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马笑泉成名很早.可我知道他的名字却是很晚.大约是在鲁之洛老师的<<小城旧韵>>中的序言里.千把字的序言就让我初步了解了邻县隆回的青年作家马笑泉来.读罢文章,我的第一感觉是惊讶,惊讶他的运气.随后是嫉妒,嫉妒他的才华.人尽说马笑泉是隆回人,可我要说,马笑泉也是武冈人.他的骨子也定然有武冈的印痕.至少在武冈的六年里,他在不断蜕变中不断成熟,不断精进.这种成熟的脚步是稳健的,这种精进的姿态是洒脱的.我甚至敢说,很多自诩为武冈人的人也不一定有马笑泉了解武冈.了解武冈的古城文化.对于多数武冈人,武冈至多便是生身之处,成长之所.说熟悉也就熟悉些狭小地面.指出十里便不清楚内情了.于马笑泉而言"武冈的古韵已深入我的骨髓,可供我长久地咀嚼和回味。许多年以后,那座小城的古老面貌或将被时光之手抹去,但它还保存在我的脑海里,以及我的一些作品中。"这不得不令愚钝如我者羞愧难当!
十年前,马笑泉毕业分配到武冈.于金融系统一干就是五年.工作虽则烦琐,可他那如精灵般跳跃的坚心却在文学创作中找到了合适的切入点.而古城武冈又恰恰滋长了他那泉波生光的灵气,加之他的沉静及异常的勤奋.从而写出不少如<<打铁打铁>>等多部好作品来.这让马笑泉原本的经济学家梦落空.倒意外地作起了诗人,当起了作家.于无梦处获得大精彩.<<芙蓉>>把他等誉为"新文学湘军五少将”。我以为这是中肯的.实质名归.马笑泉的小说一经推出,便引起广泛关注。他的《愤怒青年》被法国橄榄树出版社正式出版.可以说与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一道走向了世界!可喜的是前不久马笑泉又获得了第二十一届"湖南省青年文学奖".
马笑泉.回族。1978年1月出生于湖南隆回桃花坪。1994年发表诗歌处女作《乡喻》。1997年毕业于湖南银行学校。1999年于《湖南文学》第7期发表小说处女作《红蛇男孩》。2001年,散文《谒从文墓》发表于《散文》12期,被各种高考模拟试卷收为范文。此后在《当代》、《芙蓉》、《天涯》、《花城》、《青年文学》、《回族文学》等文学刊物上发表多部中短篇小说,并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所转载。其中《愤怒青年》由法国橄榄树出版社翻译出版;《江湖传说》获《当代》文学奖;《打铁打铁》入选《2003中国年度最佳中篇小说》(时代文艺出版社)。今年九月,长篇处女作《民间档案》发表于《收获》长篇小说专号.秋冬卷。现任湖南省青年文学委员会委员,邵阳日报副刊部编辑,文学湘军“五少将”之一。
陈碧秋:马先生,您在武冈待了六年,哪个地方是您去得最多的?
马笑泉:老城区的古街旧巷。
陈碧秋: 调离后,您回武冈玩过吗?
马笑泉: 我爱人娘家在武冈,所以常回去。
陈碧秋: 您怎么看武冈人?
马笑泉: 热情好客,讲究礼数。
陈碧秋: 在武冈的六年时光对您的文学创作有什么裨益?怀念那些时光吗?
马笑泉: 武冈的六年时光,是我在文学上潜心摸索、勇猛精进的一个阶段。我怀念那些时光,感觉就像一个剑客在幽寂之境中独自修炼。
陈碧秋: 您有直接或间接写武冈的文学作品吗?都有哪些?
马笑泉:小说有《打铁打铁》。散文有《都梁五处行踪》、《漫步古城武冈》、《抵挡三百年风雨的村庄》。诗歌有《雪满云山》、《法相如岩》、《走过木瓜桥》、《哦,凌云塔》、《吊花塔》。
陈碧秋:您怎么看待武冈文学?怎么看待武冈的作家们?
马笑泉:武冈文学是湘西南文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武冈作家中我接触得最多的是鲁之洛老师,他是个对文学非常执着的人,而且乐于扶植后进,让人敬佩。
陈碧秋:我相信,您肯定是爬过武冈云山的.您眼中的云山是什么样子的?简单描述一下.
马笑泉:云山也是我常去的一个地方。它是这样一座山:光用眼睛去看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敞开你的整个灵魂去拥抱。
陈碧秋: 如今想来,您在武冈的六年时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马笑泉:找到一位好妻子,写出一些让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
陈碧秋: 现在您还熟悉武冈城里的大街小巷吗?说得出名字不?
马笑泉:忘不掉。武冈街巷的名字大都有种悠远的历史感,比如说南正街、由斯街、五显巷、日升街、辕门口、四牌路等等。
陈碧秋:马先生,随时欢迎您回武冈玩.
马笑泉:好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