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作文及其教学都要指向生命常态*

作文及其教学都要指向生命常态*

钟世华 2016-06-14 16:53 31

我已经有很长时间在主张,不要把儿童作文当成习作。不只是儿童,每个成人的作文都一直处于一种不断学习的动态中。任何人的作文都有一个在生活积累、生命感悟、读书与思考中不断学习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本身也就是一种自然、自发的作文过程,而不是一种刻意的练习、训练。一个儿童,只要他能提笔写字,他就可以开始作文,用自己的笔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自己的思想、情感,这和成人作文比起来,除了程度上有差异,性质是完全一样的。完全以训练的思路,用训练的办法,为训练而作文,会把正常如吃饭睡觉一样的作文搞得不伦不类。

和读书一样,作文本身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命存在状态。学生作文应该回归它的生活常态、生命常态,其实也就是要回到作文常态。这种常态,我称之为作文原生态。这种状态下写出的作文,我称之为原生态作文。

有个学生写了一篇这样的作文:

 

这几天我总是会让爸爸生气。

爸爸一生气,脸部表情就很严肃,还用两只大眼睛瞪我。而爸爸一打我,我就会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哭。这一天我又让爸爸生气了。我躲在房间里哭。

妈妈为了我,和爸爸吵了一架。我从门缝里看见了,妈妈把碗丢在地上。我马上就走到床上去了,躺在被子上,看着窗子外面的竹林,让我想起了四年级的一篇课文《天窗》。我觉得这就是我的天窗。

想着想着,妈妈和爸爸的吵闹声渐渐停了下来。我又想妈妈今天一定不会和爸爸睡觉,一定会和我睡大床。谁知道真被我猜对了,妈妈果然不和爸爸睡,和我睡。在床上妈妈说:“以后别让你爸爸生气,我不会再管的了。”

过了几天,我又让爸爸生气了。我在房间里看着窗子。这是我的天窗。看着它,我的心情慢慢好了。

——肖娟《天窗》

 

你看,学生的作文在这里,就不仅仅是一篇作文,而是已经成为学生排遣忧伤的一种渠道,一个可以打通拥堵与敞阔的心灵天窗,一种日常生活方式、生命存在状态,而不是为作文课,为老师,为考试而作文。当作文回到这种生活常态、生命常态,才叫做达到了作文的正常状态,也才叫达到了作文的最高境界。

作文的最高境界,不是我要写作文,而是心中有作文想写,是由内而外,在生活、读书、思考的自然生态环境下,由内部生发到自然表达;而不是由外而内,为一个训练计划、一个话题,一个题目,一项活动——为应酬而作文。这种应急状态下的作文,不仅会增加作文的难度和可恶度,写不出作者的真实水平、最好水平,甚至可以把人憋坏、憋疯,而胡言乱语、胡编乱造。作文只有达到由内而外的最高境界,回到生活与生命常态,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写好作文,甚至从此爱上作文——至少是不排斥作文。

学生作文要回归生活常态、生命常态。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作文教学也应该指向作文常态。——如果是这种状态下的作文教学,我想,喜欢它的学生会多一些。

以“仔细观察”为例。面对一棵树,让学生先观察叶子,再观察花、果。观察叶子,先观察叶子的形状,再观察它的颜色,最后再用手摸摸,感受它的质感,然后写出这样的观察笔记:××叶的形状是椭圆形的,颜色墨绿墨绿的,上面的叶脉像一根根细细的筋。用手一摸,还毛茸茸的……我总认为,这样的观察笔记只能让学生越写越愚钝。

这里面渗透了作文教学的陈规积弊:连看一棵树,到了作文教学里,都要被弄得如此严谨而呆滞。同样是面对一棵树,巴金先生却是这样“仔细观察”的: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巴金《鸟的天堂》

 

文字一旦脱离生命,过于刻意的结果,很可能是做作的、苍白的、干巴的、概念化的。而一个能够用生命去感受的学生,哪怕我们不向他传授“仔细观察”、“细致描写”、“独特表述”,他也能凭借自己的内心感受,使文章细腻、生动、独特起来:

