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
近日,南方持续强降雨,多省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针对当前特别是广西严峻的汛情,国家防总于7月4日12时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5日,财政部、民政部决定向广西、江西、湖南、湖北、贵州、重庆6省(区、市)紧急下拨中央救灾应急资金1.26亿元,民政部向广西、江西、湖南紧急调拨5200顶救灾帐篷。此前,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已紧急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并分别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
广西应急响应 提升为Ⅱ级
广西连续多日遭遇强降雨袭击。截至5日,全区已有6市39县(市、区)211.68万民众受灾,紧急转移安置20.82万人,饮水困难9.73万人。广西桂林出现自1998年以来最高洪水位,洪水为20年一遇。广西防汛抗旱指挥部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升为Ⅱ级,以确保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顺利开展。
5日,广西强降雨区逐渐南移,降雨强度减弱。广西气象台预计,6日,全区大部有小到中雨,其中桂西南和沿海地区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防汛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融水近300学生 一度被困
由于柳州融江河水暴涨,融水县和睦镇大部分区域被水淹,考虑到学生安全,和睦镇中学未让学生涉水回家。7月4日凌晨2时许,由于积水内涝,和睦中学校舍一楼被水淹, 292名住校学生在学校被水围困,同时面临缺水、缺食物、断电的威胁。
当地政府在获悉学生被困后开始组织救援,考虑到和睦镇多数地区被洪水淹没,学生转移后不利于安置,而和睦中学位置较高,只有部分校区进水,且背靠更高处的二级公路,如果洪水再涨,可以安全转移至公路上。于是决定将被困学生继续安置在校内,并把救援物资送达学校。
截至记者发稿时,洪水正逐渐退却,和睦中学的积水已回落,被困学生均已同家人通上电话,目前学生情绪稳定。
20年一遇 洪峰顺利过柳州
记者从广西柳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柳江柳州水文站于5日2时迎来连日来最高89.64米的水位洪峰,超过警戒水位7.14米。随后水位平稳下降,至9时,柳江柳州水文站水位已下降至89.15米。至此,这次20年一遇的洪峰顺利通过柳州。
为保卫柳州城区的安全,柳州市按90米水位高标准防御,严防死守大堤安全,各级党政领导均在一线指挥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抗洪期间,柳州市实行市、县区、乡镇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和市领导抗洪抢险救灾工作联系县区制度,对因失职、渎职或者工作不力导致辖区范围内发生防汛安全事故的,将严厉追究责任。
□关注
卡马水库炸坝泄洪成功
备受关注的广西罗城卡马水库右坝首泄洪槽在5日7时和中午12时15分两次爆破之后,泄洪底口坚硬的混凝土护墙已被分解,但要过水还需加大开挖深度。13时,武警水电一总队开挖突击队在三支队支队长朱国良的带领下,冒雨展开反铲清碴突击战。经过5个小时的突击行动,水电官兵成功开挖出泄洪槽。
17时30分,当最后一道挡墙被第三次爆破瞬间瓦解时,泄洪槽终于全线打通。至17时45分,蓄势多时的洪水,终于按照水电官兵的计划和意愿,宣泄而下。至此,卡马水库第一阶段的抢险战斗取得了初步胜利。
□影响
成昆铁路部分列车停运
昆明铁路局5日消息:4日晚,成昆线昆明铁路局管内遭遇泥石流灾害,经过抢修,目前线路已恢复通车,但为了保障旅客列车的安全,从5日起昆明至成都等列车仍暂时停运。铁路部门将在确保线路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恢复停运列车。
■据新华社
□各地灾情
贵州
因灾死亡19人失踪3人
今年入汛以来截至7月4日,贵州省9个市(州、地)已有68个县(区、市)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据贵州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统计,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197万亩,受灾人口286万人,因灾死亡19人、失踪3人。
湖北
四级救灾应急响应启动
湖北共有17个市(州)64个县(市、区)642.29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3人,失踪两人,紧急转移安置3.35万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4亿元;其中随州、恩施、黄冈等地灾情较重。国家减灾委、民政部于7月2日19时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并派出工作组紧急赶赴灾区,协助地方展开抗灾救灾。
江西
20多万户居民停电
7月3日和4日,江西气象台相继两次对外发布了暴雨红色警报信号,这是江西历史上发出的暴雨最高级别预警。截至4日8时,全省390.4万人受灾。
连日来的强降雨导致江西农村电网受损,造成全省24座35千伏变电站停运,20多万户居民停电。江西省电力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全力投入紧急抢修,以最快速度恢复了部分断电地区供电。
福建
5人死亡,直接损失超两亿
7月1日至3日福建省中部、北部地区普降暴雨到大暴雨,造成福建全省18万多人受灾,5人死亡,2人失踪,转移人口2.22万人。据7月4日17时统计,此次暴雨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总损失2.42亿元。
两广
未来几天降水仍将持续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正研级高工乔林受访时指出,未来几天,降水主要集中在广西南部以及广东沿海,中部和北部支流的降水都会汇集到珠江里面,最终汇聚到梧州,梧州的防洪压力会加大。
■综合新华社、新京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