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广播声声伴我长

广播声声伴我长

先进文化 2021-10-31 05:52 1

广播声声伴我长

广播声声伴我长

  作者:杨进文(苗族)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总是爱回忆往事,尤其是儿时所经历的事情。有些事情尽管在记忆之中模糊,通过大脑“过滤”后,却依然会凊晰地“复制"出来的。当我见到如今的“村村通”(高音喇叭)时,就情不自禁的想起过去在集体化时期,村村寨寨每家每户每天必听的小广播(喇叭)。

  广播,其外状是一个木制而成的四方形,长与宽各一尺有余,有的用红油漆刷过,十分精致。广播的正面雕刻着“五角星",或者一个“忠"字,那个小喇叭则安装在木盒子的里面,其结构单简。一般是悬挂堂屋门前的板壁上或木柱子上。

  莫看广播小得“不起眼",而公社里的社员生活可少不了,所有的大、小事情是要通过收听广播之后,才能知道的呢!无论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军人对越自卫反击战,还是批林批孔,农业学大寨,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对于我来讲,用一句话来概括:堂屋门前广播响,声声入耳伴我长。

   那个年代的广播,被群众形象的比喻为党的“喉舌"。我认为是恰如其分的,特别是我们地处湘桂边界的苗家大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社员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两耳难闻山外事。就只能靠从广播里听新闻,知时事。

   那时,每个人民公社都设有广播站,有一名专职广播员,大队有广播室。吴瑞龙同志一直是花桥人民公社的广播员,他身材魁梧,又是一个“文化人"。他播的声音洪亮又富有磁性魔力,令我听得入了迷,端起饭碗不知道动筷子。吴瑞龙对工作专心致志,一丝不苟,每天早中晚三次雷打不动,准时播放。

   吴瑞龙喜爱文艺,关心社员,在放广播时,隔三差五的还播放一些“革命歌曲",对那些歌,听的次数多了,我亦学会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团结就是力量》、《洪湖水浪打浪》及《社员都是向阳花》等歌曲。那广播自然而然地做了我的“音乐老师"。在那文化生活十分匮乏的年代里,听一听优美悦耳的歌曲,心情又是何等的惬意!

   在我的记忆当中,每天还可以从广播里听“天气预报"呢,所报的信息,来源于县气象站。不过,那时所报的“天晴落雨"准确率不算蛮高。有一句模棱两可“局部地区会有小雨”的话,可以留作一条“退路”。

  总而言之,广播成了社员们一日三餐的“营养餐"。社员第一时间能从广播里听到了党的声音、官方的声音。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家乡里的广播,自从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则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被“村村通"高音喇叭替代了。但是,儿时的广播,给我留下永恒的美好回忆!


阅读 5638 8
分享到:
评论列表

先进文化

广播,曾经是传播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工具,之所以令我怀念!

12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