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李白后身——宋代诗人郭祥正知武冈

李白后身——宋代诗人郭祥正知武冈

言宋 2009-12-16 15:32 26

 《宋史·郭祥正传》载:宋进士郭祥正,年轻时即有诗名,大诗人梅尧臣称其为天才诗人,是李白再世(“太白后身”)。神宗熙宁年间,郭初为武冈知县,后签书保信军(安徽)节度判官。当时王安石主政,郭祥正奏乞天下大计,专听安石处画,有异议者,虽大臣亦当屏黜。神宗览而异之,一日,问安石曰:卿识郭祥正乎?其才似可用。出其章以示安石,安石耻为小臣所荐,因极口陈其无行。大意是说,郭祥正向神宗奏了一本,说是朝廷大事,宜听王安石专断。王安石耻于为小小的节度判官推荐,便说郭品行不端。

一、郭祥正是否无行

 

清人编写的郭氏《青山集提要》,说郭氏作有《熙宁口号五首》,有语:百姓命悬三尺法,千秋谁恤两端情。近闻崇尚刑名学,陛下之心乃好生。对王安石主导的熙宁变法是有微词的。这与《宋史》本传所称的郭荐王,是有矛盾的。郭又作有《奠王荆公坟三首》,语云:“大手曾将元鼎调,龙沉鹤去事寥寥。”又云:平昔偏蒙爱小诗,如今吟就谁复知?对王安石又加以称道,并称王很喜爱郭的诗文。说王安石排摈郭氏,似又说不过去。《提要》对此加以解释:盖述知己之感,所以自明依附之因,刺新法之非,所以隐报摈斥之憾。意思是说,郭作诗文称道王及王喜爱其诗作,是表明郭为何会依附他,而作诗文讥刺新法,又表明郭暗里报复自己遭受王氏之排斥。

其实,说郭氏无行,实则因郭反对新法。王以此论定一个人,是说不过去的。司马光、苏轼这样著名的文士都反对过新法,不能就此说二人无行。政见不同而诋毁他人的人品,终是不可取的。

郭祥正曾因平定梅山(湖南新化一带)的少数民族有功而升迁殿中丞。熙宁年间(神宗年号)中知端州,“留心政术,以靖蛮方,民乐其化”(《大清一统志》卷三四六),元丰间(神宗年号)间通判汀州,“有善政”(同上,卷三三三)。如此郭祥正,能说人家无行么?令人遗憾的是,郭在武冈的政绩,于史无征。

元修《宋史》本传只是称郭为小臣,宋人魏泰《东轩笔录》卷六记载此事,更称王氏耻为小人所荐,由“小人”而变为“小臣”,也许也是修史者觉得太过了吧。南宋史学名家李焘编《续资治通鉴长编》注引魏泰一文时,便指出恐怕未必如此(“恐未必尔也”)。他对此很慎重,并没有将其写入正文中。

 

二、王安石同保岩题刻缘由推测

 

王安石在同宝山题有“砯崖”二字,小时候就听说过,从小至今,我都将信将疑,总觉得王荆公不大可能亲至一小小的武冈题词的。读过三畅老师作的《同保何处觅半山》,很受启发。冯梦龙《警世通言》有一文《王安石三难苏学士》,黄老师说:“冯梦龙的《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中关于武冈的情节,其事实根底我想就是王安石到过武冈,探过‘武冈山’上的岩洞。”这就为王氏到过故乡,找到了一依据。以小说来释证历史,有之,有学者就以“三言”、“二拍”来研究过宋史的,也有人以白话小说研究过宋代社会与经济的。黄老师的解读,可备一说。

读完黄老师的文章,我在后面留言:“王安石为何会有题刻存于武冈,我也试着找出可靠的史实根据。遗憾,至今未见。”从史的角度看,唯一能够让王氏与武冈发生联系的恐怕就只有郭祥正了。据《东轩笔录》载,王早在江东就与郭相识了(其时尚是仁宗嘉祐年间),后熙宁年间郭为武冈知县,其时王安石已任宰辅,早与王大人相识的郭请王题词,应是可能的,王或许就应约而作了。拿到了王大人的亲笔手书,郭知县再请人题刻于同保岩。这一切,也许就是我们所要知道的答案了。

