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1日,邵阳市发改委湘西办介绍,日前,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2017年湘西地区开发专项资金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项目名单,邵阳市9个非遗生产性保护项目入选。今年我省安排湘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970万元,支持湘西自治州、张家界、邵阳、娄底和永州等州市的3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项目。邵阳市有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项目被纳入名单当中。专项资金将专项用于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项目的场馆、展厅、生产线的建设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的购买。
邵阳市被纳入名单当中的项目:

羽毛画

羽毛画,是将飞鸟禽类的各色羽毛用纯手工制作的民间工艺美术品,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珍贵文物中,就有精美的羽毛画。邵阳羽毛画据考证起源于明永乐年间。邵阳羽毛画集观赏、实用、收藏价值于一身,曾出口东南亚、日本、欧美、港澳等27个国家和地区。
蓝印花布
邵阳县蓝印花布是一种集民间美术与民间工艺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它于清新、质朴、明朗的总体风格中表现出丰富多样的审美效果,从平衡中见律动,使画面洋溢浓烈的乡土气息。艺人们运用平面造型中的点、线、面,在印染花纹、斑点上多擅用象征、谐音、特定符合等手段,尽显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淳朴的自然之美,独具地方风貌和艺术价值。
洞口木雕

洞口位于雪峰山东麓,盛产樟树、柏树、枞树,是我国木雕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木雕是从实用家具制作脱胎出来的一种集观赏、实用于一体的艺术品,早在隋末唐初就有刘宏明先生的木雕作品记载。洞口木雕曾风靡全球,出口多达78个国家和地区。

“武冈六月六尝新节”, 又称半年节,是一个古老淳朴热闹的传统节日,主要是感谢祖宗和天地,祈求庇佑五谷丰登,是农耕文化的缩影,主要流传于老武冈州地区。历朝所遗存的《都梁志》、《武冈州志》都有关于尝新节的记载。

石羊走马灯是武冈市头堂乡石羊桥黄沙村杨姓村民新春闹春、庆贺丰年、谢祖祭祖、喜迎贵客时表演的一种队列调度式的民间舞蹈。它起自元末明初,至今己传有五百余年历史。影响深远,己入编《武冈县志》和《湖南民族民间舞蹈集成》。

少林岳家技子拳始创宗师为宋代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后裔。明末武状元郑维成,精研少林岳家技子拳,设厂收徒,少林岳家技子拳自此扎根武冈流传。也有人将少林岳家技子秘诀称作半路技子,所以也称为少林岳家十二路半技子。

祁剧,发祥于湖南祁阳。明代,弋阳腔由江西传入祁阳后,融合了当地民间艺术、民间音乐、生活习俗和地方语言,逐渐形成和发展成为有昆腔、高腔、弹腔三大体系的地方戏曲。流行于本省邵阳、衡阳、永州、郴州、怀化五市。祁剧传统剧目丰富,表演艺术粗犷、火辣,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山野气息,既有阳刚之气,又有温柔之美。

花瑶呜哇山歌是隆回县花瑶历经千年流传下来的一门古老的民间音乐艺术,主要流传在虎形山瑶族乡。 花瑶呜哇山歌起源于花瑶民族祖先的劳动号子。随着历史的不断变迁,它经过花瑶人民的不断加工和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演变成一种高腔山歌。它全面、完整、生动地反映了花瑶民族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的理想和隆回花瑶族地区的文化传统。

滩头年画是湖南省宝庆(现在为邵阳市)隆回滩头镇汉族民间工艺品之一。滩头年画的种类在最盛期达六十多种。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存二十余种。滩头年画多以祝福新年的喜庆丰登,免除灾祸的古老民间习俗为题材,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精神寄托。

“宝庆瓷刻”源自古老的“剥玉”和“号碗”,于清同治时期传入宝庆。它是民间艺人在上釉烧制好的素色瓷器表面,用特制刀具缕刻各种图案形象的传统手工技艺,以刀代笔,以行施刀,将烧瓷艺术与书画艺术、雕刻技巧融于一体,既有笔墨淋漓的水墨妙趣、陶瓷艺术的晶莹剔透,又有气势磅礴的刀刻痕迹和“如折釵之骨、屋漏之痕、虫蚀之迹”的金石韵味。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武冈论坛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