 

今天,是中秋节。

忽然我想起了一件事。每年的中秋节都有爸爸、妈妈、我和弟弟一起过,现在只有和自己过中秋节,真难过。

还是去散散心吧。天亮了,一个又圆又大的月亮,好像一个大月饼。天上是多美。月亮就像妈妈。而星星就像我和弟弟,在妈妈的怀抱里。

好想爸爸妈妈和弟弟呀!天和地好亮呀!我听见了水在流淌的声音。

今天可真开心呀!中秋节真开心,只能把伤心放在心里。

——杨小鹏《中秋月》

 

那是一个炎热的秋天,那天我走在那条狭窄的黄土小路上,打着赤脚,我感觉到脚下有一股暖暖的气在往上飘浮着。刚好一朵丝瓜花掉在了我的头上,那时,我高兴地叫了一声“啊”。

我在那条黄土小路上不时地笑了几声。从这开始,我的心里马上就开始膨胀了起来。我的心里就是忍不住一直想笑。我猜这条狭窄的黄土小路上就有我的好心情。我以后一定会经常来这里找我的好心情的。

——尹丽萍《寻找好心情》

 

家人不在身边的日子,“现在只有和自己过中秋节”,这样的句子,很容易让人想起李白那句“对影成三人”;一个人独行在月光下,得到的感觉竟然是“天和地好亮呀”,“我听见了水在流淌的声音”,“中秋节真开心,只能把伤心放在心里”,这样的句子,哪一句都能听到生命流淌的声音。而赤脚走在黄土小路上,“我感觉到脚下有一股暖暖的气在往上飘浮着”;“一朵丝瓜花掉在了我的头上”,“我”也会惊讶,会高兴地叫一声“啊”。

在平常的生活中觉出不平凡,觉出惊讶、喜悦、诗意来,这种自觉的生存状态,虽然等级很高,但摆出的依然是一种生活常态、生命常态。语文教学,有责任教人进入这一等级。

 


阅读 1.9万
分享到:
评论列表

马庄

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作文就是作文。

457年前

马庄

作文与文学,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几乎不在一个层面。大家讨论的已经是文学了。作文,是要使我们的学生,对我们伟大的文字,有一个比较娴熟的运用,就是正宗,就是典雅。与生命与灵魂有何关系呢?作文,顾名思义,作+文。中国字“作”的含义里,有一种,就是刻意去做,做什么呢?做成文,做成整篇的文章,做出文采,就是作文。语文老师的主要责任,就是教会我们会说话,会写字,会作文。教书育人,是另一回事。可以融合宗教、艺术、审美心理等,但是,不能离开作,也不能离开文。

367年前

爱上红酒

真实的东西,才是感人的。但与写作手法,表达方式有跟大的关系。

457年前

蛤蟆

很久没看到如此热闹的跟帖,值得祝贺一下!

417年前

乡巴佬

多元的社会需要多元的观点,其实当今这社会,没有事什么是绝对的。

387年前

钟世华

舟子老师,说了这么大半夜,怎么又把话绕回去了?

357年前

舟子

我一直想提议,作文应该开两种课:一种是作文课,一种是创作课。作文课嘛,就是专门对付考试的;创作课嘛,就是专门培养文学情怀的。只有这样搞,才能适应时世,也能饱满心灵。所谓的创作课,不要求人人都来上的,只重点培养那些有文学灵性的学生就行了!

317年前

舟子

我一直想提议,作文应该开两种课:一种是作文课,一种是创作课。作文课嘛,就是专门对付考试的;创作课嘛,就是专门培养文学情怀的。只要这样搞,对能适应时世,也能饱满心灵。所谓的创作课,不要求人人都来上的,只重点培养那些有文学灵性的学生就行了!

447年前

舟子

作文的训练,就是要让学生在应急状态下形成应激反应。之所以说是技术,就是对付应试作文的招数啊!只有训练不同的题型,不同的写法,把那些八股的技巧弄得纯熟,才能在考场上应对自如啊!应试作文不是创作,不能用创作的心态去对待。应试作文要拿高分,就是找到那个作文的眼眼,然后用合适的东西填满它,达到它的尺寸和要求就行了!

