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这些竹器叫什么名 【组图】

这些竹器叫什么名 【组图】

青松 2009-05-19 10:46 57
舟子点评: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如果不是贵气崽崽,这些竹器,应该是记得的,也是叫得上名的,更是有很多感触的!

近日,我在马坪的集市上拍了一组竹器的照片。这些乡村用的竹器,

现在也很少很难见到了。有些竹器的名字,一直没有一个标准的称呼。下

图中的竹器,有些我只能用民间说法,或者用谐音来代替。没说准的,请

大家改正。

1 捞叶器

2 团相

3 稍机

4 米筛

5 米筛、团相

6 糠筛、团相等

7 灰筛

8 背筛

9 鸭笼

10 鸭笼、背筛

11 四角筛、灰筛

12 竽筛

13 扁担、锄头把加牛丫

14 雨斗笠的架子

15 雨斗笠的架子

16 斗笠的项圈

17 篾器

18 焙罩

19 皮篓、谷篓

20 竽筛

阅读 2.0万
分享到:
评论列表

飞度

我从10岁开始就编这个的。

510年前

登龙

很熟悉的劳动工具。我们这里也是这么叫。

710年前

宁静夏天

斗篷,蓑衣都是雨天做事用的,这些东西我都见过。

715年前

青松

那是难免的啊。

615年前

喜相逢

青松老师:多回乡下体验生活;不要把农民的特产叫错了.

715年前

长发飘飘

现在看到这些东西,感觉好亲切,这些东西对我们这些就居城市的人来说,真的是久违了!

615年前

青松

上楼说的对,‘’膏子”现在很少了。

715年前

流星雪

周老师说的“膏子”我知道,还吃过
是山上的一种野柿子,比柿子小很多,而且要涩很多,在树上的时候即使已经黄到透亮也不能直接吃
记得小时家里山上有很多,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

斗篷那玩意应用非常广泛,现在农村里家家户户都还会有好几个,下雨天晴都可以用,小时候搞双枪人手一顶,不过我非常不喜欢戴拿玩意,宁可被太阳晒的乌黑也不戴,哈哈

抓扒小时候也用过很多,不过我们那一般是两种用途,一是去田里抓稻草,更多的用途是去山上抓松毛,就是松树的那种针叶,掉地上后金灿灿的一片,那个时代是我们那用的最多的燃料

615年前

钟文晖

回青松,你讲的图14,15的东东我当然见得多,而且,较小点的两者中间夹放棕毛的叫斗(好像应有一竹字头,我这打不出来)笠,大点的是用油皮纸糊的叫雨斗蓬.70年代中期,我在一中教书,去做家访,看见武冈城里的好多学生一回到家就搞那个.

1115年前

退出

曾经的劳动工具

215年前

周宜地

图14 .15 中的雨斗笠


架子,你们应该是没见到的.那是我地独有的特产!

哈,这玩意不仅见过,而且见过父亲用皮纸糊过。是用我们叫“膏子”(比柿子小的一种同类果实)榨的汁糊,干后再涂上桐油,干了之后就可以用了。

215年前

青松

啊,李老师,我是说,那雨斗笠是我地编织出产的.然后畅销的各地.

315年前

云中客_13270

青松老师,这两种都有啊。雨斗篷是比“桂织(这两字不知道如何写)斗篷”大得多,而且不用棕叶,全用油纸覆盖。

215年前

陈炜

我们就从没用过那叫捞叶器或是抓钯的东西,是长大后到杨柳和荆竹见了“世面”才知道有这种东西。
我们捡叫花子柴就是最差的柴了,哪知还有人捞叶叶之类的当柴烧呢
我们也很自豪的哦

215年前

芒果.

