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宜地

447作品454.57万累计阅读901照片5032评论5.66万获赞
周宜地2013/9/10 10:52:49
周有光是主持汉语拼音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的文字学专家,被称之为“汉语拼音之父”。
1956年初,一直主张搞民族字母的毛泽东终于同意拼音方案采用拉丁字母。在周有光的主持下,汉语拼音研究会全力着手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的研究,那是革故鼎新的三年时间。
笔耕不止的百岁老人周有光笔耕不止的百岁老人周有光
周宜地2013/9/10 10:52:11
从网上摘录此文,供希望长寿的朋友一读。祝朋友们也一个个活一百岁!!
笔耕不止的百岁老人周有光笔耕不止的百岁老人周有光
周宜地2013/9/5 15:24:51
诗文最忌矫揉造作,过于雕饰,以辞害意。乡巴佬写来自然流畅,真情流露,喜欢。
千万别怪老爸 --写给儿子的第一封信
周宜地2013/9/4 8:43:45
真情流露,自然感人。好爷爷有一个好孙子。
小时候见识过门前河里上上下下的龙棚子船,还常常和在河里戏水的小伙伴们帮船老板推上水船,当作好玩。河流水小时,撑上水船最难,一般是扬帆的。女船主撑篙杆,男的下水用肩扛。要是几只船一起上滩,船老板会联合起一条一条船往滩上推。最壮观的是发大水时的下水船,一泄千里,如龙一样从眼前飞过,一下子就看不到了。
又叙祖孙情又叙祖孙情
7
周宜地2013/8/23 18:30:22
最震撼人心的是图09,让人仿佛听到生命在呼喊;最让人忍不住泪流满面的是图20,那哪里是水哟,那是老人心底流出的生命之源……
给其中几个取名,供参考:

图09 :“地下无水!”

图16 :“人造地板?”

图20:生命之源

图19:朝圣之旅

图11:竭泽而渔
请大家帮忙为图片“取名”!谢谢了!!
周宜地2013/7/30 9:20:18
武冈的现状,其实有文化上的历史渊源。武冈是皇城哟,住在皇城里的人,向来是可以高人一等的。这种高人一等,历来有充分的表现:一是很瞧不起城步人,一开口就是“城步老大”;二是瞧不起洞口人,总认为洞口就是武一个区,从来是为武冈所管的;三是城里人看不起乡里人,自以为一口武冈官话就高人几等。反过来看,武冈的乡下人,从来对武城里人是仰望的,做梦也想成为城里人。如果有个女儿嫁入城里,那种脸面上的光彩,有如成了王妃。正是这种历史文化严重影响,让武冈的一切都向武冈城“扎堆”。这种“扎堆”,于今更盛。乡下人扎堆去城里
中山归来泪满巾
周宜地2013/7/26 10:27:26
各位真的是一个比一个天真哟!
鄂湘见闻随录
周宜地2013/7/26 10:24:18
“阿拉上海人”的前一辈前两辈,大抵也有与你一样的心情;你的下一辈或再下一辈,也会一开口就会说“阿拉上海人”的。你的父亲与你自己,不过是在重复着“阿拉上海人”前一辈与前两辈人的努力而已。如果没有这种努力,是不可能自豪的说“阿拉上海人”的。哈哈,玩笑了!!!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起点
周宜地2013/7/21 8:18:48
柏元哟,你太天真了!
武冈城建愿景之我见
周宜地2013/7/18 19:24:27
诗好,评说也好。
固执的目光穿透沧桑的残墨,看到的是潇湘馆外摇曳的竹子,从此年年,瘦作梦里难归的烟雨江南。这样的诗句,大概只有与林妹妹相知相怜的诗人才能呤诵出来的。可惜,现时的中国似乎容不下好的诗与诗人,更多的是空气喧嚣与尘埃蒙阴。
从宋词里走出的诗人——李文芳诗歌印象
Ta的简介

入驻时间:2007-12-24

武冈乡镇:荆竹铺镇

现在城市:广州市

毕业学校:武冈二中

会员简介:一个快活的老打工仔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