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资讯 武冈县文革武斗纪略

武冈县文革武斗纪略

波心涛影 2009-09-15 19:44 19

武冈县文革武斗纪略

[武冈文革武斗发生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大背景中,一些重要当事人的法律卷宗作为机密仍被封存于政法部门的档案柜中。当年那些离奇凶险的记忆依然零星而清晰的保留在一些老年人的记忆和日记中。本文资料来源于武冈一位正直良知、治学严谨、德高望重的退休教师]

1966年5月16日,ZG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由伟大领袖主持起草的《中国GCD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通知》提出重新设立“文化革命小组”。《五·一六通知》说:“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这些人物,有些已被我们识破了,有些则还没有被识破,有些正在受到我们的信任,被培养为我们的接班人。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各级常委必须充分注意这一点。”

从此,一场席卷全国轰轰烈烈长达10年的空前浩劫开始了。6月17日,《湖南日报》发表文章,揪出了湖南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林增平、中文系教授马积高、羊春秋为湖南的“三家村”,拉开了湖南文革的序幕。很快文革的硝烟漫延到武冈这偏僻的古城:“大字报”铺天盖地,“上揪下扫”、“打倒、批倒、批臭”浪潮遍及城乡。七、八月份,全县仅教育系统受批斗、被打成“走资派”、“黑帮分子”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多达数百之众。其中被开除公职的206人。

1967年1月,全县各造反派组织纷纷夺权,随即分裂成势不两立的两大派:“湘武工联”和 “武冈工联” 。两大派都声称和长沙市的几大造反派组织――“毛主义红卫兵湘江风雷挺进纵队”(简称“湘江风雷”)、“长沙市高等院校红卫兵司令部” (简称“高司”)和“长沙市革命造反工人联合委员会”(简称“长沙工联”)直接挂钩存在渊源。6月6日,“湘江风雷”和 “高司”在长沙发生武斗,死亡10人,并殃及附近居民。7月3日,湖南省委书记赴京参加解决湖南问题会议,临上飞机前发表声明,表示支持“长沙工联”的造反行动。自此,武冈这两个同举“工联”旗号、都声称誓死保卫伟大领袖毛的造反派组织各拉山头,文攻武斗,把个小小的山城闹得乌烟瘴气、鸡犬不宁。下属各种名目的造反派组织忽如一夜“春风”来:什么“风雷激”、“千钧棒”、“真如铁”、“东方红”、“卫东”、“八一战斗队”……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8月22日,长沙市再次发生严重武斗,湘绣大楼被烧毁,死24人,伤无数。

1967年9月17日,伟大领袖毛来到湖南,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后,仍鼓劲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形势大好,不是小好,整个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有些地方前一段好象很乱,其实那是乱了敌人,锻炼了群众。”同时告诫全体人民:“在工人阶级内部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没有理由一定要分裂成势不两立的两大派组织。”

进入10月后,全省武斗之风愈演愈烈。沅陵、武冈、新晃、安江、洞口、郴县、常德、沅江、汨罗等地都发生严重的武斗事件。此前的8月,武冈一派武斗组织的部分人员已把武冈县人武部的枪支弹药抢夺一空。11月,县人武部派员押送杨柳区营业所上解的运钞车行至法相岩时,又被另一派造反组织劫持,枪支、钱币被洗劫一空(人民币2.5万元,银圆82枚)。至此,武冈城自老南门(济川门)到旱西门街口的三牌路、四牌路一段,街道两边房屋的窗口、楼顶到处都是架起的高音喇叭、步枪、机枪甚至迫击炮,可谓明碉暗堡、岗哨林立、壁垒森严!古老的武冈城犹如一只一触即发的火药桶。

11月6日凌晨,一派造反组织发动农民围攻城市与另一派造反组织的更大规模的武斗开始了:枪炮声在城内城郊此起彼伏一直延伸到中午。县总工会教师许毓奇、武师附小教师刘道湘在这次武斗中无辜被暴徒枪杀。另有四名卷入武斗的青年被另一派造反组织俘虏后,被关进岩洞里,然后投入炸药包让他们粉身碎骨。园艺场一职工的至亲在县人民医院住院濒临生命危险,他心急火燎前去看望,谁知这天城外交通要道均已设卡戒严。情急无奈,他便从武装部后面的围墙上翻墙而过,正好一梭子弹洞穿胸口当场殒命。

据古城的老人回忆,这场肆行暴虐、人神共愤、视人命如草芥的武斗,比1949年10解放武冈的那一场仗打的时间还要长,消耗的弹药还要多!据统计,“11.6”武斗前后,共打死10人,伤百余人。又8-10月,全县因“黑杀团事件”而致78人无辜死亡(后平反)。

随着各地的武斗不断升级,中央开始整顿,湖南省革命委员会按ZG中央《关于湖南问题的若干决定》,改组省军区,认真做好“受蒙蔽”的群众组织工作,坚决制止武斗。1968年4月30日,武冈县4名造反派的骨干人员--达世昌、许承华、钟永茂、赵宗礼被判“杀人犯”,在县皇城坪公判后押赴城东区七里桥刑场予以枪决。武冈武斗随着这几声清脆的枪声,算是划上了一个句号。

