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始皇时代,卢、侯二生和谭真人在云山修炼时,开辟一条上山的通道,起于云山步云亭,过五里庵、七里庵、十八茅湾、观音堂、土地祠、接龙桥、京龙桥至云山堂,全长3.5公里,路宽1.2米,古道用浅绿色片石铺砌而成,傍壁倚岩,蜿蜒陡峭,曲折回还,我们称它为"秦人古道"。沿此道上云山峰顶,时面临深壑、时而浮云海,让人飘飘欲仙。行走在秦人古道,云山风光尽收眼底。现古道游人如织,香客不绝,是游览云山景观的主要通道。
附:武冈传说故事秦人古道和卢侯祠
据传公元前212年,秦始皇派卢生、侯生二人入海求长生不老药,毫无收获。卢、侯二生不敢见秦始皇,遂隐居云山。《湖南考古略》载:“卢生、侯生,始皇遣人海求神仙药,不获,遁入邵陵云山。”后来,卢、侯二生与本地谭真人合为修炼,最后在仙人桥(又名“仙桥横汉”)升空成仙。
卢、侯二生和谭真人在云山修炼时,开辟了一条上山的通道,起于云山步云亭,经五里庵、七里庵、十八茅湾、观音堂、土地祠、过接龙桥、京龙桥至云山堂,全长3.5公里,路宽1.2米;古道用浅绿色片石铺砌而成,傍壁依岩,蜿蜒陡峭,曲折迥环,曰“秦人古道”,沿此道上云山峰顶,时而临深壑,时而浮云海,让人似仙似神,云山风光尽收眼底。现古道游人不断,香客络绎不绝,是游览云山风景和上云山堂烧香拜佛的主要通道。
沿着“秦人古道”上攀,在紫霄峰附近有一片茂盛的竹林,据传为卢侯二仙所栽。后来道教教徒在此修建了“卢侯祠”、“真人祠”、“玉虚宫”等,在此修道讲经。所以云山从卢侯二生起就成了全国有名的道教福地。此地又是他们当年炼丹的场所,炼丹要有一方净土,要一尘不染,因此,他们在此栽下一片竹子,这些竹子斜长着,形成扫帚,山风一吹,竹子摇动,把炼丹之地打扫得干干净净。
炼丹需要水,卢、侯二仙掘地为井,春夏秋冬,绿水盈盈,井旁常常云锁雾罩,恍若仙境。此井掏干后,无明显泉眼,井壁渗出的水会很快将井装满,但不外溢,并且井水清澈甘甜,解人困乏,后人将此井取名“谷梁泉”。
卢、侯二生给云山增添了许多神话传说。当年卢、侯二生和谭真人3人飞升成仙的仙桥一端如今有一尊化石,好像一只兔子在聚精会神的听卢、侯二仙讲经,故名“玉兔听经”。“玉兔”背后,又有一尊酷似牧羊童子的巨石,四肢俱全,面向山脚,山脚下是大大小小的一群山包,形同群羊,人们将这一景观称为“牧童赶羊”。传说有一牧童赶着羊群从仙人桥畔经过时,有意与卢、侯二仙斗法,结果斗仙人不过,人与羊俱化为石头。后人有诗叙其事:“牧童本是一仙翁,只因未就造化功,仙人桥边贫法力,再入红尘恨无穷”。
卢、侯二生早已修炼成仙,但当年他们炼丹的场所和升空成仙的仙桥,如今已成为旅游热点。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黄高远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