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打豆腐(打捞年味系列之二)

打豆腐(打捞年味系列之二)

黄三丛 2013-01-13 11:06 16

      打豆腐      (打捞年味系列之二)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要打过年豆腐,少的两三榨,多的一二十榨。孩提时,我家算中等水平,平常年景至少要打十来榨。腊月二十左右,母亲就开始张罗,把黄豆按每榨三升(约合五市斤)的分额量出来,筛掉砂子,簸掉残留的壳荚,在小石磨上把豆皮破了团筛出去。打过年豆腐讲究吉利,母亲总要择一个好日子,头天夜里就把生石膏矿埋进柴火灰烬中烧煅,以便研成熟石膏粉备用,临睡前,要将豆子等分成若干份,用温水浸泡着。

 
  第二天清早,全家人就忙起来,因为人手不够,还请来邻居大哥帮忙。父亲和母亲磨豆浆,大哥负责挑水、滤豆腐,我和哥哥负责烧火、打杂。我家有一副一个人合抱还要空缺几寸的大石磨,磨豆浆既快捷赶时间,又细腻出浆率高。父亲用一个长臂车把手套着磨柄杆,一搡一拉地转动磨盘;母亲则相向站着,一手用调羹舀拌着水的泡涨豆子往磨眼里喂,一手握着磨柄上套的竹筒推拉着给父亲助力,两人同心协力,配合默契。车把手、竹筒摩擦磨柄演奏出“吱纽吱纽”旋律,磨盘匀速转动时“嗡嗡隆隆”唱着欢快的歌,石磨的底盘周围,雪白的浆汁一浪一浪慢慢顺流而下,“噼噼啪啪”泻进磨盘下的圆桶——专用名叫推桶——为古朴、优雅的推磨歌击节和韵。乐曲中,豆浆飘散出淡淡的清香,灶膛里的火焰不时伸出长长的火舌,磨坊里一片红火,呈现出一派欢快而热烈的气氛。眼看母亲渐渐力乏了,哥哥或我就凑上去帮着推磨,于是那古曲的节奏加快了。

  一榨豆浆磨好,正好水也烧开,大哥就将推桶拖到锅边,一边舀开水烫浆,一边搅动豆浆,以便使蛋白质充分分解。浆烫上了,就盖着保温。

  整个打豆腐的过程,大人们无师自通地践行华罗庚先生的数学优选法,当第一桶浆正烫着的时候,马上磨第二榨;待第二榨磨好,就可以给烫透了的第一榨浆过滤;这里过着滤,那里就开始磨第三榨,同时给第一榨过滤的豆浆加热,烧开就下石膏汆豆腐……这样紧锣密鼓,一环套一环,见缝插针,有条不紊,进度也快。

  滤豆浆是力气活,越给力,出浆率越高,豆腐越厚。大哥大气饱力的,又有经验,滤的浆总比别人出豆腐。他在荷叶锅上架上木架滤时,我们就开始烧火。
  

  当豆浆快烧开时,母亲就开始下石膏。这是打豆腐工艺流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母亲先要环顾一下四周,才开始量石膏粉。原来其中有蹊跷,据说打豆腐尤其是下石膏时,四眼人(孕妇)特别是刚刚受孕的人到过现场,就会污秽豆腐,轻即坏了当下一榨,重即全部报废。我确实见过这一情景,一桶豆浆变成浑浊的水,有点凝结也不成团,烂棉絮似的在水中飘荡,但是不是四眼人污坏的无可考证。不过老成为本,见了有“喜”的,婉言劝其离开;当然,懂世情的会自觉回避。

  母亲把研成粉末的石膏用一两装的瓷杯量满一杯,倒进瓢勺,舀上事先留在桶里的一点浆,用手搅拌搓揉。石膏要下得恰到好处,太多了,豆腐会变老,口感粗劣;太少了豆腐过嫩,结构不稳,煎炸时耗油。与此同时,大哥和父亲把烧沸的豆浆舀进水桶里待命。母亲把充分溶解的石膏水倒进锥体小汆桶里,双手抓着桶沿左右旋转,使桶底的石膏水回环晃荡着,然后将桶座在地上,一声“倒浆!”,大哥提起盛满浆的水桶迅速凌空倾下,桶中旋即波涛汹涌,父亲紧接着把另外小半桶浆倾覆而下,那些飞速运动中却分散的蛋白质团粒在石膏(硫酸钙)的作用下,立即聚集到一块儿,变成白花花的豆腐脑。母亲拿根筷子直掉下去,筷子沉下去马上反弹上来,端端正正戳在脑面上,足以证明是优质豆腐。
  

       汆上石膏的豆腐脑须等两袋烟久的功夫,使之彻底凝固、澄清。这时,母亲即慷慨地招呼看热闹的邻居吃豆腐脑,可都知趣地谢绝。只有我经不住诱惑,舀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腐脑,拌一调羹砂糖,喝起来嫩生爽滑,甜而不腻,生津润喉,豆香盈腔,余味袅袅。
  

