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以实例说明对联的收脚字规则

以实例说明对联的收脚字规则

朱云峰 2021-05-27 10:44 1

IMG_20210526_182950.jpg

以实例说明对联的收脚字规则
朱云峰  
  本次红星诗会微刊下半月的征稿主题,是应时应景应急之作,用诗词对联的形式 ,吊挽袁隆平先生。故而除诗词外,收到了不少的对联。审稿时发现,内中虽然不乏佳构,但问题更多,令我大伤脑筋,不少人连对联的收脚字规则,尤其是多分句对联的收脚字规则,都没有弄清楚。所以我这里借这个话题哆嗦几句,以作普及与抛砖引玉之用,不妥不对之处,欢迎大家指正批评。  
  我认为,任何对联都应遵循这样一条铁律:仄起平收。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收脚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有联家认为,对联也是有平起仄收的,并举出我们岳麓书院的例子: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我觉得这只是前人搞的一个集句题词而已,算不上是什么对联,充其量,也就是对子而已(对子与对联是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实际上就是我们后世那些耳熟能详的标语口号的最初形式。凡是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走过来的人,可能都会见到过那时人们的大门(个人的集体的都有)与堂屋神龛上会贴着这样的对子:
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全靠毛主席。
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们当地一个知青点的门口所悬)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我们当地供销社大门所悬,曾经挂了好多年)
这样的标语口号,能算是对联吗?但那时的人就是把它们当作对联看的,不光是看作对联,更是看作春联,看作楹联,把它们堂而皇之地挂在大门上,贴在神龛边。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也会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我认为那只是对子(即古人所说的对句游戏),并不是对联,更不是楹联。有人硬要说“唯楚有材,于斯为盛”是对联,那也只能说是一家之言,大家不妨姑妄听之。  
  著名学者,中国近当代哲学的奠基人冯友兰先生(也是一个对联大家,他为自己拟的自题联:阐旧帮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至今为时人所称道),看到岳麓书院大门悬挂的这个东西之后,曾经惶惑不已,特意完善了一下,把它整成了一副真正的各自成对的工整对联:
唯楚有材,于斯为盛;
沅生芷草,澧有兰花。
并加上了“格物致知”的横批,可惜岳麓书院并没有采纳只是把它悬挂在书院讲堂里面的柱子上,所以也没有流传开来,毕竟那八个字已挂了几百年,影响太大了,而且现在大门上这金光闪闪的“岳麓书院”横批四字,是大宋真宗皇帝的御笔亲书,其身份地位自然不是冯友兰先生所能比拟的。但是似乎(我说的是似乎),为了弥补,岳麓书院后来还是在大门两壁另外悬挂了一幅湖南师大著名教授马积高先生(后世湖湘学子,只要是中文专业出身,应该对这一名字不会陌生吧)拟的一副对联: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这也算得上是一种非常少有的现象,真的是“通变为雄”了(怪不得人家要说湖南人虽然霸得蛮,但人家就是脑瓜子活,从这一小事似可略见其又“蛮”又“活”之一斑)。

