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资讯 林琳老师

林琳老师

舟子 2015-07-26 08:13 4

林琳老师

 

在初中同学微信群,看到了21年前班级的毕业合影,其中就有林琳老师。

林琳老师,男性,人瘦小,脸瘦削,留几缕稀疏胡子,神韵有几分飘逸,颇具点仙风道骨。他是教过我一段时间语文,而我又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位老师。具体的情形,我已记得不明,似乎是我们原任语文老师病了还是家里有事了,他来顶着上过一阵语文课的样子。

林琳老师的课讲得很好,尤其是说《红楼梦》,简直妙极了。记得那是上初三课文《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讲到兴头处,林琳老师索性把课本往讲台上一扔,抛开课本,从头至尾给我们讲起《红楼梦》里各个人物来,比如贾母、比如宝钗、比如黛玉、比如宝琴、比如湘云、比如凤姐、比如李纨、比如袭人、比如平儿、比如妙玉……他是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而且将宝玉与此间一干人等的恩怨牵连、瓜葛藤蔓,捋得首尾相连、一清二楚。我记得他抛开课本说红楼,一直兴致勃勃讲满了两节课,讲到高兴处,眉飞色舞的他,就会手舞足蹈,一会儿从讲台上冲下来跑到课堂当中,一会儿又从课堂当中冲到讲台上去,此时正是高潮迭起、掌声不断、师生互燃、浑然忘我的时候。课后我去找《红楼梦》读,总觉得书写得好但没林琳老师说得好;走上社会后,《红楼梦》我读了不下十遍,每读到林黛玉进贾府这个章节,我总会稍稍停下来,默默回忆一下当年老师讲课的情形,余音绕耳,情境犹在,越想越有味,用咱武冈土话形容,真是悟起就味死。

看到21年前林琳老师的照片,让我悟起就味死的还有一个情节,就是有一次林琳老师突然在课堂上说起气功,说起武冈云山的道士,说起修道的道术,我仍然记忆犹新。但我已记不得当时是因为什么引发老师讲这个话题了,但老师讲得很有味。他说起了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的武冈云山,说起了云山堂里修道的老道士,说他们“打坐”,达到一定境界时,身子就会腾空。他说他亲眼看到,云山堂里的一个老道士,在他面前打着坐打着坐,身子慢慢就从坐床上升到半空,整个人呈悬浮状态。他起初还以为是幻觉,但事实上不是,老道士闭着眼睛,悬浮在半空却好似浑然不觉,一柱香的功夫,才慢慢落床睁开眼睛。他深信云山里的道士,还是有几分道术和功夫的。所以逢休息天,他基本都会上云山,和几个老道士混在一起,研读道家古藉,研习吐纳之术。听林琳老师如是之说,再观老师身形体貌,人瘦小,脸瘦削,留几缕稀疏胡子,神韵有几分飘逸,仙风道骨的观感也就油然而生了。——几年前在东莞遇一师兄,说起教过我们语文的林琳老师,谈及其修道的情形,师兄信誓旦旦地说,老师早就练成打坐的腾空之术了,他打坐的时候,家人几次都看到他的身子可以悬浮在空中了。而且我还认为,凭老师的学识才能,他是完全可以胜任校领导的任何岗位的。但似乎他深谙道家无为之道,一直无意争取什么,反正我初中毕业的时候,老师还只是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后面是追求无为还是有为,就不得而知了。

但林琳老师,最让我铭记于心的,还是一次他和我直接谈到的对写作的看法,让我深以为这是对我文学意义上的启蒙。有一天晚自习,林琳老师突然来到我们教室,把我叫了出去。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他拿出一个作文本,借着走廊上的灯光,指着其中的一段话同我讲,我刚才在批改作文,你写的这段话深深触动了我,所以我想找你谈谈。我这才知道,他拿的是我的作文本。似乎是一篇写母亲的文章,中间有一个段落,我故作老成的写了一段似是而非的感慨。具体是什么触动了林琳老师,我现在也记不清了。林琳老师那晚和我说了多少话,我也记不全了。我只记得末了,林琳老师语重声长地拍了拍我的肩膀,一直在感叹连连:中国写作的人太多了,太多了,真正能写出来的就那么几个,要成为一个作家,太难了;要成为一个有名的作家,实在是太难太难了……直到现在,我一直没弄明白,林琳老师的这番感慨,是讲给我听的,还是同时讲给他自己听的。但过后很多年很多年,我一直记得他的叹息,同时我也经常叹息,我这辈子,要成为一个有点名气的作家,估计是太难太难了。林琳老师那么有学问,那么有文采,他都没有成为作家?我又哪敢奢望自己成为什么作家呢?但我还是一直坚持在写,有空就写,写的时候,我会惦念一下林琳老师当初的感叹,内心也会重新生出一种新的感叹。我想,这种感叹,也就是我一直深以为是的文学意义上的启蒙吧!

谢谢您,林琳老师!21年前您教过我,21年后我还能很尊敬地想到您,这就是您为人的成功,为师的成功!这就是道,人生意义上的、文学意义上的,启蒙之道!


 

 

 

clip_image001

阅读 2.0万 1
分享到:
评论列表

中流砥柱_13533

照片中看到熟悉老师的身影,估计我们曾是校友

308年前

农民工

舟子会拍马屁

448年前

励志教育

林老师沒教过我课,据说他是一位很有个性的老师,看了舟子这篇文章,心里更是增添几分敬意。

378年前

费不转

听说云山堂胜力寺气势宏伟,为湘西南之最,宗教界国际著名高憎延藏法师在此担任过方丈,云山堂上的石塔碑林僧墓群可以为证。你老师深信云山堂里的道士,有几分道术和功夫,逢休息天,他基本都会上云山和几个老道士混在一起,研读道家古藉,研习吐纳之术。云山堂里到底是寺院还是道观?住在那里的是修道的老道士,还是和尚哟?不懂,请教一下。

408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