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学诗闲话(四)

学诗闲话(四)

朱云峰 2016-12-12 12:29

 词在唐代尚未成型,属于草创萌芽阶段,因此李白的才华和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但李白偶而也会写一下词,譬如下面这一首:    

 忆秦娥·箫声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历史的天空斗转星移,经过一千多年后进入了中华民国时代。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一支被当政者称之为”流寇“的有着坚定信念的队伍,被官军一路追杀,由江西而湖南,由湖南而贵州,经过浴血奋战,层层搏杀,终于来到了遵义这一地区,有了一个短暂的小歇。内中为首之人中,有一中年高个的湖南人,也是一个喜爱作诗吟词的行家。当其面对经过战火洗礼后的巍巍雄关娄山关时,不禁心潮澎湃,文思泉涌,挥笔写下了下面这首词: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大家一看都知道,这是毛泽东作于长征途中的一首词,此词当属毛诗词中的上乘之作。如果将此词与李白篇前的那一首放在一起仔细研读,就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据当代学者研究和考证得出的结论,中国古代诗人中,对毛泽东诗词风格影响最大的就是李白,从这两首《忆秦娥》来看,似可看出一些端倪。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珠峰,到现在为止,似乎还没有哪个人的创作成就能够超越李白。但具体而微,到某一细小方面,后世还是有人能够超越的。毛泽东的这首《忆秦娥》,虽说也有炒李白冷饭的味道,但却远胜李味多矣!

毛泽东自己对这首词也是颇为自诩的。

泽东在1962年5月9日读了郭沫若对这首诗的赏析后,将郭沫若的内容全部删去,并以郭沫若的口气在清样的四边空白处写了一段对这首诗的注释性文字):

“我对于《娄山关》这首词作过一番研究,初以为是写一天的,后来又觉得不对,是在写两次的事,头一阕一次,第二阕一次,我曾在广州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意见,主张后者(写两次的事),而否定前者(写一天),可是我错了。这是作者告诉我的。1935年1月党的遵义会议以后,红军第一次打娄山关,胜利了,企图经过川南,渡江北上,进入川西,直取成都,击灭刘湘,在川西建立根据地。但是事与愿违,遇到了川军的重重阻力。红军由娄山关一直向西,经过古蔺古宋诸县打到了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个地方,叫做‘鸡鸣三省’,突然遇到了云南军队的强大阻力,无法前进。中央政治局开了一个会,立即决定循原路反攻遵义,出敌不意打回马枪,这是当年2月。在接近娄山关几十华里的地点,清晨出发,还有月亮,午后二、三时到达娄山关,一战攻克,消灭敌军一个师,这时已近黄昏了。乘胜直追,夜战遵义,又消灭敌军一个师。此役共消灭敌军两个师,重占遵义。词是后来追写的,那天走了一百多华里,指挥作战,哪有时间去哼词呢?南方有好多个省,冬天无雪,或多年无雪,而只下霜,长空有雁,晓月不甚寒,正像北方的深秋,云贵川诸省,就是这样。‘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作者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由此看来,我在广州座谈会上所说的一段话,竟是错了。解诗之难,由此可见。”

诩之情,溢于言表!伟人自是伟人,出身湘楚的红太阳更有其独特的“湘霸佬”个性,其舍我其谁,当仁不让的霸气更是从中一览无遗!


阅读 4488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