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街子古镇与凤栖山,一场诗意的相逢

街子古镇与凤栖山,一场诗意的相逢

淡淡清辉 2014-09-25 09:34 8

街子古镇与凤栖山,一场诗意的相逢

最初听闻今年的共青团活动,选在街子古镇及旁边的凤栖山时,我还不置可否。川内的古镇,我去过太多,大抵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群加上民族手工艺品的商业兜售,料想街子也不例外。直到见其真面,才不得不为之惊艳。

周五早上九点,一辆旅游大巴,载着我们三十来位青年人,开往街子古镇去。说是青年人,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已然超龄了,当中也包括了我。当我看着那些新来的血液,九零后的蓬勃青春,不免也会心生羡慕。好在我们龄虽偏大,人还未老,心更年轻,青年的种种特质,我们也是有的。

经一个多小时,我们的车抵达街子古镇外的停车场。下了车,先入古镇游览。连日阴沉的天,到了今日,突然放晴了,大概也因雨水的洗涮,空气变得澄澈,天空也更显明净。

有人说,中国人已经到了看到蓝天白云就直呼美景的地步。我有点认同这话,但需要修改一下:任何风景,一旦有了蓝天白云的映衬,就都变成了美景。

今日天蓝云白,美景的后决条件已然形成。我们需要的,就是一双遍览美景的眼和一颗感悟美景的心。

街子古镇西距成都50公里,地处邛崃山脉。它坐落于崇州城西北25公里的凤栖山下,毗邻青城后山和九龙山。同时,街子古镇又被称为“唐求故里”,是唐代“一瓢诗人”唐求的出生地。唐求是唐代末期蜀州人,曾当过青城县令,后隐居于味江山,也就是今天的街子场,过着诗酒文章的生活,每成一诗,就将诗稿搓成纸团,投入葫芦,故有“一瓢诗人”之称。

我们三三两两,沿着诗人唐求当年投诗瓢于中的味江上行。味江河床宽阔,江水清浅,成群的白鹭栖息其中,时而有两只一跃而起,在空中吻颈交头、回旋翻转,又倏地回到江面上,如表演一场双人杂技,引我们惊呼阵阵。

面前的味江,有一前一后两座廊桥驾于江上。前者秀丽繁复,双层青瓦翘檐,朱漆雕花栏杆,一个也不少。后者则质朴简洁,素色单层廊檐与素色栏杆,尽显低调大方。而最令我欣喜的是,在阳光的照耀之下,江面水波潋艳,而这潋艳的波光投射在石彻的桥洞上,那光影如一张不规则的网,不安份地晃荡着,影影绰绰间,你不得不感慨大自然才是天底下最高明的能工巧匠,唯有它能描画出这样动人的光景。

逆江而上,兜兜转转,进入古镇的腹地。虽然镇中的一条水渠因是枯水期,不得“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的意境,但闲适地行走于中,我依然为种种别的意境感动:随时踩上一块看似不经意镶嵌的刻画了精致花纹的青石板,随时瞥见路边一具看似不经意立在那儿的灵动的雕塑,随时抬头看到低矮的屋檐下挂着一盆盆看似已成长了千年的兰草,随时低头发现阳光投射在地面的屋檐和兰草的齐整错落的光影。——这一切,似乎都亘古有之,漫不经心处透着精致,不以为意间蕴含古意,那种意趣天成,却得之不傲、清淡处之的姿态,大概就是街子古镇的灵魂。有着这样的灵魂,能生长出唐求这样独具个性、至真至纯的诗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盛装着古镇的灵魂,继续往前走,抬头便看到前方有一座塔,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字库塔了。字库塔建于清道光年间,用石条、石墩和青砖建成。塔高15米。塔呈六方体形,分五层,最上面的四层外墙刻有“白蛇传”等壁画。精致的壁画,因了时代的变迁,已经遍显沧桑,满含古意。还有一些顽强的枝叶于檐角伸展出来,更增添了塔的意蕴。百度搜索字库塔的来源,原来是街子人信奉“惜字是福”,认为随便丢弃、污染有字的纸是缺德的事,于是修建了两座字库塔,专门用来焚烧字纸。如今另一座已毁,唯这座则保存完好,供我们凭吊。

因为这个来源,我不禁更对街子古镇肃然起敬了。连写有文字的纸张都不随意污染或扔弃,并专门为之建一座焚烧塔,可见古街子人,对文化对传统是如何的心存敬畏,这一点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好好观照并自我反思的。

