110c0eac.jpg

朱自清的《春》《绿》《荷塘月色》等一系列散文之所以成为现代散文的经典名作,因其在艺术成就、文学地位、广泛影响、语言特色和思想深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现在笔者以管窥豹研读其文章的博喻之法,来帮助自己提高写作水平。

众所周知,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两个本质上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突出描述对象的特征。比喻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本体、喻体和喻词。本体是被比较的事物,喻体是用来进行比较的事物,而喻词则是用来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如“像”、“似”、“若”等。比喻在文学创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复杂的理论变得简单易懂。同时,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力,提升文本的艺术魅力。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形式。

今天,我们研读的博喻是比喻的一种变体,也可以说是它的加强版。

何谓博喻?博喻又名“复喻”或“连比”,是用一连串的喻体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方面的描绘和说明同一个本体。它通过多个比喻来强化本体的状态、特征,增加诗文的形象密度,从而达到淋漓尽致的表达效果。博喻运用得当,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加强语意,增添气势,并且能够将事物的特征或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

朱自清先生是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的散文中,尤其是描绘景色经典散文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博喻的巧妙运用。下面,我们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研读。

一,博喻多样性:使用多个喻体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事物。

经典原文: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春》

解析:

在这一个语段中,作者通过三个生动的比喻——牛毛、花针、细丝——将春雨“细”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分别体现了春雨的多、亮、连绵等特点?。此处?博喻的运用是通过多个比喻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共同构建出一幅立体而生动的春雨如丝的画面。这种修辞手法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还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朱自清通过博喻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赞美了春天的蓬勃生机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经典原文: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春》

解析

在这一个语段中,作者将春天分别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从“新”“美”“力”三个角度对春天进行了热情的礼赞。这三个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句式整齐,于整齐中见错落,灵动自然,充分展现了作者的高超写作技巧。作者用这个博喻做文章的结尾,不仅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更令读者对春天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与期待。

经典原文:

二,博喻可以强化语言效果?通过多个比喻的叠加,增强语言的气势和感染力。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荷塘月色》

解析:

此段的博喻十分精妙。作者在描绘荷花之美时,连续使用了三个比喻,依次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和美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分别描绘了荷花晶莹剔透、闪烁明亮以及不染纤尘的特质。它们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共同构建出一幅立体而生动的荷花画卷。
经典原文:

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绿》

解析: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神与物游,借助联想的羽翼,将绿色比作舞女的飘带和盲妹的眼睛,夸张着“绿”的魔法与伟力:可以使舞女飘飘欲仙,可以使盲妹明眸传情。让读者感觉到“绿”就是一位道法无边、伟力无穷而又乐善好施的“女神”。

三,博喻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易于理解和记忆。

经典原文:

这里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着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到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绿》

解析:

这段文字,作者从多种角度展开相似的联想和想象,寻找相似的物象做喻体,并同时凭借言语思维,提取出适当词语,分别对不同的喻体形象,进行具体生动的描绘,生成出契合内在印象和感受的5个比喻句,构成了精彩的博喻。文段多角度、多侧面地从视觉、触觉等方面形象地表现出梅雨潭水绿的波状、情致、柔润、清亮,把抽象的绿色具体化,形象化,使文章生动有趣,令人叹为观止。

小结:

博喻这种修辞手法在朱自清的散文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和体现。通过连续使用多个比喻,他成功地丰富并深化了语言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感受到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这种出神入化的运用技巧,无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古今中外,许多作家堪称“博喻”大师。在中国古代散文家里,庄周、韩非、韩愈和苏轼都喜用这个手法,广譬博喻,雄辩不穷,使论说显得更丰富而有力。现代作家中除了朱自清外,还有许多作家喜欢用博喻。钱钟书的文章更是五行一比,十行一喻的。他在《宋诗选注》对博喻曾有精彩的阐述:“宋代讲究散文的人所谓‘博喻’或者西洋人所称道的莎士比亚式比喻,一连串把五花八门的形象来表达一件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这种描写和衬托的方法仿佛是采用了旧小说里讲的‘车轮战法’,连一接二的搞得那件事物应接不暇,本相毕现,降伏在诗人的笔下。”

在现代语境下,我们向经典散文学博喻之法,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首先,博喻能够丰富语言的表达,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其次,博喻往往形成排比句,能够加强语意,增添气势,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艺术性,使得表达更加深入人心。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此外,在教育领域,博喻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复杂的概念和理论。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知,从而达到增强语言表达力和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96b0511aa51b0d26f76acfe0be5677f6.jpga601b73aa8c5353741a77a9c998abc57.jpg64a9288787b8c6f1ee3b7b6cb78e3173.jpg5dce20eabc2559eb95545bcf8d329402.jpg


阅读 22 2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