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感受魏源

感受魏源

黄三畅 2008-11-20 11:45 8

好不容易找到魏源故居。

车在一个小土坪停下,下了车,只见不远处有一个小院落,当着我们的,是一道土夯的矮围墙,颜色是黑灰的,历史的乌风黑云都凝聚在那里面吧。进院落的门不在正面,而在侧面,进了门,看到的是与湘西南一带旧时农村富户的住宅格局相同的建筑:中间一座“正屋”,左右各一座“横屋”,“正屋”前是个晒谷坪。走在晒谷坪上,我的眼前似乎闪现着一个头上拖着一条小辫、身上穿着长袍马褂的小男孩的身影,他,应该是这院落的小主人魏源。他在晒谷坪里做什么?在摇头晃脑地背诵古诗?在仰着头看天上流动的云?在伸出小手掌接初冬第一场雪的最初的雪花?那时候,他与别的同龄的孩子有什么不同吗?——这身影终究太虚幻,眼睛一眨就不见了。我于是低下头,看潮润的泥地上的脚印。魏源在这里踩过脚印是必然的,只是如今,这脚印只能想像了。

好在正屋的堂屋里还有一幅魏源的画像。清朝男子的打扮,这类人物在电视屏幕上见得太多;只是画像上那双眼睛,似乎特别深邃,那眼神又特别深沉,——或许也只是我的感觉。介绍者说,这幅像是根据那里那里的像画的,最真实,最具权威性。其实,何必要这样说呢?你怎样画,人们应都是认同的;你怎样画,一千个人心中还会有一千个魏源的影子,在人们心中,魏源的形象(如同其他伟人的形象)不是因了一幅画像树立起来的。但是,我还是在画像前肃立,向他行注目礼。

左侧的“横屋”的楼上,有一间较大的房子,房子里摆了一些古旧的课桌课凳,介绍者说这里是魏源小时候读书的教室,魏源家请了私塾教师在家里设舘,附近的一些孩子也在这里搭读。我又试图在课桌和墙壁上寻找魏源留下的什么印迹,旋即又笑自己的可笑。介绍者说魏源小时候读书是怎样的聪明,吟诗作对是如何了得,我听了,也不以为然,这些故事不一定真实,很可能是后人演义出来的;是真实的又能说明什么?多少神之又神的神童,到头来还不是默默无闻?后人所要做的,不是对魏源(包括对其他的伟人)进行神化,要神化太容易。我想,要做的,应是研究魏源之成为魏源的契机和根本原因。

走在这“横屋”楼上的廊上,才注意到第一座正屋的后面还迭着一座正屋。来在这座屋里,看了魏源一家的世系图谱后,我的心被棰痛了。魏源一家可谓人丁不旺;属于魏源的曾孙女一代的两姊妹,又都未婚,其中一个出生于一九零二年,死于那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初。两姊妹为什么未婚?没有谁告诉我原因。和同伴议论,同伴说,那个时代没有谁看得起魏源,也就谁也不去关心他的后代,两姊妹有种种不如意,也就只好“未婚”了。是的,我的心被棰痛,觉得与魏源同时代和后来的人太不重视和关心那样一个民族的精英,一个高举火把为日益衰亡的民族寻找出路、一个授予日益衰亡的民族以锦囊妙计的人。——他的“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的改革吏治、广开言路、开启民智、提拔人才,以及吸收外资、振兴工业、严禁鸦片、坚固国防等一系列治国救世之道,若真正被统治者采用,中华民族将得到怎样的振兴。历朝历代,对有些伟人(有些还称不上)以及他的后人为什么那样礼敬有加,而对魏源这一类人却这样冷淡?我以为,一是魏源没当过大官,人微言轻;二是统治者不重视或者害怕先进的思想理念,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他们需要的还是传统的一套思想理念。

介绍者说,魏源故居在解放初就分给了七八户贫苦农民,到那个世纪末,当地政府才从那些农户手里赎过来,才把它作为文物保护单位。来此之前,我查阅过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当时的邵阳地区编的一本介绍本地区人文物产的小册子,里面没有介绍魏源故居。大概那时人们还没有“魏源故居”的概念,因为那时“魏源故居”还是几户贫苦农民的土改胜利果实,在有些人的心目中,魏源只不过是一个地主少爷,是一个剥削压迫人民的封建官僚,而官又做得不大。(如果是大官,又会是另外的看法的。)

出了魏源故居的门,我沿着围墙缓缓而行,从围墙内侧爬上的类似爬山虎的藤条植物,它们棕红色的嫩尖儿立在墙顶,好奇地张望着墙外的世界。我回到停车的土坪里,环视四围,四围是连绵的青山;魏源故居坐落在田野之中,背靠的不是山,而是一条蜿蜒的小河,小河往下游流不远,就被两座山狠狠夹起来,再往下流,似乎被一块铲板似的山威严地挡住了。我知道,小河是挡不住的,它不贪恋这片原野的小小的富足,它知道,只有奔向资江,奔向洞庭,奔向长江,最终奔向大海,它才能永生。我想魏源可能受了那小河的启迪,因而那古老而又坚实的围墙并没能囿住他,他走出了这片沃野、走出了邵阳、走出了湖南,把自己融入整个中国乃至世界,于是他就永生了。而今走出国门的人也不稀罕了,我想到的是,一个人的思想不受困囿、走得出去,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因为困囿人的思想的东西太多了,名誉地位金钱美女,什么不可以呢。

土坪边有两个人在为魏源故居作画。他们笔下的魏源故居似乎比“实物”漂亮一些,似乎证实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论断。在我的心目中,魏源故居一点也不漂亮,看上去灰蒙蒙的,加之初夏的满天阴霾的衬托,更显得没有亮色,更显得苍桑而又苍凉。我想这种格调正好,因为它能给人一种苦涩、凄伤、怨望的感觉,而有这样的感觉,是最能感受魏源的。

阅读 1.2万
分享到:
评论列表

夫力

黄老师:你好快的,我们同去的,我想写一首魏源的诗,却至今还没写出来。向你学习了。

4715年前

兵子驼

文章写得好,顶了再细读

3315年前

xgh8248

黄老师,我不是你的学生,我哥是。看了你的这篇大作,没到魏源故居的我感觉身临其境,眼前浮现的是大江东流、湘江北去的壮丽诗篇.........

3415年前

xgh8248

黄老师,我不是你的学生,我哥是。我了你的这篇大作,没到魏源故居的我感觉身临其境,眼前浮现的是大江东流、湘江北去的壮丽诗篇.........

3915年前

言宋

邵阳在外名气并不大。有学生时常问及我是那里人,答曰湖南人。湖南何处?曰:魏源故里邵阳。他们必定称奇!再吊他们的胃口,说出刘坤一、蔡锷、贺绿汀等人,就更神气了!

4115年前

言宋

魏源最终只官至知州,当然不能与方面大员比。但其思想观念振聋发聩,影响至巨!

4115年前

路曲心直

魏源故乡在隆回!
  好文章.直得一讀.黃老師:我是迎春中學高13班畢業的.

3415年前

风驰_7563

魏源故乡现在在邵阳哪个地方?

3815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