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高考拒绝繁体字”是良性导向《湖南教育》

“高考拒绝繁体字”是良性导向《湖南教育》

林日新 2016-06-07 21:37 3

“高考拒绝繁体字”是良性导向【2016年06月B刊《湖南教育》】

   高考倒计时7天,对于高考答题,根据教育部教务要求,用汉语授课、学习的考生在高考时,除外语科外,笔试一律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考生切勿使用网络语言、繁体字、古文字等。(6月1日《羊城晚报》)

“高考禁用繁体字”并非今年的新规定,而是沿用了《2012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将“高考时,除外语科外,笔试一律用汉文字答卷”改为“一律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这一规定告诉了所有考生在答卷中,特别是写作文时,不能使用非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繁体字、甲骨文、火星文、网络语言……等。

 首先,这是一种良性导向。这个规定是与我国推广普通话与简体字的方向一致的。文字是一种符号,是一种信息载体,便利书写和认记是创造或确定文字的首要原则。从甲骨文字到隶篆、再到繁体字及现在的简化字,我们的文字之所以能一步步得到普及和推广,字体简化功不可没。而且,文字改革的大方向也应是字体的不断简化,这样才更利于记忆和使用。如今,汉语已成为国际主流语言之一,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与日俱增,越来越多,他们大都喜欢学习规范的简化汉字。美国的很多中文学校,甚至宁可不要台湾赠送的繁体字教材,也要花钱购买简化字教材,其直接原因是简化字教材易学、好记。虽然由于政治原因,台湾曾抵制学习和使用简化汉字,但这只是官方意见,民间学习使用仍然很多,就从陈水扁和吕秀莲之流的公开书信仍能看其中也使用了许多简化字。联合国自2008年以来,原在联合国同时使用的中文繁体、简体字,一律使用简体字。这就说明汉字从繁到简是顺应时代需要的。

其次,这样会给考生带来低分危险。写甲骨文或繁体字会增加阅卷老师的难度,如今阅卷者大多是三四十岁的老师,对甲骨文或繁体字并不太在行:如2010年如皋中学王云飞同学的文章,通篇用文言文写成,而且用了一堆冷僻古字,阅卷老师不认识,后来还特地请了南师大吴新江教授来阅卷。这无疑耽误了很多时间,加重了阅卷的工作份量。至于那些喜欢写火星文、网络语言者,因其语言本就不是成熟的语言,且大多用谐音或别字组合而成,特别容易产生歧义。况且,对于阅卷老师来说,每天面对着堆积如山的考卷,时时受到烦闷、浮躁、焦虑心理困扰,一旦逢上一份恰似“天书”的考卷,其不良情绪就会火上浇油,更加恶劣,心情影响着打分,打低分的几率就大大增加。那么,本想卖弄聪明的考生岂不“聪明反被聪明误”,适得其反么?

最后,这是一种教育公平的体现。多年来,考试院特别强调:必须使用现行规范语言文字答题。可不少考生还是一意孤行、挺而走险在试卷上写甲骨文或繁体字……笔者认为这与某些古汉语专家的嗜好以及因过分护犊之心而丧失原则给其打高分有关。加之媒体喜欢炒作,少数大学也爱跟风起哄而“破格”录取,这就让那些综合实力明显不够却心存侥幸的考生纷纷笔走偏锋,标新立异,孤注一掷,拚的就是这个“破格录取”。这样就给了考生一个错误导向,长此下去必定有损大多数考生的利益,有损考试的公平,这是必须扭转的。

总之,高考禁止使用繁体字、甲骨文、火星文、网络语言等,所有考生“一律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这不仅是一种良性导向,而且是保证让所有考生站在统一的起跑线上,维护了教育公平,值得拥护和点赞的。


阅读 7771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林日新

繁体字不全等于文言文。它只是一种书写形式吧。

197年前

言宋

其实,适当用点文言未尝不可,至少可收简练之效。

337年前

言宋

虽然由于政治原因,台湾曾抵制学习和使用简化汉字,但这只是官方意见----未必

357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