图14、15我是左看右看了好几遍,好像就是我们那边叫的“逮蓬”架子啊,图16就是个“逮蓬”箍箍,落雨天戴起它再背张薄膜插红薯藤很方便

315年前

云中乘风

其实做斗笠是竹器里面最细致的活,当然不是你图中那种粗燥的。编斗笠的篾是破得非常细幼的,织一个斗笠要大半天功夫。现在看来,实在是一种工艺品。
我老爸是货真价实的蔑匠,不过后来该行了。我老妈更是编织高手,不过后来也该行了。
其实那竹器厂若能生存到现在,完全可以转行成竹器工艺厂,里面曾经就出口过不少竹制工艺品。
我没有继承这个行当,什么也不会。呵呵!

215年前

青松

回37楼李老师:你说的是遮太阳的斗笠,

遮雨的雨斗笠要大得多!

215年前

青松

[38楼 辕门口_持节云中的评论,评论时间:2009-5-19 19:54:00
我可是在武冈竹器街出生的。曾用名志气街,现用名紫气街。
一条街都在竹器厂做事。]


你那竹器街,不可能有图14 /15中的雨斗笠嘛!

215年前

云中乘风

我可是在武冈竹器街出生的。曾用名志气街,现用名紫气街。
一条街都在竹器厂做事。

215年前

云中客_13270

青松老师,雨笠我们那里也有,叫“雨斗篷”,与之相似的是图17右边现出半截的斗笠, 我们那里叫“桂织斗篷”。

215年前

王孝波

很熟悉!这些东西都可以说是农、工、商里头“农老大”眼里的图腾!这些东西都是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
无论你是哪一类人,住在哪样的地方,你吃的东西几乎都是靠这些东西“弄”出来的!
农民,不论历史车轮千年、万年辗转,他们都是给地球留下印迹最深的人!

215年前

青松

那雨斗笠当时远销省内外!

215年前

青松

上两楼的周老师和钟老师都见多识广,但图14 .15 中的雨斗笠

架子,你们应该是没见到的.那是我地独有的特产!

215年前

钟文晖

宜地所说的此物分两件---另一部分是叫赶鱼筒.

215年前

周宜地

赶泥鳅时,一手将“竹拨赶”安放好,另一只手在水中摇动竹筒,水哗哗地响,将泥鳅和小鱼赶进“竹拨赶”里。叫竹拨赶,很形象的。

215年前

周宜地

流星雪说的捉泥鳅应该是篌,还有博竿,应是“竹拨赶”,此物分两件,一部分是用竹片织的,嘴大尾小,嘴部用竹片做成拱形,尾部缩成如乡下龙灯的龙尾。有一根小竹杆连接前面的拱形竹片和尾部,供人使用时提拿。另一部分,是用水竹弯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在底部串上六七截一寸长短的竹筒。

215年前

波心涛影

久违亲切的什物!还有烘笼火、竹椅、竹凉床、鱼篓、背篓……传统的手艺、手工业正与我们越离越远。

215年前

芒果.

唐老师所说的ai zi ,我也用过,竹制的,两节漏斗形状的的入口,外观有点像个白瓜,泥鳅只能进不能出,放在灌了水的禾田里面,尾部要露出来,否则泥鳅会被闷死在里面
流星提到了抓鱼用的博杆,让我记起了qin 鱼莽莽(谐音),一根竹竿吊起两根十字竹篾块撑开的纱帐,弄些香料在里面捞鱼仔仔

215年前

钟文晖

我们那的叫法与若龙和舟子那里的叫法一样.另外,图3是皮筲箕,5中的小的是粑粑篩(米磨成粉后用它过篩).
还有言宋先生所说的男孩扯猪草用的笆梢箕,形状像竽篩,只是多了一个木把手的钩而已.

215年前

言宋

抓泥鳅的叫ai zi。

好了,我超过兵子佗,成为发水评论第一人了。感谢上次为执子投票和兵兄弟不思进取的成全。

315年前

流星雪

应该还有几个东西没拍出来
猪笼,和鸡笼鸭笼形状差不多,装猪崽崽的
还有几种抓鱼的
一个是博竿,很大的,直接去水里捞鱼
还有一个忘记名字了,是抓泥鳅的,埋在泥巴里,里面弄些油饭蚯蚓之类的,泥鳅进去就出不来的

215年前

流星雪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如果不是贵气崽崽,这些竹器,应该是记得的,也是叫得上名的,更是有很多感触的!


