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谒武冈法相岩金刚经古偈

谒武冈法相岩金刚经古偈

波心涛影 2007-05-25 17:52 2

谒武冈法相岩金刚经古偈

大道无术,法相无形。

你没有佛像的庄严,没有鼎盛的香火,没有虔诚的膜拜。

四十个近一尺见方的摩崖石刻大字,隶中带篆,笔划沉稳刚健,字里行间既无火气也无媚骨。

整整八百年的风雨剥蚀、人为损毁,你容颜依旧。在人祸登峰造极的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的红卫兵小将手持钢钎铁锤,企图将你凿平,无奈你质地刚硬,把小将们的虎口震麻震出血了,才伤及一点点皮毛,当时他们只好将你用石灰盖了。真不愧是金刚不坏之身啊,正如佛家有言: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长新!

南宋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都梁郡幕官吴中手书此偈,郡守钱端恕命工匠刻于宝方山(即今法相岩)平西洞口。此偈出自佛家经典《金刚经》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和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原经文敬录如下: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面对此偈,你能深感佛祖远在2500多年的恒河之滨的一片苦口婆心的度人之心。如何才能证悟大道、亲觐如来呢?这个“正法眼藏”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佛祖只好以有言示无言,“是人行邪道”,把行不通的路子告诉你,又不厌其烦连用六个比喻:梦、幻、泡、影、露、电,语气无比坚定地否定了声色泛滥的“有为”之法,那么正确的路子自然是在“声色”之外、无为之中了,但是怎么走才是通向永恒大道的正道呢?佛祖只字未提,言外之意正是:法门万千,但路要靠自己去走。

吴中、钱端恕生平已难以考证,但可以想象他们是具备中国古代典型士大夫特征中的两人:他们的人格和精神如一块热锅上的烧饼,在“出世”和“入世”的两个方面轮番接受煎熬。身居衙门,却心向清风明月、禅门古刹什么的,很可能常常还以“参禅何须山水地?衙门里头好修行”来自慰,很可能也有过一番“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赫赫政绩,但这些“有为之法”统统都如梦幻泡影湮灭在一坛酱缸般的历史中了。只有他们联手打造的这四十字古偈,如四十声响彻八百年的禅钟法音,在古都梁这片大地上经久回荡。

  只有法相岩上那一片石林,才能在生死不断轮回中顿悟其中的机缘,于是在滚滚红尘的中心,在五阴炽旺的凡尘,造就了一片法喜充满的菩提胜境。

            都梁遗民:波心涛影 居士

            于法相岩金刚经古偈八百周年作

阅读 1.5万
分享到:
评论列表

周宜地

金刚经古偈好,先生的文字也好。
我以为,法相岩所有摩崖石刻,无论从哪方面看,金刚经古偈应为最佳。

2916年前

北窗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问好涛影兄!

2116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