问题是,“砯崖”二字旁边还署有“半山”二字。这“半山”是王安石的别号。据清人顾栋高《王荆国文公年谱》(即王安石年谱),王安石元丰二年(1079)罢相后居南京蒋山修了一“半山园”。王的别号即源于此。如此,与熙宁年间任武冈知县的郭祥正请他题词,时间上又不相合。能否可以这样解释:当初,郭请王题刻时所署之名不知原由地不复存在了,现在我们所见的“半山”二字是后来署上去的。

推测毕竟是推测,不是铁证!王安石是否专为武冈题过词,看来还是疑团重重,难有定论,仍留待人们去探究,也许永远也不会有答案。

 

附:原文曾帖于他处,重帖于此,有较大修改。

 

阅读 1.1万
分享到:
评论列表

junwang

武冈黄茅炯瑭王氏后裔?哪里有?

2212年前

junwang

武冈黄茅炯瑭王氏后裔?哪里有?

412年前

junwang

武冈黄茅炯瑭王氏后裔?哪里有?

1012年前

junwang

武冈黄茅炯瑭王氏后裔?哪里有?

1212年前

junwang

武冈黄茅炯瑭王氏后裔?哪里有?

412年前

junwang

武冈黄茅炯瑭王氏后裔?哪里有?

712年前

junwang

有湖南武冈王氏的吗?清各位王氏家谱网友联系与我

212年前

junwang

有湖南武冈王氏的吗?清各位王氏家谱网友联系与我

1012年前

兵子驼

武冈也是历史悠久了。。。。。。。。。。。。。。。。。。

1014年前

姜远林

评论修改时间:2009-12-16 22:15:00荆竹_波心涛影 的评论

又一次见识教授治学严谨!
这才是做学问啊!

1714年前

杨柳长风

又 见 高 楼 ! ! !

514年前

波心涛影

又一次见识教授治学严谨!

1214年前

家乡人_17228

看来查无考证,对后人来讲非常遗憾。

714年前

张一

古人的别号,类似于当今的网名,或者笔名。历史编撰者的主观记录,令后人无所适从。

614年前

言宋

我不懂书法,不知“半山”与“砯崖”是否是同一风格?

214年前

青松

又长见识了!!!!!!

614年前

家乡人_17228

叶利钦休克疗法的成果就是休克出来几个寡头。

1014年前

张一

大胆揣测:王安石题“砯崖”,确有其事;署名“半山”,估计这一别号早就有了,后来修建“半山园”,起名源于此。因而,先有“半山”先生,后有“半山园”。

714年前

作者回复:

推测真大胆!

2009/12/16 16:26:18

家乡人_17228

看来循序渐进式改革才符合潮流,取民心所向。任何过激的改革都会存在问题,我个人对改革看法。

1214年前

作者回复:

是的,像叶利钦那种休克疗法,要不得的。

2009/12/16 16:23:51

家乡人_17228

那次改革看来是他自己的一厢情愿还是?神宗当时的态度是怎样?

1314年前

作者回复:

神宗最初是同意的,后来,也觉得过激了。其实,神宗也是一个有改革精神的帝王,王罢相后,神宗主导了元丰改制,只是主要在官制领域。

2009/12/16 16:13:59

家乡人_17228

王安石这个人物真如我们教科本上面所写的那样吗?

1014年前

作者回复:

他是一个超越了时代的人物,想法大胆超前!在当时是备受争议的。连他弟弟都不能理解他。有人甚至认为北宋的灭亡,该找王安石算账。

2009/12/16 16:02:36

周宜地

言宋辛苦了!作此等学问,是要有点坐穿板凳的劲头才行的,佩服!

1414年前

作者回复:

也不太难的。留心了,就好办。只是仍留遗憾,没有真正弄清楚。

2009/12/16 15:50:27

家乡人_17228

就算考证证实了王安石专为武冈题过词,有何重大意义吗?

814年前

作者回复:

当然有!王可不是一般人物,北宋风云人物,甚至还影响到南宋初的。果真如此,为武冈的文脉增光添彩。

2009/12/16 15:46:21

家乡人_17228

看古文看的有一点吃力。

1514年前

刘姣美

唐老师,古文我看不懂,你能不能写得通俗一点呀?

1514年前

作者回复:

有解释的,当能看懂吧。

2009/12/16 15:42:15

北窗

长了知识,向言宋先生学习。

1514年前

作者回复:

王为何会留存这题刻于武冈,难详其情。始终是一憾事。

2009/12/16 15:41:29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