567年前

大执无觉

人网的朋友们,今晚应该让你们的子弟多看看这些讨论,要是还写不出好文章来,就不要怪我们了!

407年前

钟世华

实际上,光是读和写,哪里就能一定写好文章——因为好文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条件:灵性。

137年前

钟世华

读和写,本身就是很好的思考。

167年前

舟子

在写作上,语文老师四两拨千斤的点拨才最重要,有时就那么一层纸,如果不捅破,有些人思索几十年,也不能体会到个中滋味!可是,有时只是老师的一句话,也可能会受用今生的哟!

217年前

钟世华

回14楼:所以本文才说,应急状态下写不好作文哪。

147年前

舟子

读和写,那是培养写作的语感和写作的惯性。多思考,多总结,才能形成自己写作的灵性!

227年前

舟子

多读,多写,多思考,才能写得好作文的!
光读和写,不思考,不消化,不转化,写不好作文的!

137年前

舟子

我喜欢观点对撞,这样有意思!

227年前

大执无觉

其实一篇好文章的背后,作者是经过很多次修改的,不会是一气呵成的!我不相信有这样的天才。

247年前

钟世华

这就对了,多读、多写,是作文里最大的“技术”,这是个常识问题,不需要讨论的。

127年前

大执无觉

还有很少写文章的人,去写文章绝对不知从何下手,他的思路绝对是不流畅的,除非是一篇简短的文字。

147年前

大执无觉

我讲的训练不是去参加培训机构,而是去阅读、去写、去练习,就好像“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样。

177年前

大执无觉

发现我们农村有很多人讲话很幽默,诙谐,对生活很有感悟,可是叫他写文章,一个闷屁也放不出来,这就是缺乏训练嘛!

497年前

钟世华

难怪一些作文培训班那么有市场,原来从中出来之后,不仅可以去应试,还可以去做文学家哈。

327年前

大执无觉

我觉得写文章必要的训练也是要要的,但要想写出更好的文章来,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还要对真实生活有感悟,有“道”在里面。我就缺乏必要的训练,是那种训练无素的人,否则我也成了文学家了!

377年前

钟世华

回开拓无限与舟子,我能否这样答复你们:第一,语文教育的目的很多,除了应试,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尽管做它们都不是为了应试;第二,我们怎么总是以为一个平常喜欢作文、写得好文章的人,在考场就一定写不好作文呢;第三,应试作文背几篇范文,积累几串典故,摘录几条名言,临阵套用就是,这么容易的事情,又要怎样的勤加训练呢;第四,我们怎么都陷在考试、技术、训练这样的一个胡同里,总是出不来了呢?——照我们说的,我们的语文就永远只能那样,永无出路了?不良语文教育的影响怎么在我们这里如此巨大呢?我们究竟在维护什么呢?

317年前

舟子

钟老师是一个有情怀的老师!但我同时也相信,钟老师也是一个有技术的老师!猜想一下,您教的班,应试的语文成绩都不差吧?

487年前

舟子

那篇《天窗》有意思,写得很好!

507年前

舟子

应试作文是一门技术,还是要勤加训练的。如果不训练有素,学生怎么应付考试?考场上去讲情怀,去吟风弄月,有了灵感才写作,显然不可能。

297年前

开拓无限

钟老师, 唐代诗人贾岛 曾经 为了写,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一句诗, 在写僧敲月下门这一句的时候,为了弄清楚是敲的效果好,还是推的效果好,反复在一扇们前推了又敲,敲了又推,最后决定用敲,那么贾岛的这种情况算是为作文而作文,还是为了最求文字更能表达出当时的意境?

437年前

作者回复:

你说呢?

2016/6/14 22:12:33

开拓无限

看了钟老师的这文章,觉得生活艺术化了,生活是一本书,写作者是是自己,生活是一首歌,谱曲的人是自己,一切浑然天成。

357年前

乡巴佬

钟老师说得有理,学习中!其实,文走心,自然的表述是作文的另一生命常态吧!

397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