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武冈记忆之洞天宫,昔日的繁华,今日的衰败

武冈记忆之洞天宫,昔日的繁华,今日的衰败

原创 大海34 2024-05-14 21:27

IMG_20240512_123750.jpg

曾经夜夜笙歌,歌舞升平,帝王将相留影,才子佳人传香,乐了凡尘,癫了众生。

如今残垣断壁,杂草丛生,舞榭歌台无迹,几代名伶成梦,刻下悲伤,留下遗憾。

这是哪里?这是武冈城里老人们无人不知,无人不哓的洞天宫。

洞天宫位于城内原升平巷现跃进路的北边,东临太平门,西接上湘公馆,南望祝融宫,面积宽大,楼房众多,有戏台,台下能容上百观众。

洞天宫是供奉玉皇大帝的道场。在武冈,神道众多,道观,庙宇随处皆是。

道观里面做道场,庙宇里面举法事,随之兴起的观会,庙会带来了戏曲,戏剧的盛行。

清末民国初,祁剧进入武冈,受到了武冈人的喜爱和欢迎。到一九三O年武冈祁剧发展到鼎盛时期。

戏班子唱戏城内就在洞天宫,城外在九江庙。洞天宫里看戏的大多是有钱的闲人。他们坐在桌边,一边喝着茶,嗑着瓜子,一边欣赏戏文,看得高兴,鼓下掌,喝声采;败兴时,敲下桌,喊倒风。小贩们来回穿梭,贩卖瓜子香烟。那时,在洞天宫内听戏,看祁剧,成了武冈人的最高精神享受。

那些没钱的,只好在洞天宫外听听锣鼓声和隐隐的唱腔声,过过戏瘾。有的则去城外的九江庙看戏。

那时武冈的郑芝兰就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声名鹊起,成为一代名伶。他在洞天宫内唱戏最多,大家都喜欢听他的戏。对他的唱腔,做功,特技津津乐道,特别是他的甩袍,潇洒,遒劲,大开大阖,更是让观众拍案叫绝。他在洞天宫内演出的《三气周瑜》,把孔明演活了,被人们称作活孔明。

IMG_20240514_130518.jpg

抗战前,洞天宫里一派繁华景象,戏班子日夜演出。内,但见台上戏剧一台接一台,台下观众一拨接一拨;外,但闻碗锣声清脆地响着,有如高塔风铃响,长空过雁鸣,令人如醉如痴,飘飘欲仙。

抗战爆发后,洞天宫内冷清了许多,不像以前日日繁华,夜夜笙歌。

抗战胜利后,洞天宫又恢复了昔日的繁华,在这个洞天福地里,人们不知世事的变化,朝代的更换,在1949年10月的枪炮声中,唱戏照样进行。

1950年,由几家戏班子合并成的武冈利民祁剧团成立,郑芝兰任团长。此剧团后来成为武冈祁剧团。

利民祁剧团的演出场地仍在洞天宫。

1952年,武冈机械厂成立,厂址设在洞天宫。

拆了戏台,作了车间;占了木房,作为科室办公场地。

几十年过来,洞天宫已变得面目全非,破败不堪。

一个个戏台上鲜活的历史人物,一张张戏台上生动的伶人面孔,一阵阵雨点般的动人心魄的锣鼓声;那高腔的何呀喉,那清脆的也也也,连同那显赫几十载的洞天宫,辉煌一时的工厂,都湮灭在历史的烟云中。

留给人们的是刻骨铭心的念想和欲罢不能的遗憾。

IMG_20240514_130409.jpg

文图/大海

阅读 579 1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