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以实例说明如何写和诗

以实例说明如何写和诗

朱云峰 2020-11-28 19:12 3

以实例说明如何写和诗
朱云峰
QQ图片20201128190751.jpg

  这几天,我们武冈诗词协会的会员们在群里表现得非常活跃。
  先是协会顾问钟曙光老师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赠诗友»,大家纷纷跟和(hè),并且原邵阳市诗词协会会长、邵阳诗坛名宿张正清老师与邵阳市诗词协会副主席胡贵程老师都通过私微给我发来了和(hè)作。
   接着就是我们协会的朱主席出席由我们协会常务理事王彬站长与朱小武校长共同组织的“美丽乡村、诗韵玉屏”的文艺汇演时,一首«玉屏行吟»赢得了众人的一致喝彩,各类和(hè)作纷至沓来,极大地提高了我会会员的创作水平和创作热情,并因此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以致于大伙深夜时分都还在网上探讨和(hè)诗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创作形式,第二天钟老师又在群里给大家普及了一下和诗的基础知识。这是一桩很好的事情,给我们武冈诗词群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氛围,但部分人囿于自身客观情况,对于和(hè)诗不是很懂,很多作品只是生搬硬套粗作滥造而已,因此我在这里想以实际例子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和(hè)诗的一些基本知识与创作方法,仅为普及之用,说得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和”,在诗词创作的“和诗”一词里,读作hè,指唱和(hè)、和(hè)答。“和”(hè)也就是随声附和(hè)的意思,当然这个随声附和并非贬义,而是一种文人雅士的创作方式,而贬义意思的随声附和成语,则是因此引申而来的。
  简单地说,在传统诗歌(格律诗词)的创作活动中,“和(hè)诗”就是指与别人以诗或词的形式互相唱和的创作诗词,相对于格律诗而言,词的用语与用韵更为复杂,和词也就难度更大,今天我这里也就只讲和诗。    
   朱主席那天写了«玉屏行吟»,由于现场有书家挥毫泼墨,以致于我触动很大,回程时我边开车边想起此事,脑海中很快就形成了一首同韵诗的轮廓,回家后稍加打磨,我的步韵诗就出来了。发到群里,钟老师马上又接着和(hè)了一首,然后就涌现了上文所述的情形。像这样,我和,钟老师和,大家再和的形式,就叫“和(hè)诗”。因此和诗可以是一人之和,也可以是众人之和,更可以一人赋多首,像这次萧维扬老师和朱主席的«玉屏行吟»就和了两首。
        在平仄的运用以及节奏的安排上,不同的体裁的“和诗”有不同的要求。从内容上来讲“和诗”既要与“原诗”相关联又要有创新。从韵的角度而言可把“和诗”分为“韵和”与“非韵和”两大类。“韵和”的又有依韵、用韵和步韵之别。
  “和诗”一般是在一方先写出一首诗的前提下,和(hè)者因心有所感、或出于礼性酬答而写的一首与之相关的诗,意思可以相近,也可以相反,无论相近相反,必须要有联系。从难度上说,“韵和”要难于“非韵和”。“韵和”又以依韵、用韵、步韵(次韵)而递增难度。下面我以实际例子对各个类型的“和诗”略作说明。
QQ图片20201128190635.jpg

(一)依韵
        依韵也叫同韵。和诗之韵与被和诗之韵同属一韵部,但不必用其原字。
 例如我的韵和钟老师«赠诗友»:
朱云峰

至今犹忆学唐诗,千古文坛颂退之。
或许推敲曾两可,从来模拟也兼宜。
一言不合非君子,半字能成是老师。
风马同牛无共处,夏虫不可语冰时。

钟老师的原诗:
赠诗友
  钟曙光

相逢昨日恨迟迟,互学互教齐乐之。
但叹世情堪不古,偏生风骨实难移。
诤言冰鉴为吾友,后秀前贤是我师。
半榻诗书聊自慰,轻歌一曲莫违时。

两首诗的韵脚字都是出于平水韵的“四支”部,但不完全相同(只要是同一韵部,即使一个韵脚字都不同,也是依韵),意思上讲的都是诗歌创作的事。
  顺便说一句,我这里的题目是“韵和……”,步韵、次韵、用韵、依韵等,都是韵和诗。
韵和诗也不一定非得要律诗和律诗,绝句和绝句,七言和七言,五言和五言,其实是可以交错和的。绝句可以和律诗,律诗也可以和绝句,五言可以和七言,七言也可以和五言。例如下面周英明老师的这一首:
感《赠诗友》和钟曙光老师
周英明