IMG_20210526_183644.jpg  
以上这些都是题外话,现在还是言归正传,讲一讲对联的收脚字。
对联都必须遵循“仄起平收”的铁律。此次征稿中,有作者就违反了这一条。如这一副挽袁隆平院士联:
千古留芳
为国忙,为民忙,心中总念两吨粮;
研农苦,研稻苦,土里常流千杯汗。
此联不讲其他的毛病,单说上联最后的收脚字是平声的“粮”字,下联最后的收脚字是仄声的“汗”字,这肯定是不行的。应如王争鸣会长这样:
挽袁隆平院士
手机屏上皆垂泪;
诗句行间尽写悲。
上联收脚字“泪”仄,下联收脚字“悲”平,这才是正确的。
  两分句对联各分句的收脚字,一般就是这样:
题袁隆平院士
邓爱祥
志在民天,盛世田间真国士;
情怀稻梦,中华楚地活神农。
上联收脚字“天、士”平仄对下联收脚字“梦、农”仄平。收脚字变格如“仄仄”对“平平”的情况,偶尔也有,但少见,当今联律并不推崇,比赛时评委大都会做出律处理。  所以两分句对联的收脚字,正格只有一种即上联:平+仄,下联:仄+平这样的形式。
三分句对联的收脚字,较为常见的情况是上联:平+平+仄,下联仄+仄+平,如这副
挽袁隆平先生
朱云峰(邵阳)
国士无双,粒粒必收,唯期百姓三餐饱;
丰功不二,斤斤尤较,只为千秋普世谋。
三分句对联还有一种收脚字形式,即上联:仄+平+仄,下联平+仄+平,如这副:
袁隆平院士千古
李谷声
除饥馑,研杂交,四海苍生怀盛德;
命行星,称泰斗,千秋风彩灿长天。
但不管哪种形式,上联倒数第二分句的收脚字必定是平声(下联相对相反)。三分句对联收脚字偶尔也会有变格:平+仄+仄,仄+平+平这样一类的形式,与上面讲的两分句收脚字的变格一样,联界也不推崇。
   三分句以上就是多分句了,如这一副:
沉痛悼念袁隆平院士
吉克强
隆德望尊,殚精渴虑,智慧树奇勋,人间此后无饥饿;
平畴阔野,沥血呕心,功成如已愿,禾下终于可纳凉。
上联:平+仄+平+仄,下联仄+平+仄+平。这种形式很好掌握,就是在不违反“仄起平收”铁律的基础上平仄交替。由于这个规则明代人李开先用得最多最具代表性,所以后人将它命名为“李氏规则”,又由于它像仙鹤走路的步伐一样,又有人称它为“鹤步格”。我们上面讲的三分句对联的第二种形式李谷声老师联与两分句对联的正格形式邓爱祥会长联,都属于这一规则。
多分句对联的收脚字格式,现在较为流行的是余德泉老师的马蹄律(格)。以上联论,即正格的“…平仄仄平平仄”,或变格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但这种最后两分句及两分句以上的收脚字全仄的变格,还是比较少见的,古人也只偶而为之。
  下面举例说明一下几种正格。
  每比四句的,其正格是“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如梁启超挽康有为联:
祝宗祈死,老眼久枯,翻幸生也有涯,卒免睹全国陆沉鱼烂之惨;
西狩获麟,微言遽绝,正恐天之将丧,不仅动吾党山颓木坏之悲。??
  每比五句的,其正格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如湖南永顺关庙联:
史策几千年未有,上继文宣大圣,下开武穆孤忠,浩气长存,树终古彝伦师表;
地方数百里之间,西连汉寿旧封,东接益阳故垒,英风宛在,想当年戎马关山。
  每比六句的,其正格是“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如南京燕子矶永济寺联: 
江水滔滔,洗尽千古人物。看闲云野鹤,万念俱空,说什么晋代衣冠,呈宫花草;
天风浩浩,吹开大地尘氛。倚片石危栏,一关独闭,更何须故人禄米,邻舍园蔬。
  每比七句的,其正格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清人赵仲飚挽李辉武联;
故乡云黯邺侯居,想手握虎符,心贻燕寝,每当秋深塞远,恨不随征雁南飞,终养事如何,凭谁早上陈情表?
大将星沉诸葛垒,叹水咽牛峡,路辟蚕丛,此后雨湿天阴,尚于见鸣鸢西指,灵魂归也未,使我长歌蜀道难。
……其他依次类推。

IMG_20210526_183728.jpg

  总之,马蹄格的上联各句句脚平仄总规律是从句尾仄起,按下边规律向前推:“仄(这是铁定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再按照分句个数任意截段儿,下联在对应位置上与之相反。
除马蹄格与李氏规则外,多分句对联的收脚字规则,还有更为简单的一种。我们来看这幅作品:

怀念袁隆平院士
洪有规(湘攸)
民以食为天,古有神农,今有农神,中华真幸运;(王争鸣出句)
国之粮乃本,常崇父稻,更崇稻父,历史解疑难。(洪有规对句)
【注】神农:古之神话,父稻:今之精神。

上联的收脚字是:天+农+神+运,平+平+平+仄;下联的收脚字是:本+稻+父+难,仄+仄+仄+平。这副两人合作的对联很不错,对仗工谨,颇显功力。其收脚字格式有点特别,这就牵涉到多分句对联中一种常见的简便式变格____“秤杆格”,不管是多少分句,上联前面句脚字全平,最后一个收脚字为仄声(下联正好相反),就好像一杆长秤一样,一头仅有一个秤钩,其余的就是长长的秤杆,所以称为“秤杆格”,又由于它是《对联话》作者吴恭亨记载其师朱先敏(恂叔)关于对联句脚字平仄安排的规则,所以当代大家余德泉教授将其称为“朱氏规则”
  综上所述,现在联界对多分句句脚平仄递换公认的正格有三种:一是一步一递换的“李氏规则”(鹤步格式);二是两步一递换(马蹄格式);三是尾句前各句脚都平或都仄的**格式的“秤杆格”(朱氏规则)。除这三种以外的其他变格形式,句脚是混乱的,不应该提倡。
  当然,凡事皆有例外,尤其是一些奇巧联,机巧联并不包括在内。另外古人对课(也就是对对子或拟联),其实还有一条铁律:以上驭下,出句为准。上联在收脚字是仄声的基础上,无论怎样安排平仄都是可以的,下联只需要在相应的地方平仄相反(对)就行了,也就是说以出句(并非就一定是上联,也可能是下联)为准,在“仄起平收”的基础上,出句怎么出,对句就怎么对。因此古代楹联上联全仄下联全平这样非常极端以至于今天看来不合联律的对联并不少见。但这一铁律我们现在的《联律通则》并不认可,也不被方家所推崇,也没有推广的必要。初学从严尤应提倡,故我们拟联,还是应遵循通行的规则为是。
匆匆草就,纯属个见,尚请方家指正批评!

作者简介:朱云峰,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职业中专教师,武冈市作家协会会员,武冈市诗词楹联协会会员,武冈市诗词楹联协会常务理事,邵阳市楹联协会会员,邵阳市诗词协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教师分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IMG_20210526_183456.jpg

阅读 5597 10
分享到:
评论列表

罗国藩

教本无私,解惑释疑,如沐甘泉,受益匪浅。

2年前

作者回复:

谢谢关注!

2021/5/28 12:11:46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