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网红学者”为哪般?

“网红学者”为哪般?

红楼一痴 2021-03-20 09:37

“网红学者”为哪般?

自央视十套推出百家讲台以来,成就了不少所谓“学术网红”。有的货真价实,有深厚的功底,像王立群、易中天、叶嘉莹、钱文忠等教授,深受观众读者喜爱,他们在普及传统文化方面付出了自己的心血,把几十年研究所得奉献给观众。

也有像于丹之流,靠百家讲台走红。于丹讲《论语》《庄子》,经央视包装推介,形成了少有的“于丹热”现象,规模与热度远超易中天。然后于丹赚得盆满钵满,《于丹讲论语》《于丹讲庄子》光版税就几个亿,央视给她开了台印钞机。风头一过,当发烧友冷静下来,回过头来细细一想,那些所谓的“心灵鸡汤”,很多都是心灵毒药。于丹那些超现实的经典解读,最终成了“笑谈”“戏说”。

当初我看央视“百家讲台”的时候,最早是看红学家周汝昌老先生讲《红楼梦》,记忆中应该是2003年左右的事情了。我很敬佩周老先生,国学功底之深厚,知识之全面,当今之世怕很难有人企及。老先生做学问丝丝入扣,考证讲证据,推理有逻辑,令人心服口服。作为红学爱好者,我基本看完了周老先生的全部讲座,后来读老先生的书,关于红学一个系列的书,尽管有些观点我不敢苟同,但是先生有理有据的推论,“同情”的分析法,都能做到严密周到,自圆其说。后来听了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讲“红楼梦中的人物”系列,我也受益匪浅,电视看完了感觉还意犹未尽,于是又在书店买了先生的纸本《周思源说红楼》细读。

说不尽的《红楼梦》,江郎才尽,没事可做的作家都可以拿《红楼梦》说事。因为这本世间奇书有很多可以说道的东西,扑朔迷离,没有终解,随便说说不至于贻笑大方。但是偏偏有一知名作家,首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刘心武也在央视百家讲台开讲《红楼梦》。我硬着头皮看了好几集,终于放弃。作为小说家,换位思考一下,刘心武难道就不知道小说创作虚构的手法吗?他把好端端一部文学名著当做了写实的史书,用它来对照《清史稿》,这样的解读方式,走的是百年前红学的老路子,早就被证明“此路不通”了。刘心武肢解《红楼梦》,一部经典的文学之作连骨架都没剩了,支离破碎,哪里还有形象可言。

后来我极少关注“百家讲台”,因为那些作秀的“学者”实在“学”问有限,破绽百出。几年前我偶尔听康震讲李清照的词,那个时候他还是个副教授,前些天看到魏剑美批康震的文章,网上很火,批得很到位,介绍说康震是北师大文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这才几年啊,副教授华丽转身,一下就是博导,还是党委书记。看来康震不红都不行了。问题是,我看他讲《漱玉词》中《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内容,康大师把“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争渡”理解为“争抢,竞渡”。这明显不符合词的意境。词人正感迷茫之时,她划船的动静惊扰了鸥鹭,这才与“误入藕花深处”相契合。如果像康大师理解的那样,在藕花深处怎么抢渡,而词中读者也看不出有与之抢渡之人啊。当天色已晚,词人游兴已尽,却误入了藕花深处,她正感迷惘的时候,在思忖如何把船划出去,恰巧有一群鸥鹭被惊飞。这是多美的意境啊。当“争渡”理解为“抢渡、竞渡”的时候,词境就大变了,优雅的情韵荡然无存。所以,“争渡”当做“怎渡”讲。

几天前看到湖南师大教授魏剑美的杂文《学者可以无耻到什么地步》,现摘录几段:

“学者”而能“网红”,或者“网红”而能“学者”者,恕老魏孤陋寡闻,还真没听说过一二。你想想,真正的学者,“板凳要坐十年冷”,哪有做网红的闲工夫?再说,严谨的学者“言必有据”“论从史出”,又怎么可能符合传媒学“刺激舆论”的市场要求?但凡稍有一点点文化的人都读过杜甫的《石壕吏》,而但凡稍有一点点良知的人,无不同情于老妪、老翁一家的悲惨境遇,而愤怒于石壕吏的蛮横和冷酷。老妪、老翁一家,三个儿子全都应征,且战死了两个。家里穷得叮当响,乃至于儿媳妇“出入无完裙”了,但这一切丝毫动摇不了酷吏的铁石心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作为文学作品最重要的悲悯情怀,完全被康震一笔抹杀,他甚至还要求中学校长们都应如此这般去规范语文老师,首先是自己的“情感站位”。照他的意思,老师们应该指导学生站在石壕吏这一边,就是站在“优秀文化和优秀价值观”这一边。

二十年前,我也教过《石壕吏》。现在看到康大师的讲解,我不禁要问,康大师你的三观呢?康大师的立场是新时代新型的奴才立场。这样的博导,是不是误人不浅啊?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靠百家讲台走红的所谓“网红学者”,没有几把刷子,出来混是要还的哦,康大师你的那套大作怕是要上地摊了吧。

 



阅读 8296 10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