逛了古镇,吃了午饭,接下来便是这次青年活动的重头戏:爬凤栖山。凤栖山,原名凤岐山,因为山石的形状酷似凤头而得名。在历史上曾属青城山一百零八景之一,自古有“藏龙栖凤”之称。凤栖山拥有千亩原始森林,千年古楠、古柏、古杉、古银杏、参天蔽日;山中深藏以光严禅院为中心的32座寺庙等古迹。

我们就在原始森林中攀爬而上。好在森林虽然原始,攀登的路却是成熟的。一路上,既有石制阶梯,也有木制栈道,它们在苍天古木的映衬下,都显得古拙质朴,又有飞鸟的啁啾和爬虫的低吟,就更流露出它的清幽雅静。一级一级蜿蜒而上地攀登,我们久坐办公室而劳损的肩颈和腰椎,久居城市而尘土蒙蔽的心肺,久盯电脑而黯淡艰涩的眼眸,久未跋涉而日趋懒惰退化的腿脚,都无一不在这里获得新生的能量,变得灵动起来。

贪婪地盯着整片绿色,大口呼吸鲜美的空气,我们勇敢前行。前面的大半截山路,虽然陡峭,但每每累到极致时,前面就铺展开一段平地或往下的路,虽然我一直担忧这样的既上又下,顶峰总在遥遥无期处,但毕竟有了休息的机会,爬山的过程,也显得可以轻松对付。

只是,当我们大口的呼吸逐渐变成粗重的喘息,我们才爬过一大半路程。此时,我们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继续攀登,上了顶峰再乘车由盘山公路下山,一种便是原地返回。部分人放弃了,踏上返回的路。我本着“不走回头路”和“不上顶峰死不休”的精神,毅然加入勇攀高峰的队伍。

然而身后的山路,与接下来的山路相比,着实是小巫见大巫。我们所面临的不再温柔而善解人意时有缓冲的山路,而是兀自耸立睥睨着渺渺众人的,一大截接着一大截的陡峭阶梯,我往往以为爬上去便是峰顶了,然而峰回路转间又是一大截接着一大截阶梯,那种没完没了的陡峭,让人望而生畏望而却步。

不过,虽然望而在心中生了畏惧,腿脚却是不会轻易却步的。我和辑美女互相扶持,彼此打气,实在累了,就扶着旁边的大树站立一会儿。也不能休息久了,爬山需要的就是一鼓作气。我们无心流连周遭的风景,心中唯存同一个信念,无论如何,也要攀登至顶峰。

向顶峰攀登的路上,除了部分男生,唯余三个女生。作为女生代表的我们,也少不了获得男生们的赞叹与鼓励。直到最后,面对着前面几十级台阶时,听到他们在前面大呼 “到顶了”,胜利在望的感觉实在美妙,仿佛一路上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有了特别的意义。我们很快爬了上去,到了顶峰,看到了一块非常质朴的石碑,上面书有“海拔902米”。虽然海拔不算太高,但攀登的道路,却同样崎岖陡峭,一路攀登的艰辛体验,亦是丝毫不打折扣。“山高人为峰”,我们终于站在了峰顶,成为了山的“顶峰”,脚下的大山,也终于不再以睥睨的眼光看待我们,取而代之的是发自内心的仰视。

下山的路上,辑美女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只有登顶了才能体会爬山的畅快”,点赞的同时,我也在思考,爬山,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是流汗的畅快淋漓?是征服的欲望满足?还是“一览众山小”的自我成就?或许,更应该是:唯有一步步扎实的积累,才能成就攀登峰顶的小小满足,以及不惧另一座高山的从容气度。

——这,大概也是团委组织这次活动的意义之所在。

栖息的白鹭

晃荡的光影

御龙桥上

从桥洞看过去

细节之美

客栈之美

古街

字库塔

凤栖山上

峰顶

阅读 1.7万
分享到:
评论列表

唐栋

美女,你不是一般的漂亮。你的文章也不是一般的优美。

499年前

周民波

美女,你与古镇真的是一场诗意的相遇啊!

429年前

苏醒/都梁

古镇虽美,其实文章更美..........................

389年前

苏醒/都梁

还是碧秋先生说得好:
御龙桥上的淡淡清辉怎么还是这么年轻漂亮呢?古镇虽美,然不及武冈姑娘!

459年前

故乡的云

诗意之美,怎能及清辉之美?

379年前

肖雄_17438

这么美,你老公知道么

399年前

陈碧秋

御龙桥上的淡淡清辉怎么还是这么年轻漂亮呢?古镇虽美,然不及武冈姑娘!

379年前

黄高远

只有诗意的人生,才有诗意的相逢。
下次去哪里玩,可以提前预告一下,说不定会有人网的网友特意去相逢哦。

429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