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曾彩霞:明月何曾是两乡

曾彩霞:明月何曾是两乡

2024-05-31 08:54

明月何曾是两乡

曾彩霞


原本今天我是要随微信群的群友们,去广西全州天湖旅游的,谁想刚一报名,就接到电话,说作协主席熊烨,邀请我参加武冈作协与隆回作协联谊活动。我觉得这是难得的一次学习机会,必须珍惜。

图片

我较早地来到这次活动的第一站中山堂。中山堂坐落在武冈二中校园内,是黄埔军校二分校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的一幢大楼。建于1943年,仿西洋式单檐砖木结构建筑,由正厅、左右厢房、花园等组成,是黄埔军校武冈分校主要的教学楼之一。进大门的青石板台阶呈八字形,寓意着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学员,前程似锦,道路越走越宽广。这是黄埔军校对每个黄埔学员的希望,也是对每个黄埔学员的祝福。前坪的四棵古樟树,根深干粗,繁枝叶茂,站成了上百年,见证了中山堂的峥嵘岁月,守护着中山堂的不朽荣光。

不一会儿,隆回的文友们也风尘仆仆地赶到,我们迎上去,大家一见如故,你一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似两乡”,他一句“望云山上望云山,云山在望”,道出了双方的深厚情谊;一张张合影,见证了这一难忘的时刻。

大家一同走进中山堂,在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前肃立,作为一名文学工作者,一种责任与使命感油然而生。大家仔细地观看展览室的每一张图片,认真地聆听讲解员的讲解。顺着这些历史脉络,大家仿佛置身于那群热血沸腾的黄埔学员之中,寻求黄埔精神的真谛,并将这种精神传播给更多的人。展览室里,每一幅图片都在向我们诉说,每一个黄埔男儿都有一张青春的脸,都有一颗火热的心,在国家危难、民族存亡之际,“好男儿杀敌去!”他们就是高喊这句响亮的口号,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义无返顾地走上了抗日战场,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从武冈分校毕业的23000余名学员,大都战死在抗日战场!1939年的长沙保卫战,1945年的湘西会战等战场,都留下了他们不屈的身影,洒下了他们殷红的鲜血,他们用青春和热血,诠释了黄埔精神之真谛。

流连在中山堂的每一个展厅里,大家用心,用眼,用手机记录着黄埔将士一个个感人的场面、一句句动容的话语。图片中,钟士奇、褚定侯、叶高尉、邱保龄等烈士的形象已然模糊,但他们为国捐躯的精神,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

钟士奇官佐面对日寇的酷刑,宁死不屈,最后壮烈牺牲。褚定侯血洒浏阳河,战场上手写的与兄书,道不尽他的铁血柔情,其言、其情字字句句感动着千千万万的后来人。牢记历史,我们更有责任与义务将他们的英勇精神传承下去。

从中山堂出来,来到法相岩,大家饶有兴趣地认读了法相岩的摩岩石刻。宋代镌刻的《金刚经》偈语,明藩雪峰游法相岩的诗刻,明代“武冈布衣”张继志游法相岩的诗刻……使隆回的文友们了解到武冈文化源远流长。

尔后,大家驱车来到武冈市文化馆。在四楼会议室,两地作协主席分别介绍了本县(市)的作家。当武冈作协主席熊烨介绍到黄三畅老师时,隆回朋友纷纷表示了对他的敬意,赞扬他几十年来一直坚持创作,佳作频出。黄三畅老师也说出许多隆回作家的名字,并表达了对他们及其作品的欣赏。然后两地作家分享了一些宝贵经验,可谓倾囊而出,毫不保留。两位作协主席又郑重地签署了今后两地文化交流的协议,使两地的文学创作做到定期交流,资源共享,以期达到共同进步目的。

之后,隆回作协主席陈静拿出一本旧书,说他是几十年前在武冈街头买的,要请在场的武冈文友在扉页上签名留念。武冈文友无不被他这份真情所感动,一个一个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字迹或工整或龙飞凤舞,都表达了对朋友的真挚友情。

下午,在武冈文友的陪同下,隆回文友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了武冈西直街,参观了张家院、曾家院、唐家院等院落。曾家院子的石槽门,受到了隆回文友们的高度赞赏。造型古朴的八字形石门,精美的花鸟石雕,内涵丰富的石刻对联,“芬流渠水秀挹云山;地近德邻居仁安里”,彰显着曾家先祖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寄托。大家留连在庆丰巷中,那些光溜的青石板,造型别致的鹅卵石墙,令人想起戴望舒笔下的那条雨巷,镜头下,那个手抚石墙的女士,是那个丁香姑娘吗?

然后大家来到老南门的古城墙上。武冈城墙甲天下,其坚固的构建,是武冈古人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堪称千古绝唱,引得隆回文友的声声赞叹。站在宣风楼,武冈城尽收眼底,文友们举起相机,将武冈古城永远地保留在记忆里。城墙上牌匾的“宣风雪霁”四个字,引起了隆回文友们的极大兴趣,武冈文友介绍说,这是宋理宗对武冈雪后美景的赞誉。隆回文友无不感慨,能受到皇帝的赞誉,也真了不起了。

日色已暮,但隆回文友们依然兴致盎然,在武冈文友的陪同下,又来到武冈机场与武冈军事博物馆。武冈机场是武冈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象征,而了解中国近代战争发展史,铭记那些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做出贡献的英雄们,更能激励大家抒写出更多、更好的新时代的新篇章。

(2024.5.12)


阅读 1699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