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的武冈市邓元泰镇渔塘村,全村群众2000多人还过着稻谷加稻草的纯农耕生活,人平年纯收入不足1500元,经济基础十分薄弱。但自2001年,特别是实行“以村为主”推进农村工作以来,以村支书罗小华为主的村级领导班子根据该村田土多和毗邻市区的特点,在种、养、休闲上做文章,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蔬菜种植、果业、养殖等协会应运而生,逐步实现产销一体化。去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万多元,人平纯收入上升至3100余元。瞄准市场,做强“菜”字文章
2001年,村党支部通过调查论证,提出了“依托资源优势,主攻蔬菜生产”的发展思路。原村支书李仕荣带头在自家农田开辟了一块1.5亩的反季节蔬菜试验基地种植瓠瓜、黄瓜、白菜,当年纯收入达5000余元,比种植稻谷增收近3000元,在全村群众中引起极大反响,村党支部利用这一成功事例,及时动员群众发展蔬菜生产,到2005年底,仅种植反季节蔬菜一项,就为全村户平增收1200元以上。4组村民唐清乐全家6口,曾经过着入不敷出的日子,自2002年在村党支部扶持下种植了3亩反季节蔬菜后,每年收入增加1.5万元以上,不仅解决了全家人的生活问题,去年底还翻修了新房。
群众尝到甜头后,村领导班子因势利导,利用实行“以村为主”推进农村工作的有利时机,将所有种植反季节蔬菜的农户联合起来,成立蔬菜协会,指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统一引进优良品种,帮助群众了解市场信息,同时,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在洞口、城步、绥宁、新宁等地建立销售点,并把村里3台运输汽车组织起来,成立蔬菜运输队,解决了菜农销售难、运输难问题,形成“公司+协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规模效益。因地制宜,做大“山”字文章
该村的另一大特色是山地多,为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村领导班子利用退耕还林的契机,经林业部门同意,将380亩村林场的杉树林砍伐掉,栽种以无病毒脐橙和金秋梨为主的水果树。为加强对果场的管理,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把它承包给夏志成等12户村民。夏志成发动有邻近果场山地的其他16户群众,连片开发了400多亩山地,使整个果场规模扩大到近800亩。
在村支两委的指导下,30户农户参照蔬菜协会模式,选举成立了水果协会,统一对果场进行管理和技术指导。为了照顾家庭贫困的群众,水果协会还在果苗、农药、化肥、技术等多方面对他们进行帮助。去年8月,夏志成通过网络联系,与一广东客商签订了年销售200吨脐橙的合同,打消了果农卖果难的疑虑,极大地激发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解放思想,做活“乐”字文章
渔塘村依山傍水,景色优美,是一个休闲游乐的好去处。村领导班子看准这一优势,决定把村里约40余亩宽的水库改造成钓鱼、休闲场所,带动村里农家乐旅游和养殖业的发展。通过招商引资,投入资金20多万元,把村里的水库建成为一个集垂钓、休闲、农家乐周末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娱乐休闲山庄。
为解决村里基础设施差、休闲服务不配套的问题,村支党部对症下药,组织党员组长和村骨干义务投工维修村道。74岁的原村支书夏友仕积极带头,经过一个冬季的努力,拓宽整平了1.5公里村道。为了给来村休闲的游客解决食宿和游乐问题,村里又组织群众美化庭院,栽种绿化树,提供农家饭菜。新鲜蔬菜任游客到地里摘,鸡、鸭、鹅等家禽任由游客挑选宰杀。现在每逢双休日,来村垂钓、休闲、体验农家乐的游客络绎不绝,村里群众受益良多。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黄高远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