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新闻 武冈新闻武冈农民做的一个灯,全国出名了!

武冈农民做的一个灯,全国出名了!

武冈旅游网 人网网络 2018/1/26 8:55:16

武冈农民做的一个灯,全国出名了!

为弘扬中国传统民间花灯文化,深入挖掘我国各地区灯彩艺术资源,集中展示民间优秀灯彩作品,继承和弘扬优秀民间艺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决定于2018年1月底至3月上旬在四川省自贡市中国彩灯博物馆举办“首届中国民间花灯精品展暨第十四届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初评活动。

武冈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羊走马灯,以点灯走马的独特舞蹈形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宏大主题思想被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定为湖南选送代表作品之一。



武冈石羊走马灯是我市迎春亭街道办事处黄沙冲一带的杨氏家族文化。黄沙冲是个较为偏僻的小山村,杨氏集中居住院落现有人口400余人,除了两户入赘异姓,其余全部姓杨。元末明初江西填湖广时,杨氏始祖扎根此地繁衍生息。


古时因地理位置偏僻,村庄周围又是深山环绕,为防匪防盗防兽,初来乍到的杨氏先人们自发组织了夜间点灯骑马巡逻的队伍。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加,杨氏家族势力大增,这种巡逻队伍逐渐演化为独特的走马灯民间艺术。

(武冈石羊走马灯传承人杨启元)

另一个神话传说是这样说的:相传古时候,村里的婴儿多夜里啼哭,不得安宁。有人说是村头溪边有一匹石马作怪,族人就将那马精头尾敲去。虽然孩子安静了,未想到却又招来瘟疫之灾。族人无奈,四处求神问仙,神说你们得罪了马神。族人急求赎罪补救办法,神说你们每年要扎马灯敬马。

(黄沙冲村文化广场上正在表演的石羊走马灯) 

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每逢佳节,杨氏家族都要扎马灯、舞马灯,族人们自得其乐的同时,也常到山下的石羊桥一带演出,故被世人统称为石羊走马灯。石羊走马灯以生活气息浓郁,地域特色鲜明,艺术风格突出深受当地百姓喜爱,至今流传500余年。


石羊走马灯的制作最初以竹篾为骨架,外糊彩绘草纸,内点蜡烛、洋油灯等,每年需重扎一次。现在则采用不锈钢骨架、绒布、电子彩灯等装饰,配以古装戏服、戏帽等,正式表演时,演员均需化妆、装扮脸谱,足有一百八十余道工艺流程。

(全体演艺人员在村文化广场舞台前合影留念)

在省、市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武冈明德文化公司的精心组织和策划下,现年80余岁的传承人杨启元老先生带领他的孙子杨涛,经过辛勤的挖掘和整理,现已将《杨家将》中佘太君、杨再兴、穆桂英、杨中保、杨五郎、杨六郎、孟良等灵魂人物形象融入表演当中。通过这些人物骑着战马阵势的变换,演绎古战场上敌我双方对峙、奋勇厮杀的战斗场面。配以锣鼓、唢呐、旗手舞动的节奏,给人同仇敌忾,一鼓作气的激越之感,对鼓舞民族士气、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现在的黄沙冲村,是邵阳市纪委结对驻村帮扶,这支驻村帮扶工作队对石羊走马灯非遗文化项目十分上心,积极争取政府支持,解决专项经费,在村里修建了宽敞的文化活动广场,且利用这个平台开展了以石羊走马灯为主题的才艺演出活动,让石羊走马灯走进群众视野,更加深入人心。在帮扶工作队帮扶下,全村上下,对石羊走马灯非遗文化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充满信心。


阅读 6916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湘中剑

喜闻乐见的才是永恒的

7年前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