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新闻 武冈新闻我的读书生活(6)

我的读书生活(6)

红楼一痴 叙利娅 2019/1/28 18:42:06

我的读书生活(6)

原创:                                                                                                            陈云龙                                                                                                                                                                                                                                                                                    红楼一痴                                                                                    昨天                

在邵阳的两年,我放胆读了许多专业杂志和专业书籍。


在学院图书馆的阅览大厅陈列室里,第一次看到《古典文学知识》双月刊,我的眼睛顿时一亮,第六感觉告诉我这是本有价值的学术期刊,j江苏估计出版社出版的,双月刊。看她的封面就知道,严肃的学术期刊都是很朴素的,绝没有时下那些小摊贩叫卖的用来满足旅途精神需要的艳情杂志那样色彩斑斓,与先前看过的《散文》月刊一样是淡淡的,优雅的。有的封面配以古典名画,有的用古代瓷器、盆景、根雕、名砚等图案做装饰,纸质优良,内文印刷精美,字迹非常清楚,散发着幽幽的墨香,看着心里很舒畅,喜爱之情油然而生。这本杂志的每一个栏目我几乎都喜欢。开篇的第一个栏目就是“治学门径”,大学者写小文章,把他们治学的方法和经验推介给读者,把酸甜苦辣与读者分享,诸多勉励,言者谆谆。我从这些大学者的文章里了解了很多的信息。


古今中外典籍之多汗牛充栋浩如烟海,我惊叹人类文化的丰富多彩。我知道自己是多么渺小,岁月有限人生苦短而自己所知甚少,也真的开始懂得了国学大师王国维说的“古之成大事业者必经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把他们当作我的引路人,把他们谈到的治学门径作为我读书的指导,就这样我逐渐了解了一些典籍,也经常去图书馆借古典方面的书籍阅读。这些大学者、治学专门家的求学道路时时激励我做学问要能静心,要甘于寂寞。我一下子爱上了《古典文学知识》,在那年的十一月份我打电话给父亲请他给我订一份《古典文学知识》,这一订就是23年,从未中断,她俨然融入了我的生命之中,成为我血肉的一部分。我从长沙进修回来清点书橱时,把这些杂志三本一大册地装订好,还包上了书衣,整整齐齐地排放在我期刊专窗里。


在邵阳教育学院看的第二本杂志是《明清小说研究》,也是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这是一本专业性和学术性很强的季刊,一年才出版四期。记得当时的主编是欧阳健先生,后来才知道他是位著名的红学专家。我读《明清小说研究》纯粹是为了《红楼梦》而来的。看的第一本应该是那一年的秋季本吧,印象最深的是上面载有刘心武的红学论文。刘心武是我初中时就崇拜的知名作家,他的《班主任》“救救孩子”有鲁迅的痕迹,始终留在我的脑海里。后来读《人民文学》杂志时,看过他写北京生活的报告文学《公共汽车咏叹调》,他的小说代表作《钟鼓楼》我在初中时是没法看懂的,那种花瓣式的结构,频繁的空间变换,让人眼花缭乱捉摸不透。刘心武在《明清小说研究》上的红学论文是讲秦可卿的。后来他有中个篇小说叫《秦可卿之死》。当时我也不大喜欢他用那种死做学问寻根究底的方式来解读秦可卿。特别是关于“淫丧天香楼”一节,我看过的版本是没有这一回的,我读的是蒙古藏本和列藏本,是由岳麓书院出版社整理出版的普及本。当然作为普及本编者肯定要考虑大众的接受程度,有些东西不可不另作处理,再加之有的版本本身就不完整啊。刘心武的红学论文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但我知道了作为作家能对《红楼梦》花很多功夫去研究,可以看出红楼对后世作家沾溉之深,影响之大了。也是从这本《明清小说研究》上我还知道了研究红学的当代作家何止一个刘心武呢,更有成就的要算王蒙和二月河(凌解放,刚去世不久)了。这勾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红学之谜越来越多,我不能不三读《红楼梦》。


阅读 1500
分享到:
评论列表
已关闭评论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