[后记:1980年6月27日ZG中央颁布《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有言: 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题图老照片说明:老南门上的文革建筑--“光辉形象”,系钢筋水泥水磨石框架式建筑,为刊放伟大领袖巨幅画像和标语专用。1993年拆除,为重修之宣风楼取代)

“光辉形象”PS效果复原图

C:文革缘起-刘少奇在1962年1月“7000人大会”讲稿。其中他总结“大跃进”的错误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这为他日后招来杀身大祸,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文革”的发动

伟大领袖接见红卫兵(转自网上)

受到接见的红卫兵(转自网上)

“湘江风雷”胸章(转自网上)

“湘江风雷”臂章(转自网上)

反思武斗的电影《枫》宣传海报(编剧:郑义)-转自网上

阅读 3.5万
分享到:
评论列表

快乐天使_6604

资料不错,用来教育我们的儿孙可是好教材。

11414年前

哈哈一笑

这是国家和民族的悲剧。虽然悲剧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为防止悲剧的重演,其实还有很多的事可做。感谢作者对武冈这段不堪回忆的往事的挖掘,发生的已经发生了,铭刻在人们心头的痛,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减弱,记住历史血的教训,比什么都重要!

1614年前

周宜地

军队在武斗中的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主要作用,而且受高层影响,前后反复不定,先是支持,到不可收拾
^^^^^^^^^^^^^^^^^^^^^^^^^^^^^^^^^^^^^^^^^^
你说的很对,确实如此,这就是文化革命!!

19314年前

波心涛影

荆竹-周宜地的评论,评论时间:2009-9-16 11:13:00
你能找到71年左右的照片当属不易了!!
文中一些内容,可能不完全精确。比如“把武冈县人武部的枪支弹药抢夺一空”,其实不是“抢”而是“送”。因为得到当时武装部的支持。文革中这种现象多,你支持这他支持那,一锅粥,说不清。
周先生确实谙熟那一段历史。“抢夺”是后来定性的结果,如果是“送”,追究的面和程度就更大了。这些差别都很难考证了。从有据可查的资料看,军队在武斗中的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主要作用,而且受高层影响,前后反复不定,先是支持,到不可收拾,又采取专

2214年前

周宜地

荆竹_波心涛影的评论,评论时间:2009-9-16 10:57:00

周先生火眼金睛!“光辉形象”确实不是武斗期间的建筑,应该是1971年期间上下的建筑。这是我所能找到的与帖子内容最接近的一张老照片了,已属不易了。如果有可能,真想坐上时空穿梭机回到那个时代当一回“战地记者”。
^^^^^^^^^^^^^^^^^^^^^^^^^^^^^^^^^^^^^
你能找到71年左右的照片当属不易了!!
文中一些内容,可能不完全精确。比如“把武冈县人武部的枪支弹药抢夺一空”,其实不是“抢”而是“送”。因为得到当时武装部的支持。文革中这种现象多,你支持这他支持那,一锅粥

1914年前

波心涛影

周先生火眼金睛!“光辉形象”确实不是武斗期间的建筑,应该是1971年期间上下修成的建筑,这是我所能找到的与帖子内容最接近的一张老照片了,已属不易了。如果有可能,真想坐上时空穿梭机回到那个时代当一回“战地记者”。

2314年前

波心涛影

谢楼上各位老师、朋友光临!
对于文革、武斗这个艰涩的话题,帖子只能算是转录而已,不敢妄加评议。
记得已故作家戴厚英讲过一句话:“文革的现象已经消失,文革的原因依然存在。如果不深刻反思这些原因,就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候造成新的形式的动乱。” 
戴厚英,这个在文革结束后创作了《人啊人》的作家,这个大力讴歌人性复苏、讴歌人道主义的作家,这个在反右和文革那样残酷的浩劫中劫后余生的作家,竟于1996年8月25日被一个谋财害命的歹徒用最不人道的方式当场砍死在家中!!!

1514年前

月之影

好!!!!

8114年前

周宜地

题图应该不是武斗时的图,时间还应拖后至少一两年。武斗期间还没有那个水泥框架。

2414年前

山渐青

6楼
辕门口_持节云中的评论,评论时间:2009-9-15 21:12:00

C:文革缘起-刘少奇在1962年1月“7000人大会”讲稿。其中他总结“大跃进”的错误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这为他日后招来杀身大祸,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文革”的发动


现在就难道不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吗?
顶顶顶顶顶顶 !!!改革已经三十年,一夜回到五八年。

3714年前

姜远林

灰色记忆!

1214年前

钟文晖

一般的再不想去提及文革武斗的敏感的问题。因两派的好多当事人都还在。

814年前

云中客_13270

无语。现在对那段历史,官方几乎从不愿主动提起,学校考试多如牛毛,可从高考到中考,从大考到小考,文革史从不考及。

1414年前

云中乘风

C:文革缘起-刘少奇在1962年1月“7000人大会”讲稿。其中他总结“大跃进”的错误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这为他日后招来杀身大祸,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文革”的发动

现在就难道不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吗?

1314年前

爱上红酒

飘过!!!

1514年前

青松

珍贵的历史资料!!!

1114年前

何文新

很好的历史资料。顶!!!!!!!!!!!!!!!。

1214年前

何文新

很好的历史资料。顶!!!!!!!!!!!!!!!。

1814年前

故乡情

顶!!!!!

1314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