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开学,最焦虑的莫过于新生家长,如何为孩子“选”个好班;最紧张的莫过于所谓名校,在采取不同形式分班的同时,特别忙于应对择班压力。显然,纠结都在分班上。
但是,一些言论却归于家长强烈意愿,造就了“择校热”“择班热”,助长了教育领域的不良风气。诚然,不少家长存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的偏见,从幼儿园起就开始为孩子的教育伤神费力,未入学之前忙着择校,未开学之前忙着择班,开学之后又忙着如何能让老师多点关注。父母关心孩子,从长计议,都在情理之中。
可以说,如果像原来小学一样,按照性别均衡分班,然后由班主任抽签决定,任课教师均衡配置,根本不存在“择班热”。如今到了中学,成绩便成了最有效最管用的利器——录取和分班依据。为了追求升学率,特分火箭班、奥赛班、实验班、重点班,而绝大多数为普通班。每期又按考试成绩“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着力构筑“金字塔”。 五花八门,三六九等,貌似“竞争机制”,却严重损害了绝大多数学生的人格和自尊,伤透了家长的心。所以,开学之前便成了“拼爹”期。不少家长通过各种关系给校长打招呼,通过上级领导给学校“施压”,目的只为孩子分个好班。这种拼人情之举,小学尤其严重。试想,你不热衷应试教育办重点学校,人家哪能择校?你不如此分班,人家哪能择班?义务教育阶段严禁的却盛行起来,违反了依法治校原则,怎怪家长干扰学校正常管理秩序?
为何分班出在名校?因为名校的金字招牌聚集优质教育资源,成了部分学校部分人的“特权”。因为教育资源配置不均,才使得家长竭力择校、择班,并不惜以扰乱社会风气为代价。而自带名校光环的学校,则热衷于享受这种被人追捧的感觉。长此朝着病态方向发展,教育均衡、依法治校便成了空话。审视择校分班的教育现实,如何防止这种势头形成连锁反应,避免腐蚀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的根基,不仅仅家长忧虑,全社会都值得深思。(若 苦)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小武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