今生有幸识诸师,厚德仁心皆善慈。
腹载五车人敬仰,同群学习若甘怡。

就是用同韵的七绝和七律,这也是可以的。
        若“和诗”与“原诗”的诗意相反,但内容相关联。后者若是受原诗的感悟,针对性很强的去反驳原诗观点的有意之作,也叫“和诗”,只是“和”者往往不在题目里注明罢了。
  例如:唐·韦庄用《金陵图》和hè唐·高蟾的《金陵晚望》。
金陵晚望
唐·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高蟾这个诗人,在唐代并不是十分有名,但他的«金陵晚望»却颇有名气,尤其是转结两句“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很为时人所颔许,但另一个人也就是晚唐诗人韦庄看到后却颇为腹诽,于是另外写了一首«金陵图»,并且用的是与高蟾«金陵晚望»同一个韵部的韵。

金陵图
唐·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押韵上:主要韵脚字不同但属于同一韵部。
意思上:相对立的对历史陈迹的表达不同的态度。

QQ图片20201128190718.jpg

(二)用韵
         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的押韵字,但不必遵循其次序。
例如:皮日休的《和鲁望四月十五日道室书事》与陆龟蒙的《四月十五日道室书事寄袭美》两诗。

四月十五日道室书事寄袭美
唐·陆龟蒙

乌饭新炊芼臛香,道家斋日以为常。
月苗杯举存三洞,云蕊函开叩九章。
一掬阳泉堪作雨,数铢秋石欲成霜。
可中值著雷平信,为觅闲眠苦竹床。

和鲁望四月十五日道室书事
唐·皮日休

望朝斋戒是寻常,静启金根第几章。
竹叶饮为甘露色,莲花鲊作肉芝香。
松膏背日凝云磴,丹粉经年染石床。
剩欲与君终此志,顽仙唯恐鬓成霜。
注:陆龟蒙,字鲁望;皮日休,字袭美。

押韵上:两诗的韵字完全相同,但次序不同。
意思上:共谈道家斋戒事。

(三) 步韵(次韵)
         步韵也叫次韵。即用被和诗的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必须相同。这在和诗中是最难的,最主要的是在押韵的地方必须完全一样,不能调换。
例如我这次创作的«步韵朱主席玉屏行吟»诗:
步韵朱振宙主席玉屏行吟
朱云峰
 
春风伴我下乡行,一路欢声到玉屏。
岭岭岗岗皆胜景,家家户户似华廷。
才从古庙参禅意,又拜天尊谒圣灵。
道上有人均是客,这方山水已扬名。

朱主席的原诗:
玉屏行吟(新韵)
朱振宙
 
行吟墨客不虚行,袖挽春风到玉屏。
阡陌条条分沃野,洋楼座座似宫廷。
寡婆岭上观飞瀑,渠渡庵前拜圣灵。
古刹晴岚寻胜迹,一山天子享尊名。

韵脚字都是“行、屏、廷、灵、名”且位置完全一致,意思上都是歌咏玉屏的秀美风光,符合步韵诗的基本要求。

又例: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第一套中,诗歌鉴赏选用了唐朝诗人陆龟蒙的《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一诗。而陆的这首诗其实是步皮日休的«鲁望春日多寻野景,日休抱疾杜门,因有是寄»
一诗的韵而成的。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鲁望春日多寻野景,日休抱疾杜门,因有是寄
皮日休

野侣相逢不待期,半缘幽事半缘诗。
乌纱任岸穿筋竹,白袷从披趁肉芝。
数卷蠹书棋处展,几升菰米钓前炊。
病中不用君相忆,折取山樱寄一枝。

押韵上:韵脚字和次序完全相同。
意思上:一方是因病不能寻景产生的期待,另一方是对患病友的慰籍和祝福。

QQ图片20201128190740.jpg

(四)非韵和诗
  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的原韵。这种酬答的方式相对较灵活,也较容易。因为它不受原韵和次序的约束。
   例如,本人几年前和株洲籍著名诗人严秋林老师的«七绝.梦»诗:
七绝.梦.依秋鸽老师诗原意境(孤雁格)
朱云峰

清风扶我上层峰,喜看山花漫野红。
阵阵铃音催不起,依然回味梦乡中。

附秋鸽(严秋林)老师原玉
七绝.梦
严秋林

清风扶我上云巅,惊看瑶池满是仙。
一阵奶音催梦醒,朝阳早已抚床沿。

  两诗的用韵完全不同,我由于用的是“孤雁出群格”,所以用了两个韵部的韵:一东韵中的“红”、“中”和它的邻韵二冬韵中的“峰”(什么是孤雁格,我另有文章介绍,这里不再赘述)。严老师用的是一先韵中的“巅”、“仙”与“沿”字做韵脚字。韵不同,但描述的都是相同的一件事:赖在床上不想起来,所以也是和诗。
  另外上次和钟老师«赠诗友»一诗时,我还另外创作了一首«赠诗友»的诗,由于用韵不同,所以没有发出来。
赠诗友
朱云峰

