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新闻 人文武冈武冈宋代古城墙

武冈宋代古城墙

论坛 黄高远 2006/8/19 10:39:00

武冈城墙始建于宋代,夯土结构,全长约9公里,宋元之后,仅余垣垒。明洪武初,江阴侯吴良(建筑家,曾主修明十三陵)主修武冈城墙,采用方形青石垒筑,周长746丈、高2丈、宽8尺,东西南北各有城门,东曰宣恩门、西曰定远门、南曰济川门、北曰迎祥门。明正德三十年(1518),知州龚震于治前凿城为门,上建谯楼,以便民出入,称新南门。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岷康王奏添东北城—里六分,增设东南北三门。明隆庆元年(1552),上命宝庆同知段有学,计费瓷砌,建城门三:南曰薰和门、东曰迎恩门、西曰庆委门,城墙长736丈7尺9寸,上广8尺,垛头高4尺。明崇桢十二年(1639),岷王朱蚌将城墙增高拓宽,并再展北,计七里三分。清乾隆年间,南门堀垣毁,北门闭塞,宣恩、定远亦塞,仅留8处城门。清咸丰十年(1860),补修州城四门,于正北、东北各建造大炮台一座,又筑小炮台52座,城垣共863丈7尺5寸。民国31年(1942),辟复兴让等新城门4处。自明代至民国时期,城垣屡经修补,全长1870丈,计12里。城墙分城垣、城碟,内外壁有青石两层,中夯填沙石,砌碟垛,城门上建有城楼。城门分俩层,外层为铁闸门,内层为轴铁门,享有“武冈城墙盖天下”之誉。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垣大部分拆毁。现仅留庆委门、迎恩门、老南门和庆委门至迎恩门、大炮台至北门闸二段共长约500米的城墙。

阅读 9497
分享到:
评论列表
已关闭评论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