  当豆腐脑中的水澄清到呈微红色时,就可以榨豆腐了。于是把把底板安放在脚盆上,坐上盒子,再将一方麻布包袱平摊在榨盒里,兜住豆腐脑不让随水漏出。舀进豆腐脑,就扯匀包袱四角裹着,然后盖上板盖,轻轻压一压,让水尽快地通过包袱眼漏出去。过一袋烟久,掀开盖板,抖开包袱,用筷子把将要成型的豆腐划烂、搅碎,分别提起四角,再用筷子戳平实,免得出榨的豆腐缺棱少角。重新包裹、盖上后,就用一块大石头压在上面,加速渗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榨豆腐。
  

  吃一餐饭久的功夫,就可以翻豆腐了。大哥把石块和榨盒搬开,拿着长条茶盘倒扣在豆腐上,覆上包袱角,左手压在茶盘底上,右手探下去托起底板,“嗨”的一声,将豆腐翻过来,轻轻拉开包袱,只见一团周周正正、白白嫩嫩、水灵、厚实得颤巍巍的豆腐,凸显着底板和榨盒凹槽拓印出来的线条,冒着腾腾热气,展现在众人眼前。“好豆腐!主人家里一定运气旺!”大哥和邻居们齐声夸赞、恭贺。我们自然喜不自胜,母亲连连回敬:“承蒙大家贵言!同喜同喜……”

  打豆腐的工艺流程虽然繁琐、功夫累人,可由于大家齐心协力,母亲摆布得有条不紊,加上推桶和榨盒等器具都配备了两套,每个环节都衔接得合辙合拍,晌饭过后不久,十来榨豆腐的制作工程就早早告竣。想到打出豆腐过年就更丰盛了,一片喜庆,虽累犹值。

阅读 7546
分享到:
评论列表

党救不了我

去年回家,我家打豆腐,用机子磨,我和弟弟滤渣,我下石膏,还是挺快的

1611年前

长发飘飘

最害怕的还是推磨,我常常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母亲还是说我没使劲。说我压着磨不转,跟我搭档最累。我实在是不会推磨的。

2211年前

兵子驼

看了文章,让我想起了打豆腐的劲了,今年回家打一锅豆腐。

1611年前

闯飘

20多年没吃过家里打豆腐时用勺子舀出来的豆腐花了。

1211年前

钟文晖

打豆腐不光是用石膏可以打,从酸水坛子里弄的酸水也可以打,那叫醋水豆腐。呵呵,什么叫“下老醋”?就是杀手锏的东东了。

1611年前

苏醒/都梁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要打过年豆腐......
什么是年味?也许是全家团圆共度良宵,是爆竹声响辞旧迎新,是大年初一着新衣,是赶庙会烧头香、祈求来年幸福安康……
关于春节,已有很多被遗忘的记忆,那是阖家团聚的温馨,那是写春联、品春联的雅兴,那是挤在人群中观看踩高跷的专注……那是往日中国的生活意趣。打捞那些久远的记忆——如今称之为传统——并非出于恋旧或伤感,只是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节日,我们要回家,回到对民族心灵的体认——渴望幸福、安康和吉祥,重视团圆和珍视亲情、友谊,期盼未来美好生活是春节的文化内涵,更是我

2111年前

◣_宇(_少_

此等好文章要是图文并茂就绝了

3411年前

姜远松

我记得每天赶早打两榨豆腐卖附近村子,(机器磨泡好的豆子)那时能赚到10元钱,0.2元/块……

1811年前

钟文晖

呵呵,老伙计,我估计你不仅会打豆腐,肯定还特爱吃豆腐,尤其是奶豆腐(亦名豆腐花),那个嫩而纯正,没得说!你说是吗?哈哈哈哈。

3111年前

黄三丛

谢谢各位跟帖!老朽了,对新鲜事务缺乏敏感,只好钻进陈年往事里自娱自乐,打发时光。倘若能引起朋友们些许兴趣,却是令人惊喜的额外收获了。

2711年前

刘姣美

小时候最喜欢过年了,因为有好多好吃的,尤其打豆腐的时候有“谈豆腐”吃,放点白糖,我一口气可以吃好几碗!

2111年前

言宋

去年,我也写过奶奶过年打豆腐,但远没有这般详细。看来,作家写的就是不一样。
静侯黄老师过年等系列文章出炉!

1911年前

乡巴佬

老师的作品写得入微,会勾起无数乡人的回忆;现如今,豆腐还是有打,但用石磨磨桨的工艺恐怕早就不用了,所以,现在豆腐也没有以前那么好吃了。

2011年前

乡巴佬

说起打过年豆腐,喝豆腐花有轶事,我记得我是能吃一驴胶钵那么多的。
每年打豆腐,我都得帮母亲推磨,手里有时会打血泡,但为了那钵豆腐花,为了过年的喜庆,虽疼也高兴!

1411年前

八田

看了此文,保准不会打豆腐的也会打豆腐。这个系列文章写得好,勾起了我心中很多往事。

1411年前

老特务

占沙发,吃懒豆腐,品年味。

2011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