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新闻 人网资讯悬崖上,花朵与美丽静静绽放……

悬崖上,花朵与美丽静静绽放……

刘 虔 黄高远 2008/2/16 0:01:00

悬崖上,花朵与美丽静静绽放……

——我读熊烨的诗(代序)

刘 虔

大千世界里,芸芸众生中,拿什么标帜自己?拿什么沟通自己与他人天涯咫尺间相距或远或近的心?就诗人的交往而言,当然莫过于诗了。在我看来,我与人,人与我,诗是最为便捷的沟通的路桥。因此,20多年前,当我在北京读到寄自故乡的一群文学青年朋友自办的诗报《法相岩》,读到诗报上熊烨、张明华、肖建春等人很有个性很有新意的诗作(当然也包括唐谟金、周宜地、何汉斌、刘奇叶、杨运焰等人的作品)的时候,我有一种由衷的喜悦,为故乡青年诗群的出现而喝彩。都梁之风,风彩都梁。故乡的文采,故乡的诗韵魅力不减,依旧回荡在年青一代的心上,这是可以引为自豪的故乡的骄傲。作为人民日报文艺部的编辑,我很快编发了他们的一些诗,其中就有熊烨的一组诗《悬崖上,一束淡黄的花》,此后,我的心中也就长存着他们的名字,他们的诗性的身影。尽管我们之间最久以来都疏于日常的联系,有的甚至没有联系,但是,有了这条诗路,便由此通达了彼此的心……

诗,真有一种神奇的魅力所在。

诗,抓住了人心,就会让人永远不忘。

而今,我又读到了熊烨的这部诗集,喜悦更胜以前。这部辑录了他多年在诗的垦地上孜孜以求、劳作耕耘、果实浸透了半生心血的诗集,仍以《悬崖上,一束淡黄的花》为总题,绝不仅仅是对20年前一次冲刺全国性大报取得发表成功的纪念,或许还有更深的寓意所在。是否就是诗人的一种诗学宣示,一次诗观的告白?想想诗集的题目,读完诗集的内容,我的思索逐渐明晰起来,由此也就衍生了我对这篇序言的命题:

悬崖上,花朵与美丽静静绽放……

这是个颇具诗味意象的命题。

这个命题,不仅浓缩了我在读完熊烨全部诗作之后的体验,而且同我内心一向坚守的关于诗的观念一拍即合,更同中华文化优秀的诗歌传统一脉相承。很久一段时间里,诗坛上有一股风刮得不小,鼓吹拒绝传统,拒绝崇高,拒绝社会责任,拒绝百姓生活。一些自鸣得意自以为得了诗之真传的盲从者,还颇为豪气十足地践行着这套理论。他们把自己荫蔽在个人狭小的没有阳光没有烟火气味与世隔绝的私家后院,自斟自饮,自弹自唱,言不及义,梦呓连篇,或艰涩不化,或口水涟涟,以低俗、媚俗、庸俗为能,心安理得地亵渎着诗神的尊严与高贵。“圣殿在沉沦!”有人就发生过这样的警叹,当然是对这种现象的针砭。不过,好在坚守诗之圣洁的还大有人在。许多怀有使命感责任感的诗人们,在继承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同时,更以开放的姿态,放眼世界,不断吸收西方现代派艺术诸多合理元素和新鲜血液,从诗思到诗艺,兼容并蓄,多有借鉴,力戒僵化泥旧,力避空洞浮泛,更加关注人生情感深处的真实感悟,更加强化世俗生活的诗意开掘,努力打造中国新诗的当代品格。中国新诗正冲破迷惘的雾障,继续行进着。熊烨的创作完全可以归入这一行列中。虽然不能说他的每一首诗都达到了一个纯熟的高度,有的诗篇在意境营造和语言锤炼上显然还比较青涩,但是说他创作的思想基调与情感旋律,却已经站到了一个超越平庸的制高点上,这是可以确认的。他的这个制高点,便是对英雄人物的歌赞,对百姓生活的凝视和对乡土风物的探胜这三大题材的开掘上。这是一种超脱了个人一已之恋的胸襟,是一个成功的诗人必须拥有的人文情怀。享有世界声誉的俄国思想家别林斯基说过:“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植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地里”。我们的古人亦云:“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为社会之器,抒历史之志,痛苦与幸福深植于国家民族和广大百姓的忧乐之中,这是熊烨的诗给予我的最鲜明的印象。操着平实又不失清雅、沉静又有着明丽之美的语言,熊烨努力构建着自己的诗性的世界。他以血性的歌唱,走近《秋瑾》,甚至走近天天脚踩黄泥的一位村支书(《水殇》 ),英雄们在《歌乐山诗草》、《红军桥》和《水殇》等诗篇的旋律中活着,并且永生;从这里,我们读到了无私的崇高、信念的坚定,读到了善的勇猛与美丽。他哀民生之多艰,关注最低层的弱小百姓群体,深感负重的人生之痛,唱出了《苦竹山》的乡亲们为了生存而挣扎的悲伤,那些因为身残而失去正常生活渴望社会给予“温暖搀扶”的“流泪的小鸟们”的心声更是让人心疼;由此我们读到了人性中最为本质的情感,作为道德根基的悲悯情怀,读到了人类的爱与恨,希望与失望。而在众多关于古老传说、地域风光、乡土胜景的抒写咏叹中,熊烨以人们熟知的历史故事和经典诗篇做背景,在对岁月的回望里融入当今的色彩,既呈现历史的深厚,又折射现实的魅力,同时还有一些独特的评判和思考。“袅袅香火中/我只求一个疑问/卢仙侯仙/你们得道之时/可知咸阳城外/暴君一怒/坑杀四百儒生?”远去的历史由此而鲜活起来。这些诗篇传递着的是带着理想主义、古典色彩和人性光芒的历史精神。

人,生活在大地之上,大地便有了苍茫中的辉煌。旷野,泥水、峡谷、大漠,还有坚挺着自己的信念,被风雨雷闪以及四季的阳光最先亲抚着击打着的那些高蹈凌云的悬崖山岭,组成了大地多姿多彩的诗篇。它们都是来自大地母亲的肌体,生长于大地养育的恩惠。在大地的怀抱中,所有开花的土地,都是生命播种的传奇,都有着诗性的魂魄。而此刻,我以那开放在拔地而起的悬崖上的鲜花做比,是想传达作为诗人的我们一个共同的心境:不畏艰难的攀登最美丽;源自生活源自心灵又照耀生活照耀心灵的诗的创造最美丽;昂扬着信念与理想的心灵的诗篇就像那些静静地绽放在悬崖上的花朵,一样芬芳四溢。这正是所有优秀诗篇的风骨,美丽的风骨。我相信,这样的美丽是能够打动人心的,这样的美丽将与大地同在……

但路还很长很长,让我们共同努力。

2007年8月27日

北京书香园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人民日报高级编辑,著名散文诗人)

阅读 9870
分享到:
评论列表
罗建云

文章不错,如果愿意,欢迎向我投稿,可在我公司编辑、出版的《东莞地税报》、《东莞安全生产报》、《潇湘文化报》等刊登,会付稿酬。谢谢!---罗建云(luojianyun1976@sina.com 网址:www.dgxxwh.com)

17年前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