青春正好学文章,腹有诗书意自扬。
心比天高非傲气,眼如针小是乖张。
精通古典方知故,不嗅名花怎觉香?
今日虽然粗识味,终归野路未登堂。

钟老师的原诗是四支韵,我这里用的是七阳韵,韵不同,但描述的是同一件事:与诗友探讨诗歌的创作问题(我这首诗讲的是自己创作诗词的问题)。所以这也是一首和诗,只不过是一首非韵和的和诗。
最著名的例子是: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与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唐·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押韵上:白居易原诗用的韵脚字是歌、何、跎、多,押的是下平五歌韵;刘禹锡和酬赠诗用的韵脚字是身、人、春、神,押的是十一真韵。
意思上:原方对另一方的惋惜;和酬方则是表示理解、表达心迹并致谢。
QQ图片20201128190804.jpg

  在“和诗”当中,步韵最难,最不易出好作品。在韵脚全部被限定的情况下,作者谋篇布局、组织词汇将受到比格律严十倍的限制,对自己的想象与发挥都会产生严格的制约。我们知道,格律诗本来就是“戴着镣铐跳舞”,按韵“和诗”又加了一重锁链,步韵(次韵)更是再带着一重锁链来跳舞。因此,自元白以来(唐人元稹和白居易是中国诗坛上至今仍然令人十分艳羡的一对神仙组合,世称“元白”,步韵唱和以元白等人酬唱和答最为盛行,由于二人都是享誉当时以及后世的大家,所以后来唱和之风逐渐形成并进而风靡后世),步韵所产生的诗作几乎没有绝世名篇,即使如元白、苏轼、秦观等步韵高手,也都是靠自由创作而传世,而不是靠步韵而闻名。宋朝诗人方千里可谓是步韵专家,可所步之作大多是一些粗制滥造的垃圾。因此,有不少大家对步韵多持否定态度,但也有某些人极力倡导,把一些文字游戏当做衡量诗词水平的标准。我本人也并不喜欢和诗,但觉得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和诗是最能抬升诗歌创作气氛和热情的,故也偶尔为之。武冈诗联协会最近两次的和钟老师«赠诗友»与和朱主席的«玉屏行吟»活动,我都是始作俑者,并且最后都成功地调动起了大家的创作激情与创作积极性,很多老同志,如李又成老师,萧维扬老师,马军老师等,都是几经反复改了又改,其认真负责的态度,令人钦佩不已。
  什么叫做“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次“美丽乡村、诗韵玉屏”活动对于我们武冈诗联同仁来说,就是“余音绕梁,不绝于耳”了,其实何止是三日,十日十几日甚至于几十日也是有可能的。这也充分证明了这是两次非常成功的创作实践活动。
  而上文提到的刘禹锡的那首非韵和诗,由于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名句,可以说是和诗盖过了原作,但刘禹锡这里采用的是“非韵和”的形式,而且这样的情况也是非常罕见的,故历朝历代,唱和之风都是饱受诟病,当然也还是有人颇为推崇,以至于有人笑话那些抨击唱和的人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宋代徐林在葛立万的《韵语阳秋序》中曾经猛烈抨击“江西诗派”的唱和之风及其他诗词创作之弊病:“然去古益远,学者之弊甚多,且因物以索句,因句以命题,以至赓(跟)和之习盛,则又因韵以造语,因语以命意,言之支离,体之骫骳,情之抑郁,理之乖悖,凡以此也。”
  清朝吴乔《答万季野诗问》中说:“步韵最困人,如相欧(殴)而自絷手足也。盖心思为韵所束,于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率如此。”
  当然,步韵或其他唱和做为“和诗”的一种形式,运用是无可厚非的,虽说是文字游戏,实际上还是被历代的文人雅客所推崇,事实上也确能起到促进交往之用,甚至于在特定场合还能成为政治斗争的手段。
  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同志到重庆与国民党蒋介石等进行和平谈判,南社著名诗人柳亚子是毛大革命时期在广州结识的老熟人,柳向毛索句,毛拿出了十年前的旧作«沁园春.雪»。柳是一个不怕多事的主儿,看到毛氏作品之后,不光是马上和了两首,还急不可待的把自己的和作与毛的原作拿到报社公开发表不说,一向眼高于顶心雄万夫的亚子先生,这次不仅是又抬轿子又放炮,还打锣兼吆喝,丝毫也不吝溢美之辞,将毛里里外外从上到上赞美了一遍,好像普天之下除了他韶山毛氏就再也没什么人了。一时间,渝州震动,洛阳纸贵,令毛氏风光无二。这边厢有人看到这情形,面子就挂不住了,老觉得这是有人别有用心地在借机打他的脸。你一个山窝窝里的穷圪垃,喝过几瓶墨水读过几天书?竟然敢跑到咱世代书香的大门大户前来抖书袋,看我怎么打你的脸!其手下的御用文人们揣摩其心思,发动国民党庞大的宣传机器,向全国各地所有通晓格律诗词创作的旧式文人发起和诗征稿,以便从中发现一两首能够胜过«沁园春.雪»的作品,并打算以溪口蒋氏的名义发表,用以达到打压毛氏风头的目的。后来经过层层筛选,一共收到了全国各地(包括海外)四百多首认为还算过得去的«沁园春.雪»的和作,但最后溪口老蒋及其御用文人们悲哀地发现,即使是倾全国之力,即使是国民党内有那么多自诩学贯中西才高八斗的风流才子一齐赤膊上阵,竟然没有哪一个的作品能够胜得过这可恶的“湘霸佬”!此事也就只好不了了之,草草收场,但也因此成就了毛泽东“笔扫千军如卷席”的又一雅话。当然这是题外话,我们还是别扯远了,还是回到我们原来的话题上来。
  在写“和诗”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其他细枝末节的问题,在此也简单交流一下。1.关于题目的写法。

