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约定”支教队是由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实践部下属实践团(下称湘雅社会实践团)组织成立的。8月初,假期正中,怀揣着支教梦的十名队员齐聚长沙,准备前往那个注定会在他们一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回忆的地方——湖南省武冈市稠树塘镇飘坪村,进行为期21天的扶贫调研及爱心义务支教活动,把知识与希望撒播在这个大山里的村庄。

(蒲公英的约定 合照)
队伍迎来了飘坪村当地大学生——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刘兴隆的加入。
武冈市稠树塘镇飘坪村,距离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347公里,是省级重点扶贫村,在精准扶贫政策帮扶下,村子物质条件已经有了极大改善,基本实现了物质上的脱贫。
长途大巴、公交、破旧中巴,高速、山路、乡村小道,从清晨到日暮,以面包充饥,将近一天的颠簸后,我们终于来到这个宁静小村。
我们的到来打破了村子的宁静,在村民们的眼里,我们是“一汪活水”。不住的有村民热情地向我们打着招呼,“你们是大学生吗?从哪所学校来的呀?”“你们待到什么时候呀?”……淳朴的民风感染着每一个队员。

(闻讯而来的家长和孩子们)
条件简朴,队员们在空置的村部会议室、办公室筑起了“大本营”。
积灰的会议室改造为了教室,又从隔壁村的小学借来桌椅,最关键的教学场地解决了;清理出空房间,铺上海绵垫、凉席,房间简陋也不成问题;闲置杂乱的“农家书屋”变为了崭新的办公室;久置积灰的厨房重新收拾的整洁明亮。粉笔教案、油盐酱醋,队员们奏起了支教的旋律。




(图 教室、寝室、厨房、办公室)
“斯是陋室”,有郎朗书声伴耳,童声笑语在旁,粗茶淡饭、条件简朴的生活变得极为有趣。


(图 整齐落座、下课嬉闹)
从基本的语、数、外到急救知识、自我认知、红色文化、音乐舞蹈等特色兴趣课程,孩子们主动投入、乐在其中,学习兴趣大大激发,也与老师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图 急救知识 )

(图 “红色文化”课堂)

(图 最受欢迎的舞蹈与音乐课)
队员们来到这里的同时也肩负了重要的任务,除了日常的教学任务外,还要对每一个孩子进行家访,了解孩子们的家庭状况,同时开展“贫困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调研活动”

(图 家庭情况)
家访调研过程中要面对许多的困难,烈日、山路以及最大的方言问题,所幸对意志坚定的队员们来说都不成问题。还有着热情的老乡们用自家种的西瓜款待,家访调研成为了教书之余的一大乐趣。

(图 山路图)
支教队也在这里办起了“第二届飘坪村运动会”与“第二届筑梦青山 守望飘坪文艺汇演”

(图 运动会 跳远)

(图 文艺汇演)
若说世界上什么人的内心最纯净,那一定是这里的孩子们。单纯且可爱,乐观且充满希望。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短短的这些天,希望带给他们更多未有过的体验,保持乐观,充满希望。




(图 画、星星、笑脸、奖状)
村民们的眼里,我们是触不可及的“高材生”,来这里义务支教是在“吃苦受难”,在我们看来,这更像是一种责任,用所学回报社会。物质上的艰苦成为不了我们的阻碍。
正如飘坪村第一书记所说:“物质的扶贫是暂时的,唯有教育扶贫才能根治贫困”,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们掀起了教育扶贫的浪潮,我们也将继续坚持下去,用尽每一份力量。大山里的孩子同样有着巨大的能量,同样能有了不起的作为,愿这里走出更多的孩子,像蒲公英的种子般飞翔,扎根在最需要他们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