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资讯 希望的田野

希望的田野

原创 冷面书生 2025-10-17 10:46

IMG_20251013_190707.jpg希望的田野


(记种植能手方四顺)


IMG_20251013_184315.jpg2025年10月12日下午,虽时令仲秋,但天气尚存闷热,天空中乌云密布,一会就下起了雨,约十多分钟后,起风了,风神横扫残云,乌云散尽,天空又是一片蔚蓝。落日如血般红,晚霞如美女脸上的姻脂,飘游在西天。


这时我已经开车在前往天子山下的桂公祠的路上。我是下午四点接到里仁村毛家氹方四顺电话的,他邀请我吃晚饭,我欣然应允,因为这是四顺的丰收宴。


IMG_20251013_182023.jpg方四顺出生在里仁毛家氹山村,因家境贫寒,仅上过初中就随父在家务农。他是一位勤劳、善良、淳朴的典型农家子弟,从小就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成年后,没有过多的奢望也没有迷茫,一心劳动在家乡的土地上。他恒信古训:“土能生万物,地可产黄金!”


当农村劳务输出的高光时刻,四顺也想随同村子里的人南下捞金,可此时父母都生病了,还有年老体弱的祖父母,加上他家在大山深处,山路十八弯,孩子上学要走十来里山路,四顺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离别故土远走他乡。外出的人们生活空间变大,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有的开厂,有的做生意,有的进厂打工,每年年底返乡都风光无限。有很大一部人对故乡那片曾养育过他们的土地渐行渐远,淡出了他们的记忆,以至举家外迁,贫瘠的山村渐渐空巢化。


IMG_20251013_180847.jpg四顺此时脑现灵光,他瞄准了这慢慢躺平的田野。在人们蔑视种植无价时,四顺便不予认可。古人曰:教儿孙两行正业曰读曰耕,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史,主要的依托还是耕地养家者多。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据总人口的百八之八十,农民不珍爱土地,就是失去了初心,农民不种植土地,十多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何以饱腹,民以食为天,一个农业大国不重视农业,尽管工业如何发展,结局都不美满。


四顺虽然不懂大道理,也没有在大数据时代腾飞的企望,但他还是坚信那句“勤劳致富”至理名言。他看到山区那些独占地理优势,能旱涝保收的老辈们一锄一耙开垦出的良田开始抛荒,落叶飘飘,荒草萋萋,他的心阵阵作痛。


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在他脑海,他要把这些田地统统承包下来。二零二二年他就主动向村组领导申请,向县农业农村局相关领导递交承包土地可行性报告,又和各农户联系,签立了承包协义书。


他的想法和做法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政府正在为土地抛荒事情烦脑,突然冒出了一个自愿承包土地的农民斗士,便又一次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于是给于大力支持扶治。


四顺从小规模承包土地开始,尝到了甜头,就开始扩大规模。他告诉我们:今年他承包了五百多亩水田,其中用一百零八亩制种,四百余亩种双季稻。

他说:“今年收成很好,制种达到平均亩产480市斤,光制种一项除了开支就净收入三十万元(包括政府、种子公司补贴);四百亩常规双季稻亩产也达到两千斤,除了开支也净赚二十多万;还收入了八千多斤油菜仔,轧油两千多斤,每斤12元又赚两万多,他还种了花生、红薯、玉米、芝麻等其他农作物。同时他还发展了养殖业,散养鸭子两百多只、土鸡两百多只、两口池塘养鱼、生猪十余头、本地黄牛十头、马两匹。


2025年度他的自所有收入就达六十多万元,他还顾用了当地一个哑巴做工,每天开他两百元。


丰收了的四顺来了兴致,便邀我们去吃庆功宴,应邀的有保元村退休老支书何建友、桃花村退休秘书雷明跃、罗伟村现任村支副书记杨明亮、桃花村退休职工武冈市作协,书协,艺协会员陈中华以及我们几个好友。


开餐前,桌子上一大碗用油炸出的香喷喷的花生米,我们便馋涎欲滴,只是人没到齐,强忍着不吃。


人到齐了,大家互相寒喧一会就围着一张圆桌坐下。四顺和其贤妻便上了菜:土鸭子炒了血浆的;土鸡炖了蘑菇汤;本地腊碎鱼炒了酸辣子;烂牛肉炒咸辣子;自己池塘里的鲜草鱼。

“这全是绿色食品,从主料到辅料,仅只盐是买的。连喝的酒都是自酿的米酒,酒里泡了金樱子、山巴戟、土牛膝、大血藤、山黄精。茶红色的酒,香醇可口,他们一杯又一杯的喝,仿佛都成了酒仙李白,千杯不醉。


一个典型的农民,就靠种植养殖一年净收入达六十万,这不令世人咂舌。当然,“樱桃好吃树难裁,不下苦工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共产主义等不来。”四顺以他的勤劳肯干有力的击败了“种地无用的”谎言。驳斥了“种田能致富,那么农民无地可种”的谬论。


一个个酒醉饭饱,四顺兴奋的大谈今后的打算:“明年我还要扩大承包面积,家中已购买了各种农用机械,但还有收割机没有购置,明年要买收割机,以便于抢收庄稼。争取明年收入达一百万。”我们大家自发的鼓起了掌,掌声划破田野的宁静,淹没了山村秋虫的唧鸣。

一位朋友开心的说:“四顺就是新型的地主,又请了长工。”大家都开怀大笑,四顺村子里的一位退休妇女主任醉醺醺的高歌起来了:

我们的家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

十里哟荷塘 十里果香

哎嘿呦 哎嘿咦嘿呀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

为她富裕 为她兴旺

我们的理想 在希望的田野上

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

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

……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

为她打扮 为她梳妆

我们的未来 在希望的田野上

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

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老人们举杯 那个孩子们欢笑

小伙儿弹琴 姑娘歌唱

哎嘿呦 哎嘿咦嘿呀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

为她幸福 为她增光

为她幸福 为她增光

我们不由自主的用手打拍为她伴唱……


阅读 370 2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