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的努力:非不为也
导读 ? AI导读带你速览精华
贾母深谋远虑,布局科举联姻、元春入宫、宝玉造势、李纨育子四重棋局,虽屡遭天意戏弄,却终以宝玉"文妙真人"封号与贾兰科举逆袭,为贾府挣得一线生机。
贾母的努力:非不为也
挟太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是诚不能也。看看贾母是如何努力阻止贾府衰败的,其实贾母的每一步布局都很高明,如果这样还不能阻止贾府的衰败,那么也是项羽的愤怒: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贾府是武勋之家,因军功封爵,一门两国公,荣华已极。虽然子孙后代可以袭爵位,但会依次降等,也不可以长久,即便正常情况,五世而斩。
所以要另起炉灶,后人走科举道路,进入朝堂,掌握实权,便是一条大道。 贾府算是准备得比较早的了,到了贾敬这一代,便出了贾敬这个进士,封建王朝时代的进士含金量非常高,加上家族的资源,未来是能够进入内阁为官做宰的。但可惜贾敬在朝堂党争中失败,为保命,不得不出家做道士避世。
所以,贾敬死去的时候,贾母非常伤心。到了贾母这个境界,世事洞明,见惯了非欢离合,起起伏伏,一般是很难得动情的。贾母哭贾敬,是因为一个能庇护贾家的人,没有能发挥出作用。也就是在走科举这条道路上,贾敬已经达到顶峰了。
贾母的第二个安排,就是把自己最心爱的女儿贾敏嫁给了林如海,也就是黛玉的父亲。林家世代列侯,林如海又是探花出身,可谓顶配。更可贵的是,林如海实际深得皇上的信赖,他担任的巡盐御史是一个非常重要和非常有油水的职位,盐铁在过去几千年里都是专卖。像林如海这样的俊才,入阁拜相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贾母也算有眼光,择了一个好女婿。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林如海天不假年,贾母的这一规划又落空了。
贾母又走出第三步,将元春送入宫中侍候皇帝,元春自然是上等人才,在宫中确实不负众望,熬成贵妃,贾府也就成了真正的皇亲国戚。 以色侍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断。你不可能永远是18岁,但永远有18的小姑娘。即便以宝钗之能,进京选秀,初赛就被刷了下来。所以贾元春这个保护伞的有效期太短,果然在宫斗中香消玉殒,因此成了贾府最后的荣光。
那贾母还有其他安排吗?有!贾宝玉就是贾母的最后希望。放到现在,就是炒红,成为流量明星。什么衔玉而生,都是编故事打造一种人设。宝玉天赋极高,虽然不愿意读书,但确实有成为网红的潜力,只可惜他那古板的老爹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贾宝玉的颜值极高,颜值就是正义,任何时代都是一样的。贾宝玉还有一流的性情,一流的才情,在内和闺阁女子厮混似乎不太像样,但在外可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待人接物,谈吐得宜,就连北净王都极为欣赏他。
但这样的贾宝玉到底有什么用?因为贾宝玉具有极高的人气,很有用。贾宝玉真正的作用是用来联姻,娶一个王公贵族的嫡女,这样贾家不但找到一个靠山,还可以获得大批嫁妆来改善财务情况。
有人说,不是还有林薛么?首先,宝钗就不太入贾母的眼,也是没见识的王夫人在上蹿下跳搞金玉良缘,这么说来,宝玉的亲爹妈其实都没有什么政治水平。 家族的千金小姐,富家公子享受了家族的红利,天生就有一个任务,通过联姻为家族谋利,在这个既定政策面前,贾宝玉也得服从。甚至林黛玉也得服从,这也是林黛玉为什么总是悲秋伤春的原因,因为身不由己啊。按照曹雪芹的伏笔,林黛玉最终应该是嫁给北净王做王妃的。
当然,贾母没有料到贾宝玉会看破红尘,出家修仙,或者成佛去了,《红楼梦》里佛道是混在一起的。但贾母的布局最终还是起了作用,因为贾宝玉奇特的经历,让他的人气暴涨,直达天听,连皇帝都成了榜一大哥,大手一挥,封贾宝玉为“文妙真人”,这可是金口玉牙,言出法随,相当于贾宝玉是荣誉国师的身份,这层神光足以庇护得到大赦的贾府。
贾母的规划都是多重路线,还体现在李纨那里。贾宝玉还有一个哥哥,叫做贾珠,本来也很有希望的,年纪轻轻就中了秀才,也是走科举的苗子,贾母为贾珠娶了一个书香门第的女子,就是李纨。李纨是什么身份?虽然是中等之家,但人家的父亲是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的社科院院长,真正的诗书传家,门风极好,口碑极好,也非常清贵。
贾珠也是天不假年,但好在留下一个儿子贾兰,从此李纨就成了虎妈,贾兰也不负众望,是贾家重新兴旺发达的关键人物,也就是兰桂齐芳,皆大欢喜,大团圆喜剧结尾。当然这是不是曹雪芹的本意,现在也是各执一词。
贾母深知:君子之泽,三世而衰,五世而斩的道理,故做了很多布置,也算是狡兔三窟。虽然一一失败,那也是非战之罪。但最后这些布置还是发挥了作用,然而贾母坟头草已经老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