划船的,这个,贵气崽崽肯定也是记得的,只要是农村里的人肯定都知道,只是和咱们穷苦人家的娃比,我们更有感触而已,因为我们都用过,是伴随着我们的童年过来的

215年前

故乡情

这些竹织有些快淘汰了,难得作者拍到.

215年前

言宋

这叫器物之学。改天有兴趣,弄一弄。

215年前

舟子

唐老师应该研究一下,古代是怎么叫的?

215年前

言宋

如果不是作者这么详尽的介绍,这些器物,有些我都叫不上名了。

315年前

言宋

武冈也是十里不同音呵,有趣!
背篓,我们叫笆篓。那是扯猪草用的。一般是那些能干的妹子家或婆亮家用的。伢子家如我就只用笆梢箕。笆梢箕,这里没有,我想了很久,才想起来。

515年前

故乡的云

小时侯捞柴的趣事太多了:几个人先围在一起打扑克,玩到太阳落山了,赶紧去乱胡乱地捞;有时先去偷吃邻村的花生,跑到隧道里洗了,吃完了吃饱再去捞柴,搞得第二天邻居在破口大骂,没办法,肚子饿了......

315年前

春的信息_2552

捞叶器叫抓扒,捞柴的!
我父亲就 是做这个,现在用来晒谷子用。

315年前

周宜地

我们那里叫“呀呀”,不知应该是哪两个字。还有背篓,我们那里叫笆筛。一点点大的武冈,同一东西竟然如此多样的叫法,也算奇事了。

215年前

故乡的云

以上的农具我都用过,再熟悉不过的农村娃的伙伴。
记得读初中那个时候,如果头天晚上刮风了,第二天清早起个早床,去山上捞柴呢,捞柴回来后才匆匆忙忙吃完早饭去读书,捞柴用的就是是抓扒。

215年前

芒果.

舟子,我不是贵气崽崽,所以其它的竹器也都用过,当然了,牛轭我是没用过的,伢老子倒是使得很利索,呵呵!

315年前

芒果.

图一,我们那边也叫抓扒

215年前

姜远林

捞叶器我们叫叶挎!

215年前

苏山

这些竹器能勾起很多童年的回忆
真愉快
当然,当年干农活时还是感觉很累的.

415年前

舟子

我小时候扯猪草出了名的,六岁时一天三笆篓,大人个个夸我!
不过现在想来,一个小时候以扯猪菜为荣的家伙,长大了实在是成不了什么大事,从小看大,命中注定了的!

315年前

青松

【6楼 安乐_舟子的评论,评论时间:2009-5-19 11:37:00
背篓叫笆篓,扯猪菜的!】

我们叫板按筛。我背烂了好多啊。

515年前

青松

【5楼 安乐_舟子的评论,评论时间:2009-5-19 11:37:00
捞叶器叫抓扒,捞柴的!】


那东西,我们这里叫叶耙。

515年前

青松

【3楼 双牌_李若龙的评论,评论时间:2009-5-19 11:31:00
图13“牛丫”该叫“牛轭”。】

谢谢你!那个“牛轭”,我还不知道写啊。

315年前

青松

好啊,我争取去拍。

615年前

舟子

背篓叫笆篓,扯猪菜的!

515年前

舟子

捞叶器叫抓扒,捞柴的!

515年前

周宜地

拍一个织篾器匠人多好!

415年前

云中客_13270

图13“牛丫”该叫“牛轭”。

315年前

云中客_13270

图1可否叫“竹耙”?
图2叫“竹匾”(武冈话确实是“团箱”)。
图3叫“筲箕”这和武冈话一致。

715年前

青松

不好意思了,我自己 的电脑坏了,在别人的电脑上发,U盘有问题了,照片暂时发不出。

515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