QQ图片20201128190758.jpg

  具体格式不一而同,以步韵为例,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如果只是步韵名人的诗词练习创作,如步韵李白《望庐山瀑布》,则可以这样写:
步韵李白《望庐山瀑布》
步韵《望庐山瀑布》
(2)如果与别人互赠唱和,可以只写人名或称呼,也可同时写原作名称。如:
步韵xxx先生
步韵和xxx先生
步韵xxx先生《xxx》(诗)
步韵和xxx先生《xxx》(诗)
名字后面的称呼可以是先生、老师等各种称呼,书名号里写原作题目,括号里的“诗”字可写可不写。

(3)如果自己写的诗另有题目,可以这样写:
如: 山中即景
步韵李白《望庐山瀑布》
步韵和xxx先生《xxx》

2.关于“原玉”
  中华民族乃礼义之邦,文明之国,古人在人情往来尤其是书面上打交道时,是特别讲究礼数的,这就是修养,也就是所谓的“斯文”,看起来虚伪得很,但一般人都还是会拿它当回事 。“原玉”,是诗词唱和中专用的礼貌术语。一个诗人写了一首诗,另一位按照其韵脚和内容另写一首,后写的称为“和”。“和”的诗往往要附上原作,也称原诗、原词、原阕,原句,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把原作称为“原玉”,“玉”实际是“韵”的转音,“原玉”也就是“原韵”的意思。“原”字有时也写成“元”或“瑶”字。都是表示对对方的尊敬,酬答对方的求和,有时在题目上还加上“敬”、“谨”、“奉”等字样。
3.几个需要注意的小问题
(1)和诗应该切情切景,要与原诗有所联系。不能原诗是«赠诗友»,你却赠家人或同学,或者原诗是吟玉屏,你却跑到云山上看日出去了。
(2)用韵要规范,不要新旧混杂。这次我们朱主席的行吟玉屏,标明了用的是新韵,因此在韵和时,即使不作说明,也会认同是采用了新韵,而且你只要是选择了朱主席诗中所用的韵脚字,必然也会是新韵才能和得下去。但我在审稿时,仍然发现有这样的句子:
“山乡貌变千家福,地域春新万象荣。”
“一路黄花笼翠竹,千家绿蚁馥华庭。”
“福”字和“竹”字,属于入声字,古韵虽然是仄声,但新韵却是平声,因此如果是古韵诗,那么这两个字作为白脚句的收脚字是可以的,但现在是新韵诗,它们再作为白脚句的收脚字,自然就不行了。
(3)自娱自乐,贵在开心,志在消遣,重在参与。能够步韵,当然好,不能步韵,可以尝试用韵、依韵,实在不行,用其它的韵也可以,再不行,就不和,没有必要硬凑。前面已经讲了,这无非就是一个文字游戏,只不过是提供了一次练笔的机会,我相信这样的机会今后还会有很多的。

  以上所谈种种,或有谬误,敬请方家不吝赐教。

QQ图片20201128190822.jpg


阅读 6833 1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朱云峰dJ

谢谢朱主席的鼓励和打赏!谢谢马军老师的打赏!

3年前

朱云峰dJ

谢谢朱主席的鼓励和打赏!

3年前

朱振宙

很好!不辞劳苦,不倦诲人,不愧师者!

23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