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自松小小说作品研讨会成功举办
(郑自松,武冈双牌人)
11月12日上午,惠州市小小说学会郑自松小小说作品研讨会在惠州市华贸大厦党群服务中心举行。惠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徐海东,惠州学院原副院长、教授杨小清,《惠州日报》副刊部副主任、惠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祁大忠,江西南昌商会秘书长万柏林,惠州市小小说学会会长、一级作家申平,惠州市小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惠州学院副教授雪弟,惠州市小小说学会副会长、一级作家夏阳,副会长海华、陈树龙、阿社及小小说作家30余人出席会议。
研讨会由学会副会长阿社主持,分文友点评、自由发言、专家点评、领导总结等环节进行。郑自松是湖南武冈人,先后在驻粤和驻香港部队服役,曾任某部副政委,现供职于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他从2015年开始小小说创作,作品散见于《红豆》《微型小说选刊》》《羊城晚报》《小说月刊》《金山》《小小说月刊》《精短小说》《宝安日报》《惠州日报》《惠州文艺》等报刊,多次获奖,并入选权威选刊和年度选本,出版散文集《岁月留痕》、小小说集《眉心那颗美人痣》等,2022年8月加入广东省作家协会。
雪弟认为,郑自松小小说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故事情节比较复杂的、故事讲述的手法一波三折,且有欧亨利式结尾的“传统小小说”,一类是情节比较淡化的。他认为郑自松的这类小小说有“荷花淀派”味道,特别是《车水》一文,奠定了郑自松在小小说界的地位。夏阳对郑自松提供的10篇作品逐一进行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鼓励郑自松继续努力,写出更好的作品。
唐丽萍认为,郑自松把小小说写成了一首歌,有故事、有情感、有韵律、有节奏,还有余音袅袅。李艳详细分析了郑自松《车水》一文,认为非常打动人心,用作品诠释了他的灵魂安放之处。海华借用著名小小说评论家顾建新的评语对郑自松的《晨别》一文做出高度评价,认为这篇文章“吸取了孙犁抗战小说的营养,作者语言的简洁、情节安排得张弛有道,显示了写作的成熟”。林惠聪认为,郑自松小小说写得好,体现在能够把简短的生活场景写得丰满,也能够把人的一生浓缩在一千多字的短小篇幅里而不露痕迹。钟子阳特别喜欢郑自松《湘江北去》一文,认为这种风格值得推崇。
祁大忠从一个编辑的视角,对郑自松的小小说创作提出了自己的专业看法。他认为郑自松的小小说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下一步要更加注意细节刻画,力求完美。申平认为,郑自松是惠州市最具潜质的小小说作家之一,也是小小说大课堂培养出来的文学新秀。郑自松小小说的总体特点,是取材广泛,描写细腻生动,具有地域风情和传奇色彩。他的小小说可读、耐读,一些作品的思想艺术性已经达到了较高层次。但是郑自松今后要进一步注意作品主题的提炼和升华,注意情节设计的自然合理,还有一点,就是要多向报刊杂志投稿,争取多发表,多获奖。
杨小清充分肯定了郑自松小小说的创作成绩,认为他的作品写出了“日子中的入微,孤寂中的温暖,守正中的匠心。”他希望郑自松以今天的研讨会为契机,持续发力,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郑自松表示:这次小小说学会给我这个难得的机会,为我召开作品研讨会,邀请这么多领导和专家学者为我的拙作把脉号诊、分析点评,于我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鼓励和鞭策。在惠州小小说界能遇到这么多的好老师,是我之幸,你们给予我的关怀和鼓励,催发了我旺盛的创作热情,激励我不断努力进取,并以更加严谨的写作态度去创作小小说,力争写出更多更好的小小说作品,无愧于各位领导和老师寄予我的厚望。
惠州市文联主席徐海东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所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极为宏阔,处处浸润着文化元素,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文学艺术工作者,一定要有作为,有担当,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郑自松的小小说创作,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作为惠州的文艺工作者,要多为焕发岭南文化历史名城的新活力贡献力量。今后的创作,也要突出惠州元素,使自己的作品具有惠州辨识度,惠州地域特色,从而更好地宣传惠州。市文联已经制定了文艺创作奖励办法,将会很快实施,届时将对创作成绩突出的组织和个人进行表彰。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潇湘乡土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