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资讯 武冈五七大学的前尘往事

武冈五七大学的前尘往事

飞黄腾达 2024-05-25 22:42

武冈五七大学的前尘往事

mmexport1716014012072.jpg

五七大学座落在桃花村境内,与具有历史遗痕的营部岭、王府山遥遥相望。五七大学的诞生给我们武冈西乡添上了浓墨重彩的神圣一笔。现在还有实体的印记,还有已经落幕而没有坼除的舞台。只是,除了破落的校舍和参天树木并列的风景。当路过五七大学或进入校内,使我心中百感交集,早已没有了昔日的学子们的欢歌笑语,没有了清晨晚上的朗朗读书声,只是作为一个历史符号在武冈西乡占有一席之地。

IMG_20240526_092701.jpg

提起武冈西乡,有讲不完的故事,桃花坪与保元宫相邻的营部岭,是有人们难以磨灭的历史渊源。营部岭,顾名思义是驻扎过军队的。其地理位置右边是大石山上面的十八将军守护,左边是蜈公石山蜈蚣精守护,前面是出水岩水库,出水岩是大石山东面一个溶洞,一年四季不论旱涝都有不断流淌的泉水。山上山下遍地绿树成荫,下面是红专水库,营部岭历史悠久,有一个传奇故事流传至今。

mmexport5a56f174a63c77e9c545a8957ff6d658_1716615486020.jpeg

相传在我国宋朝,赵祯宋仁宗年代,因谗臣妖言,皇上怀疑自己的堂兄弟魏王赵迋美有夺皇位之心,遂将其贬到湘西南边陲武冈为官,但赵迋美看破红尘辞官不做,只想做一庶民,沉迷酒色,留连风月,寄情山水。一天他带一保镖,来到一个名青头垄的一座小山脚下,看中一块风水宝地,他在此修一庄院,想自己堂堂朝迋官员,皇室后裔,所以把此庄院取名大礼堂,在此娶妻生子繁衍后代。

mmexportf536e5da203097742f45c498e72607f8_1716615466396.jpeg

公元一零三年,赵曙继位,年号宋英宗,他继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魏王赵迋美平反雪昭,亲自来到湖南武冈,通过微服私访,才找到魏王赵迋美在武冈西乡青头垄,即派武冈(都梁)一官员,带大臣张茂公来到大礼堂,说明来意,要他回朝迋辅佐皇上,但赵迋美看破红尘,不愿为官,谢绝皇上恩赐。

mmexport499f7b58323334a2d72bfbc47e757201_1716615477006.jpeg

赵英宋也无可奈何,以皇亲名义,特赐良田千顷,改庄院后山为王府山,以示此为王家居地,名垂青史。天子山脚下一片山称赵家冲,亦为赵王居有。为方便过江,修一石拱桥,名茂公桥,为了保护大礼堂的人身安全,朝廷派重兵把守,驻扎在大石山下面一大草坪,故取名营部岭,公元一零六三年宗英宗下台,营部岭军队撒回朝迋,久而久之营部岭也慢慢没落,后来成为了土匪聚集之地。

解放后营部岭被武冈县人民政府,被划为龙田公社,合心大队和保元大队管辖。

IMG_20240526_091636.jpg

一九七五年,全国在各地农村开办了为农村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农民大学,省委在武冈创办规模较大,师资雄厚的一所农民大学大学取名”五七大学“,地址就选在桃花村境内营部岭。从此营部岭又再创昔日的辉煌。营部岭的”五七大学“,占地一百二十四亩,土地为合心村无偿捐献,聘请当时合心大队的支部书记张老明同志当名誉校长,维持学校治安,以至响应上级贫下中农理学校的号召。

mmexport1716014069929.jpg

同年九月就很快招收学员,当时招收学员是由公社和大队推荐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子弟,学员来自省内各县地区。由武冈县人民政府派武冈教育局局长,傅名勋任五七大学校长,调任有实力的优秀老师,刘文明,阳祖雪,王耀楚,等教师任教,当时招收学员是师训班、卫生班、畜牧班、建筑班,为农村培养教师、赤脚医生、兽医、建筑工,是实用型的教学模式。学生有的是勤工俭学,半工半读,也有全日制学生。毕业后政府不包分配,但可回乡村担任民办工作。IMG_20240526_094542.jpg

创校初期,全体学员在老师的带领下,干的热火朝天,挑砖,挖土,彻墙,住的是草棚,部分学生还住在周围老百姓家里,当时生活极为艰苦,但学员们干劲十足,刻苦学习,有的成绩很优秀,很多都考入国家公职人员行列。为国家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为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IMG_20240526_093708.jpg

一九八零年五七大学增加了招生,一九八四年更名为武冈农民中专,开设专业有,农技食品加工,养殖,师训,林业蓄牧水产,电力等专业培训。并成为武冈县共青团实用技术培训基地。一九九零年更名为武冈成人中专,二零零一年与武冈职业中专合并。

IMG_20240526_092721.jpg

随着高考制度的完善,如今五七大学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她像一头老了的牛,已完成了自己的历史史命。随着形势的发展社会的变化,现在的五七大学只剩下一具躯壳,房舍已斑驳陆离,被人租用做过养猪场,驾校,幼儿园。唯有那些伴随着一代代学生成长而长大的校内外树木依旧郁郁葱葱。现在的五七大学目睹着物是人非已从光焕焰万丈的大恒星变为了小矮星,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感叹世事沧桑。武冈五七大学随着历史的滚滚洪流被淹没。特写此文,让这招不回魂的五七大学能留给后人去回味想像。希望它昔日的雄风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甲辰年,月春,武冈作协会员,武冈人网作家,飞黄腾达陈中华,书于武冈水西门办事处,桃花村,保元陈家大院。[握手][握手]


阅读 416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