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磨刀石(散文)

磨刀石(散文)

先进文化 2023-12-12 13:42

磨刀石(散文)

          磨刀石

       杨进文(苗族)

        常言道:“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足见磨刀与学习至关重要。刀子要磨,势必离不开磨刀石。我所知道苗乡城步威溪乡、西岩镇陈石村、茅坪镇胡山界等地方盛产优质磨刀石。

        磨刀石是一个用来磨刀的工具,也常用以比喻人的学习和成长过程,意味着一个人需要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持续地提升自我,只有通过不断的磨砺,增强自身素质和能力,才能与时俱进。这就需要我们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懈努力,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获得更大的成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磨刀石,虽然不能切削,却使刀刃锋利。我那村子寨口前的小溪码头,是由二、三块长形大青石板而构成,曾经被人们“就地取材”,将青石板临溪靠水的那一面,用来磨各类刀具,就自然成了父老乡亲的磨刀石。清晨,三三两两的人,来到溪边的码头上,把菜洗得干干净净后,随之双脚蹲稳,顺手把溪水往上泼,浇在石板上侧面,然后将菜刀或毛利刀(柴刀)在石板前侧用力的“咔嚓、咔嚓”磨砺一番,那有节奏的“咔嚓”的磨刀声,是那么催人奋进,令人陶醉……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话虽然是这样说,一年一年过去了,光阴无声,但岁月给青石板留下了痕迹:只见那修长的身驱,有好几处被磨成了“半边月”,那袒露着的凹下去的前侧身犹如犬牙差互。而如今它虽然褪去了原有的青春气息,青石板仍然静静地平躺在码头上,差不多被寨子里的人遗忘了。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记得我儿时常与院子内的一群发小去大山深处剁(砍)柴,途中要经过一个叫冲头的寨子,寨子前面路旁有塘有溪,塘基边很久以前有人立一块一米多高的“夹子石”,那些没有磨刀石的人户或出发之前忘记磨毛利刀的砍柴者,便约定俗成地按先来后到在那块“夹子石”前弯腰弓背地磨起刀来,其时,我站在旁边当“师傅”,指指点点起来,一齐人各自把柴刀磨得锋快(利)!大伙心知肚明,在砍柴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刀到用时,得心应手,这样才能提高砍柴效率。

        进山砍柴,用刀亦有讲究,刚开始我不知道购回家的新柴刀与竹子及黄栗柴之类的坚硬杂木“相克”。一次,我见到一片黄栗柴,就使出大力气挥刀欲将眼前的光溜溜的黄栗柴全部砍下来,不料,还只“放倒”几根柴,刀子就怎么不听使唤了,查看刀口,只见那刀刃上像一个六、七的孩童正在换牙,掉了牙门缺了齿。后来是有用刀经验的人告诉我,新刀子或旧刀安钢复修过的刀具,是要“禁忌”那些“硬物”的。

        磨刀石是平凡的,平凡得如同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既不惹人注目,也不为人知晓。但是,如果因此以为磨刀石没有抱负、粗陋、呆板。那就“不对头”了,磨刀石朴实的性格、坚贞的品格、舍己忘身的精神,是值得我“浓墨重彩”的。我曾看到那些刀剑在磨刀石上经过磨砺,刀剑的锋芒闪着寒光。

        每当我家里的菜刀切食材而感到不锋利时,我则“急急如律令”,用小盆子盛上自来水,一手端盆,一手持刀来到小阳上“咔嚓……”地磨起来了,不时地用手往磨刀石上醮点水,前后反用力均匀,反复推磨着,一阵过后,再用大拇指往刀刃上一探,如果感觉出刀刃锋口快(锋利),就算告捷罢了。

      我家里有二块来自家乡产的磨刀石,它为家人默默无闻地服务了三、四十年。同时亦跟随我搬了好几次家,从苗家山寨到县城,又至广东的岭南。磨刀石不占家中的空间,随便放到哪个角落里,我家磨刀石经久耐用,听从“使唤”,经,光滑平整,操作灵活,省时省力,与其几十年“相伴”,我对磨刀石“磨”出来感情,于是,家中的磨刀石早已成了我的“老朋友”了。

        其实,磨刀亦是有学问的,磨刀石有粗细之分,而刀口(刃)有陡面与平面之别,所谓陡面,就是在磨刀时刀口要竖一些,而平面则要磨得平若镜面。人们在磨刀时,一般先是用粗石磨,则“多快好省”,然后用细磨刀石过一下关,就算完事了,刀子可以重返前方,冲锋上阵。

       “宝剑锋从磨砺出。”确实,一把好剑,不可能缺少磨砺。但是,在磨砺时,要尊重磨刀石,应给磨刀石应有的待遇和敬重,否则,再上等的剑锋缺少了优秀的品质,就成了一把邪剑,发挥不了自己的特长。刀与剑一样,磨与不磨是不一样的,我们的人生道路上,要多下这种“磨刀”的功夫啊!

        


阅读 421 4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